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謝 更新時間:2023-06-21 18:31:41
- 參考文獻
- 18.2.5 智慧路燈的系統調試
- 18.2.4 軟件設計
- 18.2.3 硬件設計
- 18.2.2 系統總體設計
- 18.2.1 項目背景和需求
- 18.2 案例:基于物聯網的智慧路燈
- 18.1 嵌入式系統設計流程
- 第18章 嵌入式系統的綜合設計
- 17.2.4 編寫應用程序測試驅動
- 17.2.3 編寫驅動并自動注冊
- 17.2.2 設備驅動實現的步驟
- 17.2.1 設備驅動必須實現的接口
- 17.2 RT-Thread的設備接口
- 17.1 I/O設備管理框架
- 第17章 基于RT-Thread的LS1B設備操作
- 16.3 TCP/IP客戶端數據收發編程示例
- 16.2 TCP/IP 服務器端數據收發編程示例
- 16.1.3 網絡編程協議
- 16.1.2 IP 地址、端口與域名
- 16.1.1 TCP/IP
- 16.1 網絡編程基礎
- 第16章 基于 RT-Thread 的 LS1B網絡系統
- 15.3 文件系統編程示例
- 15.2 文件和目錄的接口
- 15.1 文件系統、文件與文件夾
- 第15章 基于RT-Thread的LS1B文件系統
- 14.7 內存環形緩沖區
- 14.6 動態內存管理
- 14.5 內存池靜態內存分配
- 14.4 內存池
- 14.3 動態內存分配和使用
- 14.2 RT-Thread內存管理基礎
- 14.1 內存管理基礎知識
- 第14章 RT-Thread內存管理
- 13.9.2 信號的應用例程
- 13.9.1 信號的概念
- 13.9 信號的概念及使用
- 13.8 郵箱與消息隊列的區別
- 13.7 消息隊列
- 13.6 郵箱基本使用
- 13.5 事件
- 13.4.3 互斥量優先級繼承例程
- 13.4.2 互斥量優先級反轉例程
- 13.4.1 互斥量使用的基本例程
- 13.4 互斥量
- 13.3.4 使用信號量解決哲學家就餐問題
- 13.3.3 使用信號量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例程
- 13.3.2 使用信號量的線程優先級反轉
- 13.3.1 靜態信號量與動態信號量
- 13.3 信號量
- 13.2.2 使用調度器鎖
- 13.2.1 使用開關中斷
- 13.2 線程同步
- 13.1.3 臨界區的中斷服務程序
- 13.1.2 如何進入臨界區
- 13.1.1 線程搶占導致臨界區問題
- 13.1 中斷與臨界區的保護
- 第13章 RT-Thread線程間同步與通信
- 12.7 如何合理使用定時器
- 12.6 定時器控制接口
- 12.5 靜態定時器
- 12.4 動態定時器
- 12.3 定時器基礎
- 12.2 時鐘節拍的實現方式
- 12.1 時鐘管理和時鐘節拍
- 第12章 RT-Thread的系統節拍與定時器管理
- 11.6.2 計算CPU的使用率
- 11.6.1 輸出線程間的切換信息
- 11.6 空閑線程及鉤子
- 11.5.10 線程的綜合運用
- 11.5.9 線程控制
- 11.5.8 線程睡眠
- 11.5.7 線程掛起
- 11.5.6 線程恢復
- 11.5.5 線程搶占
- 11.5.4 線程讓出
- 11.5.3 線程的時間片輪詢調度
- 11.5.2 入口函數的重用
- 11.5.1 動態線程和靜態線程
- 11.5 線程示例
- 11.4.3 線程的相關問題
- 11.4.2 線程管理接口
- 11.4.1 線程調度器接口
- 11.4 線程管理
- 11.3 線程工作機制
- 11.2 線程及其功能特點
- 11.1 進程與線程
- 第11章 RT-Thread 的線程管理
- 10.4 RT-Thread的內核基礎
- 10.3.2 在FinSH Shell中運行和調試程序
- 10.3.1 LS1B 目錄結構及內核啟動過程
- 10.3 RT-Thread內核及在FinSH Shell中運行調試
- 10.2 RT-Thread在LS1B上的實現
- 10.1.3 小而美的物聯網操作系統RT-Thread
- 10.1.2 主流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
- 10.1.1 實時操作系統
