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自序 一代巨星隕落,一個時代落幕

2003年11月,香港紅磡體育館內,身穿潔白婚紗的梅艷芳笑著問大家:“我穿婚紗好看嗎?”頓時,臺下“好看”聲如雷鳴!整個紅磡體育館,暖潮洶涌,大多數觀眾的眼中閃爍著淚光。

梅艷芳又說:“我是個歌手,也是演員,穿婚紗不是第一次,但是沒有一次是屬于我自己的。這也許是我一生的遺憾,但我有你們的愛,已將這遺憾彌補上了。我把我自己嫁給了音樂,嫁給了你們。”

說這番話時的梅艷芳,已經病入膏肓,身體極度孱弱。在那厚重的演出服下,是一副病弱的軀體;在這病弱的軀體中,跳動著的是一顆火熱的心。她好似一個在舞臺上躍動的精靈,又好似一位尊貴圣潔的女王。她的演出風格和造型設計始終是富于變化又引領潮流的,她曾經用自己的百變造型征服了一個時代。她告訴人們,美不止有一種樣子,美不應該以陳舊的標準來評判。

就在這場演唱會剛開始時,梅艷芳手持話筒,望向臺下觀眾淡淡地笑著,說:“頭飾加上衣服,起碼80多磅[1]。”臺下觀眾也笑著,他們凝望著這位舞臺上衣著華麗的百變天后。她依然是那樣的灑脫與自信,舉手投足間散發著無限的魅力,根本不像一位癌癥晚期患者,甚至那一刻的她比以往的舞臺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但其實,此時的梅艷芳穿著尿布;她的身體正在不受控制地流血。趙文卓回憶起“梅姑”這最后一場演唱會時說:“演唱會上她(梅艷芳)唱歌時上身在擺動,腿已經抖得很厲害了,但是她一直都在堅持。”

堅持唱完最后一首歌的梅艷芳,絕非逞強,而是想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以一種美好的姿態向舞臺作別,向觀眾作別。在短短40年的人生歷程中,她有36年的舞臺表演經驗。她的一生是屬于舞臺的。因而她想著在絢麗燦爛的舞臺上,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一個漂亮的句號。她不需要世人的憐憫,她以無比平靜的心態實踐著自己的死亡美學——即便病魔纏身,卻依然頑強而樂觀,以自己光彩奪目的璀璨演藝成就,照亮了港澳臺地區,以及內地的演藝圈。

有人說,梅艷芳在二十幾歲的年齡,同時斬獲了“歌后”與“影后”的桂冠,已經沖到了事業的巔峰,她的演藝事業如此輝煌,已經沒有什么遺憾了。但是,對于梅艷芳本人來說,她依然尚有心愿未了。在她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她舉辦了最后8場演唱會,并且穿上好友劉培基為她設計的婚紗,嫁給了舞臺。

當告別演唱會上最后一支歌《夕陽之歌》的前奏響起時,舞臺上光影斑駁,舞臺中間的人身影伶仃。梅艷芳本人最中意的歌曲,便是這一首了。只是夕陽再美,也是一片黃昏景象,不禁讓人愁緒萬千。此時的梅艷芳,已經進入生命倒計時。她就像那夕陽,盡力地燃燒自己,釋放出點點余暉。

身穿潔白婚紗的梅艷芳深情演唱著,然而依然有細心的歌迷能聽出來,她的聲音略有顫抖,并且聲音里透露著些許的疲憊。當演唱即將結束時,著一身潔白婚紗的梅艷芳,唱著歌,緩步地走上階梯,一個挺拔卻也落寞的身影如同一聲絕響,鐫刻在萬千歌迷的記憶深處。她大聲喊著“拜拜”,向觀眾用力揮著手,身后那道門漸漸地打開,她通過那道門緩緩退場。大家知道,她余下的時間已不多了。

最后8場演唱會,她散盡了身上僅存的光與熱。當她終于完成演出時,面向觀眾驀地回首一笑,那便是她留給人們的最后一抹美好。

一個多月后,梅艷芳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享年40歲。可是她的故事并沒有結束——自從她去世后,各種紀念影視劇和紀念書籍相繼問世。這些紀念作品,飽含著人們沉甸甸、情深深的思念。梅艷芳,以另一種形式繼續活在人們的心中。

在人們談起梅艷芳時,諸如“豪爽仗義”“赤子情懷”等評價成了高頻詞匯,而實際上梅艷芳在諸多的杰出品質之中最為耀眼的,便是堅強、獨立、堅持自我。她幼年生活坎坷,卻始終樂觀向上;她在歌壇、影壇均有不俗的成就,卻仍樂于學習、精益求精。文化研究學者李展鵬說,香港曾涌現過不少巨星,但不是所有巨星都能留下一種精神。然而梅艷芳的精神之所以被人們記得,就因為這種精神體現了諸多美好、光明,比如對事業的熱愛、對公益的追求,即使面對人生困境也不輕言放棄,絕不讓自己輕易垮掉,永遠保持著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

