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1860—1904)
19世紀俄國古典文學的杰出代表之一,風格獨特的小說家、劇作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短篇小說藝術大師,與莫泊桑、歐·亨利并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當今俄國有兩座不可企及的高峰,厄爾布魯士山頂峰和我。
——契訶夫
1860年1月29日,契訶夫出生于俄羅斯帝國羅斯托夫州亞速海邊塔甘羅格的貧苦之家。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一間小雜貨鋪。7歲上教會小學,兩年后考入塔甘羅格中學。因父親經營不善,雜貨鋪倒閉,全家避居莫斯科,契訶夫獨自在故鄉讀中學。
1879年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后,19歲的契訶夫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系。同年他以“安托沙·契洪特”的筆名開始寫作,年末,他完成了處女作——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由于家境困難,他從20歲起就開始為刊物寫些短小的幽默段子,即使這樣,他的生活也經常捉襟見肘,經常寫信給親朋好友借錢。1880年至1884年間,他筆耕不輟,發表了300多篇文章,其中就有《一個文官之死》《變色龍》《外科手術》等享譽世界的作品。1884年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梅爾波梅尼的故事》問世,而后另兩本小說集《五顏六色的故事》(1886年)和《在黃昏》(1887年)相繼出版,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國文壇的地位,讓他獲得了“普希金獎”。他的作品既諷刺譴責權貴的飛揚跋扈,又針砭弱者的卑躬屈節。
博士畢業后,在農村居住時期,他經常給農民免費看病,廣泛接觸貧民為他的寫作打下了基礎。1887年4月,27歲的他離開莫斯科獨自回故鄉塔甘羅格及頓涅茨大草原漫游兩個月,據此寫成中篇小說《草原》。同年他創作的戲劇《伊凡諾夫》在莫斯科首次公演。
30歲那年,契訶夫不辭辛苦跋山涉水到庫頁島調查流放犯的生活,8個月里對近萬名囚徒逐一進行調查。庫頁島之行讓他沙俄封建統治下的黑暗現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逐漸改變了不問政治的心態,開始著述揭露沙俄專制制度下的內幕,文風也變得陰郁起來。這次旅行后發表了中篇小說《六號病房》和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
1892年,契訶夫購入莫斯科郊區的“梅里霍沃莊園”。寫作方面,他開始著重戲劇創作并迎來了他文學創作最為活躍的“梅里霍沃時期”。
同年秋天,在莊園邂逅了自己的初戀米齊諾娃,但是兩人戀愛9年無果。她先和契訶夫的好友畫家列維坦同居,隨后又與契訶夫的另一位有婦之夫的朋友私奔,生下一女后,被拋棄。契訶夫以她為原型創作了小說《不安分的女人》和著名的劇作《海鷗》。因緣際會,1898年秋天,莫斯科藝術劇院排演《海鷗》時,契訶夫與劇中女主演克尼碧爾一見鐘情,后結為伉儷。無獨有偶,米齊諾娃最后嫁給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的一名導演。
契訶夫婚后給妻子熱情地寫信:“再見,我的孩子!吻你,我要把你拋上去,再把你接住,再粗魯地讓你在空中翻轉,再把你抱住,再把你拋出去,再把你抱住,親吻我的女演員。”
戲劇作品是他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契訶夫常被稱作“二十世紀的莎士比亞”。他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作,推出了極具影響力的戲劇:《海鷗》《三姊妹》《萬尼亞舅舅》和《櫻桃園》,對二十世紀戲劇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劇作家如曹禺、老舍、夏衍等,都深受其影響,《日出》是曹禺學習契訶夫戲劇的第一部作品,他的《北京人》被譽為“中國的《櫻桃園》”。
1893年,身為醫生的契訶夫在照顧病人時感染肺結核(在當時幾乎是不治之癥),后來他離開寒冷的莫斯科碾轉多地療養,如:法國尼斯、俄國南部的雅爾塔等。1904年契訶夫病情惡化,在妻子陪同下到德國南部的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逝世于德國。后來他的遺體被運回俄國,葬于莫斯科諾弗·狄威哲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