- 10.1 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
- 第10章 RT-Thread內核及其實現
- 9.4 CAN總線模塊應用設計實例
- 9.3 CAN總線模塊常用庫函數
- 9.2 CAN總線模塊結構和功能
- 9.1.2 CAN總線協議
- 9.1.1 硬件協議及編碼方式
- 9.1 CAN總線簡介
- 第09章 CAN總線
- 實例2:SPI串口數據實現W25Q32讀/寫
- 實例1:SPI 串口數據的發送
- 8.4 SPI模塊應用設計實例
- 8.3 SPI模塊的常用庫函數
- 8.2 SPI模塊的結構和功能
- 8.1.4 常見串行通信協議對比
- 8.1.3 SPI工作時序模式
- 8.1.2 SPI多從機配置
- 8.1.1 SPI定義
- 8.1 SPI總線概述
- 第08章 串行外設接口(SPI)
- 7.7 I2C模塊OLED應用設計實例
- 7.6 I2C模塊DS3231應用設計實例
- 7.5 I2C模塊AT24C02應用設計實例
- 7.4 I2C總線上掛載的模塊
- 7.3 I2C總線的常用庫函數
- 7.2 I2C總線的結構和功能
- 7.1.4 I2C總線的讀/寫操作
- 7.1.3 軟件協議工作時序
- 7.1.2 硬件結構
- 7.1.1 I2C總線介紹
- 7.1 I2C總線通信簡介
- 第07章 I2C總線
- 6.4.3 WDT應用設計實例
- 6.4.2 LS1B中WDT的常用庫函數
- 6.4.1 WDT結構及工作方式
- 6.4 WDT
- 6.3.4 RTC時鐘功能應用設計實例
- 6.3.3 RTC定時器應用設計實例
- 6.3.2 LS1B中RTC的常用庫函數
- 6.3.1 RTC結構及工作方式
- 6.3 RTC定時器
- 6.2.4 PWM定時器應用設計實例
- 6.2.3 PWM輸出應用設計實例
- 6.2.2 LS1B中PWM的常用庫函數
- 6.2.1 PWM結構及工作方式
- 6.2 PWM輸出和PWM定時器
- 6.1 常用定時器結構及工作方式
- 第06章 定時器
- 5.4 UART應用——串口發送/接收設計實例
- 5.3 UART的常用庫函數
- 5.2.3 UART相關寄存器
- 5.2.2 串行異步通信的工作方式
- 5.2.1 UART結構
- 5.2 UART結構及工作方式
- 5.1.6 串行通信協議的電氣特性和電路連接方式
- 5.1.5 串行異步通信的參數配置
- 5.1.4 串行異步通信的數據傳輸形式
- 5.1.3 串行異步通信和串行同步通信
- 5.1.2 串行通信方式
- 5.1.1 串行通信與并行通信
- 5.1 串行通信簡介
- 第05章 通用同步/異步通信
- 4.9 GPIO應用中斷——按鍵點燈設計實例
- 4.8 GPIO中斷庫函數
- 4.7 GPIO中斷寄存器
- 4.6 中斷的原理
- 4.5 GPIO應用——流水燈設計實例
- 4.4 庫函數與寄存器的關系
- 4.3 GPIO的常用庫函數
- 4.2.3 GPIO寄存器
- 4.2.2 GPIO輸出
- 4.2.1 GPIO輸入
- 4.2 GPIO的硬件結構
- 4.1 GPIO端口組成及功能
- 第04章 通用輸入輸出與外部中斷
- 3.6.3 下載到Flash存儲器中運行
- 3.6.2 項目調試運行
- 3.6.1 新建項目向導
- 3.6 第一個嵌入式系統項目
- 3.5.3 LoongIDE的庫函數
- 3.5.2 LoongIDE的下載和安裝
- 3.5.1 LoongIDE簡介
- 3.5 LoongIDE
- 3.4.4 代碼規范
- 3.4.3 指針與數組
- 3.4.2 4種基本程序結構
- 3.4.1 數據類型和運算符
- 3.4 嵌入式C語言開發基礎
- 3.3 嵌入式系統的結構
- 3.2 龍芯嵌入式開發工具
- 3.1 嵌入式系統的程序設計
- 第03章 軟件開發基礎和集成開發環境LoongIDE
- 2.4.2 下載程序到Flash
- 2.4.1 串口控制臺調試程序
- 2.4 下載調試接口
- 2.3.4 存儲器電路
- 2.3.3 復位電路
- 2.3.2 時鐘電路
- 2.3.1 電源電路
- 2.3 最小系統(核心板)設計結構
- 2.2 內部結構
- 2.1 外部接口
- 第02章 LS1B開發套件硬件平臺
- 1.3 LS1B 開發套件
- 1.2 LS1B簡介
- 1.1 嵌入式系統簡介
- 第01章 概述
- 前言
- 內容提要
