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特殊時期
穿著隔離服的護士,霧氣籠罩的護目鏡下,那嚴肅的眼神,落在身份證上面的住址。隔著門口的桌子,她面前站著前來就診的一對母子。忽然,她好像想起來什么,本能地后退一步,有些警覺地開口道:
“莊太街道新平村好像發現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整個村還在隔離中吧?”
從武漢回新平過年的夫婦,給岱江區帶來了疫情,政府馬上對他家及村莊進行封鎖隔離,還有和他們近距離接觸過的,都進行隔離觀察。新型冠狀病毒牽動了每個人的神經,頓時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老弱病殘,緊閉家門……
“這時節,除非不得已,誰會愿意出來看病?事實上我們家跟那家,沾不上邊!”好似無辜被懷疑,邊上的兒子沒好氣地說。
護士方雪定了定心,手持測溫槍,分別對著母子的耳朵嘀的一聲:“36.4℃,36.1℃,正常。”
緊跟著一連串的問題拋向他們:“周圍人有發燒嗎?”“與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有過接觸嗎?”“有發熱,干咳,胸悶,乏力等癥狀嗎?”……
“我頭疼、眼睛疼,就因為這叫啥——不能出門,在家滴了十來天眼藥水,疼到胃病都發了,實在熬不過,聽說你們醫院——”這位快80歲的阿婆,一手捂著右眼。
灰衣男子伸手扶住老媽,瞪起口罩上方的小眼睛:“你怎么那么啰唆!我電話問過你們醫生,他要我們先去中心醫院拍了CT,再來這兒處理,你卻攔著!”
“對不起,當前抗疫為重,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我們依法對每個病人采取問卷調查。”方雪解釋著,又打電話向坐守門診的黃院長匯報。
為當好醫院疫情防控的“守門員”,方雪除了按時嚴格消毒、通風,還要關注每天都在變化的數字。
據海州市衛生健康委發布,截至2020年2月11日24時,海州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為143例,現有重癥病例5例,累計出院病例38例。其中,確診病例中,岱江區9例。目前追蹤到密切接觸者3034人……
不一會兒,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中年男子看向大廳的眼神有點難以置信,只見從里面走出兩位醫務人員,他們一起抬來一臺類似電腦的儀器,輕輕地放到面前的木質長條桌上。接著又將桌子搬到大廳中央。
那身藍色帽子口罩隔離服裝束,讓人感到一種神圣和神秘的氣息。聽護士對高個子的稱呼,他才知曉,沖自己點頭的這位,就是為熟人稱道的黃院長。
那溫和的聲音從口罩里傳出,帶點棉質的沙啞感:“請你們多多理解,我們只能把工作場所移到這兒來。”
黃院長右手拿檢眼鏡,撥動鏡盤仔細檢查大娘的右眼,又用手指觸摸她的眼皮,感覺整個眼球膨脹堅硬如石頭,心里暗呼不妙!翻看她就診過的病歷,緊接著掉轉頭吩咐方雪:
“立即快速靜滴20%甘露醇250毫升,1%匹羅卡品滴眼縮瞳!”
方雪復誦了一遍立刻去執行。
技師端坐在桌前,調整儀器對牢患者的眼睛,重復測量三次,報出眼壓數值:“左眼20,右眼58,高出正常三倍!”
老人突然感到一陣眩暈,繼之惡心上涌,她攥著兒子的手臂站起來,有些蹣跚地向門口走去,邊摘口罩邊哇哇地吐了出來……
方雪端著治療盤子快步走來,黃院長當機立斷地說:“準備急診行前房穿刺術——”
方雪有些蒙,她想起集團內組織員工線上學習的內容:急診手術前病人都需要做新冠篩查,以發現可能漏查的感染者,防止病毒在我們的崗位上傳播,絕對不能有任何的大意!
這個病人來自受封鎖的村莊,指不定何時與疑似病例碰了面,連他們自己都記不準了,誰敢保證她沒中招?而且新冠病毒是個“偽裝高手”,潛伏期長,目前暫無癥狀,但萬一她要是呢?這意味著什么?
于是她輕聲問:“掛完針后,讓患者去惠澤醫院檢測下,如果確診沒有病毒感染,再來這兒住院手術,行嗎?”
當日是2月12日,當時整個海州只有兩家獲“國字號”證書的核酸檢測實驗室,惠澤醫院是其中之一。
黃院長說:“我提前問了,核酸與抗體檢測,要24小時出結果,病人哪里等得及呢?”
眼科病人往往年齡偏大,免疫力、抵抗力變差,而且病毒可以先入侵結膜,然后再到全身,因而眼病患者感染新冠的風險會比普通人更高。眼科醫生雖然不接觸發熱病人,但是與易感患者近距離接觸,如果防護流程不規范,就會存在巨大的隱患!
五官科醫院雖然并非疫情定點一線防控單位,但黃院長已按部署要求,籌集防疫物資,布控防疫設施,攻守兼備,隨時準備應急應戰,救助遭受疾病煎熬的患者。
他顧不上前后考慮:“這眼病叫急性閉角型青光眼,需要緊急處理,現在馬上提升安全防護等級!”
方雪視線盯著患者的方向,有些不忍,但不可防失萬一!她還是固執地說出心中所想:“李文亮就是在接診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后被感染的——”
此言一出,氣氛瞬間變得凝重。這段時間,所有眼科同道,既經歷了北京朝陽醫院陶勇主任被歹徒襲擊的震驚和憤慨,又經歷了武漢中心醫院眼科李文亮醫生不幸離世的悲痛。受這些負面消息影響,先給阿婆使用藥物進行控制,手術緩一緩再做,保證不會引起指責或非議。
“醫生,醫生!我媽說眼睛發黑——”
在兒子的攙扶下,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一步一步走回,她一手捂著腦袋,眉眼痛苦地扭成一團,連花白頭發也痛得一根根地立了起來。她多么盼望能盡快解除難忍的疼痛啊!
每當看見患者病痛難受的樣子,黃院長的心總是跟著揪起來。患者病情本已拖了十來天,如果此時再去做核酸檢測,延宕時間——問靈魂,問良知,他怎忍心讓她來回折騰?他早一刻實施前房放液,患者就多一份挽救視力的希望。否則,她視神經受損嚴重,視野可能全部喪失,甚至失明。那時,自己心里那道坎兒,能過得去嗎?
他轉向方雪,鎮定地說:“別恐慌,急查血常規,我們嚴格做好特殊防護,防止隱性感染!”一說完就著手簽字談話,并通過網上查詢患者CT資料。
挽救生命,挽救眼睛,是責任,也是義務。面對患者的安危,他從未后退;臨險避事,從不是他的風格。
病人的需要就是無聲的召喚。在這場戰“疫”中,這些醫護人員將患者的眼健康置于首位,竭盡所能地奉獻自己的專業力量,在浩浩蕩蕩的抗疫大軍中,彰顯自己的社會責任,為祖國母親貢獻自己赤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