曾幾何時,當人們望著舞臺上的梅艷芳一邊忘情、忘我地唱著歌,一邊揮灑自如地跳著舞時,紛紛為她鼓掌喝彩,致敬這位演藝天才。可無人知道她為了做一場演出要付出多少辛勞。梅艷芳說:“天底下沒有什么是天生就會的。”在梅艷芳家中有一面光潔巨大的鏡子,每次她在家放著音樂練習舞步,都要對著這面鏡子反復糾正動作,反復找對的感覺。

當梅艷芳得知自己患上宮頸癌晚期的時候,她明知身體已沒有任何好轉的希望,但依然選擇以堅強積極的姿態,笑對剩下的人生時光。她說:“我只希望大家在某一晚抬頭望向天空,看見其中的一顆星星時,會想起曾經有個很熟悉的名字,一個曾經為你們帶來一點兒歡樂的人,她的名字叫梅艷芳。”有的人最初與別人并沒有什么不同,但他們奮斗、向上,永不停息地前進。因此,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們便實現了生命質量的飛躍,如同星星永遠掛在天穹,被人們永久銘記。那顆叫梅艷芳的小行星,就掛在天宇的那一端,它的編號是55384。

人生諸多事,如夢幻泡影,萬般帶不去。從4歲半開始在荔園游樂場演唱,到19歲一舉贏得新秀冠軍,梅艷芳自始至終都體現出一種獨有的“香港精神”,那就是乘勢而起,不屈不撓。她身上似乎有一種永不消歇的能量,那便是真實,便是赤誠。香港著名音樂教育家、“音樂教父”戴思聰評價梅艷芳是“第一位在香港開創舞臺的女藝人”,“她開創了屬于梅艷芳的舞臺,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令觀眾著迷,她自己也沉浸其中”。他還稱梅艷芳為“樂壇的天之驕女,舞臺的巨人,后繼無人”。(摘自戴思聰遺作《星河回憶錄》)

梅艷芳迫于生活,年幼便出來唱歌表演,這一經歷與美國流行音樂天王邁克爾·杰克遜頗為相似,他們都曾有過不幸的童年,也都為流行音樂和流行文化的發展做出過貢獻,并且他們在成名之后努力地奉獻自我,在慈善事業上發光發熱。經歷過不幸的人,更懂得關懷他人;被剝奪了童年之愛的人,更加心懷悲憫、滿懷善意。他們在年幼時未曾感受到的幸福,便以另一種方式回饋到他們身上。在1993年格萊美頒獎典禮上,邁克爾·杰克遜是這樣說的:“我根本沒有童年,沒有圣誕節,沒有生日。那不是一個正常的童年,也沒有童年可以享受到的任何快樂,取而代之的是辛勤工作、奮斗和痛苦,最終換取了物質和事業上的成功。但我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為我再也不能重塑這段人生。”實際上,這也正是梅艷芳一生經歷的真實寫照。

特殊的童年經歷,奠定了梅艷芳一生的性格基礎:努力拼搏,喜歡付出。在香港經濟開始崛起時,出身草根的梅艷芳更是滿懷希冀,徒手搏來一個絢麗的人生。雖然她的人生已經落幕,可是她的精神永存。她的精神代表著香港精神,是獨屬于那個時代的珍貴樂音。梅艷芳這一生的故事,便是香港發展的故事、騰飛的故事。可以說,香港樂壇再難出現第二個梅艷芳,那個曾經引領時代的巨星徒然留下了一段芳華絕代的傳奇。

但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依然需要被梅艷芳的精神所激勵,依然需要從她的人生故事中汲取向上生長的動力。我們無須將她神化,但應該了解她在演藝事業上的成就,為改變人生而做出的努力,以及為公義、公理和慈善事業做出的貢獻。她被封為香港樂壇的百變天后,更被稱為“香港的女兒”,這稱號的由來便是她在演藝事業的影響力之外,對公益慈善事業的真誠奉獻。

她不只是出色的藝術家,更是一位生命價值的倡導者。

注釋

[1]1磅≈0.45359千克。

品牌:聯合天暢
上架時間:2023-08-18 15:45:34
出版社:華齡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聯合天暢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南省| 景洪市| 阳泉市| 宁陕县| 图片| 明光市| 衡阳县| 东明县| 当阳市| 宜昌市| 海盐县| 枝江市| 武川县| 巧家县| 柳江县| 亳州市| 遵义县| 会同县| 喀喇| 丁青县| 茶陵县| 河津市| 稻城县| 城口县| 丽水市| 日土县| 鄂伦春自治旗| 灵丘县| 舟曲县| 龙门县| 察哈| 阳山县| 长治市| 齐齐哈尔市| 乌兰县| 侯马市| 铁岭市| 余干县| 陆河县| 茶陵县|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