- 版權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版權
- 內容提要
- 前言
- 第01章 概述
- 1.1 嵌入式系統簡介
- 1.2 LS1B簡介
- 1.3 LS1B 開發套件
- 第02章 LS1B開發套件硬件平臺
- 2.1 外部接口
- 2.2 內部結構
- 2.3 最小系統(核心板)設計結構
- 2.3.1 電源電路
- 2.3.2 時鐘電路
- 2.3.3 復位電路
- 2.3.4 存儲器電路
- 2.4 下載調試接口
- 2.4.1 串口控制臺調試程序
- 2.4.2 下載程序到Flash
- 第03章 軟件開發基礎和集成開發環境LoongIDE
- 3.1 嵌入式系統的程序設計
- 3.2 龍芯嵌入式開發工具
- 3.3 嵌入式系統的結構
- 3.4 嵌入式C語言開發基礎
- 3.4.1 數據類型和運算符
- 3.4.2 4種基本程序結構
- 3.4.3 指針與數組
- 3.4.4 代碼規范
- 3.5 LoongIDE
- 3.5.1 LoongIDE簡介
- 3.5.2 LoongIDE的下載和安裝
- 3.5.3 LoongIDE的庫函數
- 3.6 第一個嵌入式系統項目
- 3.6.1 新建項目向導
- 3.6.2 項目調試運行
- 3.6.3 下載到Flash存儲器中運行
- 第04章 通用輸入輸出與外部中斷
- 4.1 GPIO端口組成及功能
- 4.2 GPIO的硬件結構
- 4.2.1 GPIO輸入
- 4.2.2 GPIO輸出
- 4.2.3 GPIO寄存器
- 4.3 GPIO的常用庫函數
- 4.4 庫函數與寄存器的關系
- 4.5 GPIO應用——流水燈設計實例
- 4.6 中斷的原理
- 4.7 GPIO中斷寄存器
- 4.8 GPIO中斷庫函數
- 4.9 GPIO應用中斷——按鍵點燈設計實例
- 第05章 通用同步/異步通信
- 5.1 串行通信簡介
- 5.1.1 串行通信與并行通信
- 5.1.2 串行通信方式
- 5.1.3 串行異步通信和串行同步通信
- 5.1.4 串行異步通信的數據傳輸形式
- 5.1.5 串行異步通信的參數配置
- 5.1.6 串行通信協議的電氣特性和電路連接方式
- 5.2 UART結構及工作方式
- 5.2.1 UART結構
- 5.2.2 串行異步通信的工作方式
- 5.2.3 UART相關寄存器
- 5.3 UART的常用庫函數
- 5.4 UART應用——串口發送/接收設計實例
- 第06章 定時器
- 6.1 常用定時器結構及工作方式
- 6.2 PWM輸出和PWM定時器
- 6.2.1 PWM結構及工作方式
- 6.2.2 LS1B中PWM的常用庫函數
- 6.2.3 PWM輸出應用設計實例
- 6.2.4 PWM定時器應用設計實例
- 6.3 RTC定時器
- 6.3.1 RTC結構及工作方式
- 6.3.2 LS1B中RTC的常用庫函數
- 6.3.3 RTC定時器應用設計實例
- 6.3.4 RTC時鐘功能應用設計實例
- 6.4 WDT
- 6.4.1 WDT結構及工作方式
- 6.4.2 LS1B中WDT的常用庫函數
- 6.4.3 WDT應用設計實例
- 第07章 I2C總線
- 7.1 I2C總線通信簡介
- 7.1.1 I2C總線介紹
- 7.1.2 硬件結構
- 7.1.3 軟件協議工作時序
- 7.1.4 I2C總線的讀/寫操作
- 7.2 I2C總線的結構和功能
- 7.3 I2C總線的常用庫函數
- 7.4 I2C總線上掛載的模塊
- 7.5 I2C模塊AT24C02應用設計實例
- 7.6 I2C模塊DS3231應用設計實例
- 7.7 I2C模塊OLED應用設計實例
- 第08章 串行外設接口(SPI)
- 8.1 SPI總線概述
- 8.1.1 SPI定義
- 8.1.2 SPI多從機配置
- 8.1.3 SPI工作時序模式
- 8.1.4 常見串行通信協議對比
- 8.2 SPI模塊的結構和功能
- 8.3 SPI模塊的常用庫函數
- 8.4 SPI模塊應用設計實例
- 實例1:SPI 串口數據的發送
- 實例2:SPI串口數據實現W25Q32讀/寫
- 第09章 CAN總線
- 9.1 CAN總線簡介
- 9.1.1 硬件協議及編碼方式
- 9.1.2 CAN總線協議
- 9.2 CAN總線模塊結構和功能
- 9.3 CAN總線模塊常用庫函數
- 9.4 CAN總線模塊應用設計實例
- 第10章 RT-Thread內核及其實現
- 10.1 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
