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我對于小姑與彭郎故事的探究與想象
作者徐華鋼
在江西修水縣四都鎮六都村的修江岸邊,有一塊酷似女人抱著孩子的石頭,名叫抱子石。從古到今,在修水全境,一直都流傳著關于抱子石,也就是關于小姑與彭郎的故事傳說,可以說童子皆知。據說,就是因為這個故事,因為抱子石,自古至今,修水的男人都不愿意出門在外,只愿在家里守著婆娘,守著家。千百年來,許多文人墨客為抱子石寫下了很多優美的詩句。有一首詩寫道:
呤抱子石
行出修江十里余,儼兒抱子立江基
晨昏晝夜云為帳,春夏秋冬草做衣
終日不聞兒子哭,幾時得到丈夫歸
吾欲與你傳消息,又恐旁人說是非
六都村的對岸,也就是抱子石的對岸,便是彭姑村。顯然,這個自古以來就有的地名,以及關于抱子石的傳說,都說明古代那個美麗凄婉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里,這里就是傳說中彭郎與小姑的故鄉。然而,當我在網上輸入“彭郎與小姑”進行搜索時,有關條目,大多都是一些圍繞“江西彭澤縣大江中的大小孤山和附近江側的澎浪磯……”的相關內容。還說是“宋代民間故意將‘孤’訛作‘姑’,將‘澎浪’訛作‘彭郎’,于是便有了彭郎為小姑婿的傳說,后遂以此相傳”云云。卻搜索不到有關修水“抱子石”的傳說,也搜索不到相關修水彭姑村關于“彭郎與小姑”的傳說。
根據網上資料,有說是“彭郎與小姑”的傳說,本源于古代彭澤彭家村的彭郎遇到小姑后,兩人之間奇特的愛情故事的;也有說是源于古代彭澤的小姑和潯陽的彭郎相愛的故事的。還有說小姑就是媽祖的,說長江小孤山上的小姑廟,其實就是源于福建的媽祖廟。我想,前兩種說法尚且說得過去,后一說似乎有些牽強。要不,你干脆說長江小孤山上的小姑廟是純粹的媽祖廟也罷!可源自福建的媽祖廟怎么就和“小姑和彭郎”的愛情故事扯到了一起呢?
我倒覺得,流傳在修水的“彭郎與小姑”的傳說,與流傳在彭澤的“彭郎與小姑”的傳說,其實應該都來自同一個故事版本,是一脈相承的。修水的“彭郎與小姑”,應該是這個故事的源頭,只是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彭澤的“彭郎與小姑”當然也不是如網上資料所說的“以訛傳訛”,而應是經演繹演化了的愛情傳說。或者說應該是后來彭澤當地民間,借本源自于修江岸邊“小姑與彭郎”故事的異地再創作。
彭澤的“小孤山”,既是長江中間一座天然的小孤山,也是產生于“彭郎與小姑”這個民間傳說基礎上的文化源流上的“小姑山”。同樣,“澎浪磯”既是自然的澎浪磯,也是“彭郎磯”。就如修水的“抱子石”一樣,是在那個凄婉美麗的愛情故事發生許久之后的歲月中,向往和憧憬美好人間真情的人們,在故事的發生地和延續地寓懷念之情于物的表現。
修江在群山之間蜿蜒數百里后,一傾碧波,直注入鄱陽湖。再經鄱陽湖,注入長江,繼而走向遙遠的大海。從歷史沿革看,自夏商周秦諸代始,今為鄱陽湖的彭蠡澤周邊地區,就統稱為彭蠡。彭澤不僅地名姓彭,“彭郎與小姑”傳說中的“彭郎”也姓彭。而鄱陽湖自古也稱彭蠡湖。我想,所有這些都不是巧合,應該都是有聯系的。所有這些稱謂與修水“抱子石”的故事傳說,以及“彭姑村”的村名也都不是巧合,都是心懷美好的人們對“彭郎與小姑”的真情紀念,都寄托了人們的深深情思!
那么,千百年來,這個愛情故事又是怎樣得以在兩地異地間共同傳播的呢?當然是因為那條水路修江了!從修江岸邊的彭姑村到鄱陽湖畔的彭澤縣,一水相連,走水路行船不算很遠。修江一傾碧水直通鄱陽湖,鄱陽湖連通著長江。在古代,處于大山里的修水人外出,走這條水路,可謂是省時省力的最好捷徑。那時的山里人,就是依靠這條水路,來了解外面的世界,連通外面的消息。故事中的彭郎也是沿著修江順流而下的……
我們想象一下,在古代某年某月某日的一個清晨,在修江岸邊,彭郎就要辭別愛妻,辭別親人,和一兩位同村好友,撐一頁扁舟,從修江順流而下,出門去謀生路了——那一刻,該是多么依依不舍啊!臨別時,小姑含情脈脈,對即將遠行的彭郎千叮嚀,萬囑咐!彭郎面對嬌妻,也是千應承,萬交代!許久許久,在同伴的催促下,兩人才灑淚而別……
在預估丈夫彭郎和同伴即將回來的那時起,小姑就天天抱著襁褓中的孩子來到江岸邊,時而遮手遠望,時而斂足眺看,盼望著丈夫和同伴們的平安歸來。
一天,兩天;一月兩月;一年兩年……,小姑都沒能盼見丈夫歸來!可她依然執著的每天來到河岸邊站著,望著,盼著,向過往的船只打聽著丈夫的消息,直至站成了人們心目中的一尊石像,站成了永恒……
就這樣,千百年以來,小姑與彭郎的故事不僅感動了鄉里人,也感動了數百里之外的彭蠡湖周邊!
隨著時光的久遠,兩地的人們所傳頌的故事版本雖然有了變化,但人們向往美好堅貞愛情的心愿卻依然一樣!
2017年11月30日于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