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7章 尾篇
- 第6章 淡然 忠于自己,淡定從容
- 第5章 清醒 不做誰的附屬,在理性中規劃好人生
- 第4章 堅韌 在苦難中發芽,開出絢麗的花
- 第3章 獨立 獨立的靈魂,是行走于世界的根本
- 第2章 風骨 人可以生如蟻,而美如神
第1章 開篇
你正在把女兒培養成林徽因,還是陸小曼?
如果你穿越時空,回到1910年,看到六七歲的林徽因和陸小曼,兩人都是明眸皓齒、聰慧可人,又有如此相似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熏陶,同是“富養”的,你可能會誤以為她們會成為相似的人。
林徽因和陸小曼幾乎同歲,兩人的父親都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都是那個時期聲名顯赫的人物。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曾擔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與梁啟超、胡適、徐志摩等頂尖牛人都是好友。陸小曼的父親陸定,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門生,曾擔任民國財政部部長和賦稅司長多年,還創辦了中華儲備銀行。
她們都是新女性,都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成為閃耀奪目的女神和名媛。
林徽因從小就能講一口流利地道的英文,在徐志摩、胡適成立的新月社,演出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時,她飾演女主角齊德拉公主,其臺詞全用英語說的。16歲時,父親帶她游歷歐洲開闊眼界。在“放眼看世界”的過程中,不同的建筑形象和設計藝術讓她眼界大開。由此,建筑成了她一生的志向和興趣所在。后來她求學于賓夕法尼亞大學、耶魯大學建筑美術系。
陸小曼則一路在北師大附小、北京女中、圣心堂學習,精通英文、法文,擅長油畫、鋼琴,還師從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等大師研習國畫。為了拓展眼界,父親送她去外交部實習,她與各國名流政客談笑自若。
米粒媽說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兩人很相似?都受過最好的教育,精通多國語言,才華橫溢,還有廣闊的眼界和見識。
后來,林徽因學貫中西,成為清華大學國寶級教授、中國建筑學的先驅,還成了著名的詩人和作家。她婚姻幸福,養兒育女,夫妻舉案齊眉,困苦時期也能并肩同行、相濡以沫。對她來說,愛情和家庭很重要,但是理想和追求更重要。
陸小曼呢?盡管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父母卻一直告訴她,愛情和婚姻是最重要的,至于理想、信念和成就,只是可有可無的點綴罷了。她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19歲便出嫁,同時與多位情人有來往。徐志摩死后,她40多歲時牙齒就全部脫落了,骨瘦如柴,最后孤獨終老。
同樣是富養,陸小曼被培養成一個交際花,才華橫溢。她只希望成為一個名流的太太。她不愿意付出努力,更沒有像林徽因那樣上下求索,懷揣改造社會的理想與信念,成就更好的自己。
新一代的父母,都知道女兒該“富養”,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富養?林徽因“富養”出了眼界和理想,而陸小曼則“富養”出了揮霍和驕縱;林徽因獲得了真正的志趣和激情,而陸小曼則養尊處優、衣食無缺,精神世界卻是荒蕪而寂寥的。你是在把女兒培養成林徽因,還是陸小曼?兩種“富養”貌似只有一線之隔,而這條線,就是教育的目的和境界。
前幾天,我、米粒爸和一對夫妻老朋友吃飯。丈夫是某著名上市企業的合伙人,他們剛給兒子買了學區房。米粒媽正要恭喜他們,女人卻說,像咱們家里是男孩的,就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學區房,讓他敢想敢干,努力打拼。如果是女孩嘛,其實就不必買學區房了,太優秀的女孩將來會沒人敢要。上個普通學校,從小教給她穿衣打扮,學學插花啊、舞蹈啊什么的就好了。
米粒媽當時簡直瞠目結舌,不知該說什么好。她現在懷了二胎,我真心祝福他們生個男孩,如果是女孩,希望千萬不要被養成陸小曼了。
米粒媽同事的親戚,某著名證券公司的董事長,只有一個女兒,完全按著社交名媛的路子進行培養。她從小精通英語、法語、馬術、芭蕾舞,家里有四個菲傭、一名管家。她爸經常說,只恨沒生男孩,否則一定要把孩子送到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之類的名校,培養他成為帶領千軍萬馬的掌門人!
在女兒14歲時,父親送她去英國做小留學生。自從一次失戀之后,她開始抽煙、酗酒,大二的時候就輟學回國了。她覺得失去了愛情,自己就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沒有了。
米粒媽真心好奇,她爸為什么不能像培養兒子一樣,培養自己的親閨女呢?
不要只學那些繡花茶藝之類的名流太太技能,而是從小告訴女兒,要成為一個自信而努力的人,一個優秀而勇敢的人,一個能獨立思考的人,一個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的人。當然,還要幸福、要快樂,而這種幸福和快樂,不是通過依附他人得來的。從小告訴女兒,要成為自己世界里的太陽,而不是月亮,因為只有成為太陽才能發光。
米粒媽的一個中學同學,家境不錯,父親是成功企業家,一直努力以“林徽因”而不是“陸小曼”的路子培養女兒。她8歲到12歲的每年夏天,父親都會送她去美國參加商學院夏令營,學習經濟、金融、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她小小年紀,就學著和美國的同齡人團隊協作,作為少年志愿者參與組織世界500強CEO(首席執行官)的講座,學著用全英文做演講,并用小本子做出商業計劃書。
在國內應試教育的重壓之下,她不僅成績優異,還創辦了學校的校報和擁有600多名會員的文學社,開辦過個人畫展。跟她相比,米粒媽簡直就是死讀書的經典范本了。在我們上高一高二死記硬背課本知識的時候,她向父親借了20萬元,正趕上房價低、首付低、利率低的好時候買房,到大學時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后來,她用這樣豐富的經歷叩響了美國頂級商學院的大門。她大二就開始創業,現在已經是身家上億的硅谷知名創業者了。她現在是一兒一女的媽媽,幸福又美麗。
中學的時候她曾跟我說,她父親告訴她:“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任何人。)說這句話的時候,十幾歲的她眼里滿滿的是憧憬和對未來的希望。
什么是對女兒真正的富養?
如果我有個女兒,我會告訴她,婚姻和愛情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理想和事業很重要,夢想和追求很重要,努力成就自己也很重要。這樣,她就不會在得到愛情的時候,誤以為自己得到了一切;在失去愛情的時候,誤以為自己失去了一切。
如果我有個女兒,我會告訴她,可以學插花和茶藝,但也可以學圍棋和邏輯;可以學馬術和芭蕾,但也可以學編程和機器人。最重要的是,學這些不是為了成為更好的太太,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有個女兒,在給她講童話故事《海的女兒》時,我會告訴她,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實現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理想,決不能為了任何一個男人,變成大海里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