- 10.1.1 實時操作系統
- 10.1.2 主流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
- 10.1.3 小而美的物聯網操作系統RT-Thread
- 10.2 RT-Thread在LS1B上的實現
- 10.3 RT-Thread內核及在FinSH Shell中運行調試
- 10.3.1 LS1B 目錄結構及內核啟動過程
- 10.3.2 在FinSH Shell中運行和調試程序
- 10.4 RT-Thread的內核基礎
- 第11章 RT-Thread 的線程管理
- 11.1 進程與線程
- 11.2 線程及其功能特點
- 11.3 線程工作機制
- 11.4 線程管理
- 11.4.1 線程調度器接口
- 11.4.2 線程管理接口
- 11.4.3 線程的相關問題
- 11.5 線程示例
- 11.5.1 動態線程和靜態線程
- 11.5.2 入口函數的重用
- 11.5.3 線程的時間片輪詢調度
- 11.5.4 線程讓出
- 11.5.5 線程搶占
- 11.5.6 線程恢復
- 11.5.7 線程掛起
- 11.5.8 線程睡眠
- 11.5.9 線程控制
- 11.5.10 線程的綜合運用
- 11.6 空閑線程及鉤子
- 11.6.1 輸出線程間的切換信息
- 11.6.2 計算CPU的使用率
- 第12章 RT-Thread的系統節拍與定時器管理
- 12.1 時鐘管理和時鐘節拍
- 12.2 時鐘節拍的實現方式
- 12.3 定時器基礎
- 12.4 動態定時器
- 12.5 靜態定時器
- 12.6 定時器控制接口
- 12.7 如何合理使用定時器
- 第13章 RT-Thread線程間同步與通信
- 13.1 中斷與臨界區的保護
- 13.1.1 線程搶占導致臨界區問題
- 13.1.2 如何進入臨界區
- 13.1.3 臨界區的中斷服務程序
- 13.2 線程同步
- 13.2.1 使用開關中斷
- 13.2.2 使用調度器鎖
- 13.3 信號量
- 13.3.1 靜態信號量與動態信號量
- 13.3.2 使用信號量的線程優先級反轉
- 13.3.3 使用信號量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例程
- 13.3.4 使用信號量解決哲學家就餐問題
- 13.4 互斥量
- 13.4.1 互斥量使用的基本例程
- 13.4.2 互斥量優先級反轉例程
- 13.4.3 互斥量優先級繼承例程
- 13.5 事件
- 13.6 郵箱基本使用
- 13.7 消息隊列
- 13.8 郵箱與消息隊列的區別
- 13.9 信號的概念及使用
- 13.9.1 信號的概念
- 13.9.2 信號的應用例程
- 第14章 RT-Thread內存管理
- 14.1 內存管理基礎知識
- 14.2 RT-Thread內存管理基礎
- 14.3 動態內存分配和使用
- 14.4 內存池
- 14.5 內存池靜態內存分配
- 14.6 動態內存管理
- 14.7 內存環形緩沖區
- 第15章 基于RT-Thread的LS1B文件系統
- 15.1 文件系統、文件與文件夾
- 15.2 文件和目錄的接口
- 15.3 文件系統編程示例
- 第16章 基于 RT-Thread 的 LS1B網絡系統
- 16.1 網絡編程基礎
- 16.1.1 TCP/IP
- 16.1.2 IP 地址、端口與域名
- 16.1.3 網絡編程協議
- 16.2 TCP/IP 服務器端數據收發編程示例
- 16.3 TCP/IP客戶端數據收發編程示例
- 第17章 基于RT-Thread的LS1B設備操作
- 17.1 I/O設備管理框架
- 17.2 RT-Thread的設備接口
- 17.2.1 設備驅動必須實現的接口
- 17.2.2 設備驅動實現的步驟
- 17.2.3 編寫驅動并自動注冊
- 17.2.4 編寫應用程序測試驅動
- 第18章 嵌入式系統的綜合設計
- 18.1 嵌入式系統設計流程
- 18.2 案例:基于物聯網的智慧路燈
- 18.2.1 項目背景和需求
- 18.2.2 系統總體設計
- 18.2.3 硬件設計
- 18.2.4 軟件設計
- 18.2.5 智慧路燈的系統調試
- 參考文獻
- 致謝 更新時間:2023-06-21 18: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