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樹理文集:三里灣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趙樹理簡介
趙樹理(1906~1970),原名趙樹禮,現代小說家、人民藝術家,山藥蛋派創始人。趙樹理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有小說、戲曲、詩歌、雜論等200余萬字。他的小說,大多以華北農村為背景,反映農村社會的變遷和存在其間的矛盾斗爭,塑造農村各式人物的形象,開創的“山藥蛋派”,成為新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之一。代表作有《三里灣》《小二黑結婚》《李家莊的變遷》《李有才板話》等。
1906年9月24日,趙樹理出生在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過著被剝削被壓迫的艱苦生活。他從小喜愛民歌、民謠、鼓詞、評書和地方戲曲。1925年,他在長治省立第四師范學習期間,從創造社、文學研究會創辦的刊物中受到新文學的影響。
從1930年年底開始,趙樹理一邊流浪一邊開始寫作,在抗戰前的幾年間發表了《金字》《盤龍峪》等小說。1937年,抗戰爆發后,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1943年5月,他完成了著名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這部小說主要描寫了根據地一對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敢于沖破封建婚姻制度,努力爭取自由婚姻而進行不屈斗爭,最終獲得勝利。同年10月,他又創作了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這部作品是配合減租減息斗爭的,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農村階級斗爭的錯綜復雜的形勢,對沒有工作經驗的干部是一個很好的教育。
1945年冬,趙樹理創作了長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主要描寫了太行山區一個村莊從大革命失敗后到抗戰勝利近二十年間所發生的變化。這部小說揭露了舊社會地主集團對貧下中農種種剝削壓迫,它是為了動員人民參加上黨戰役的。同時他還創作《田寡婦看瓜》《催糧差》《福貴》《邪不壓正》等優秀中、短篇小說。
趙樹理的小說在民族化、群眾化上做出重大貢獻;小說在結構上講求情節的連貫性和完整性,故事性比較強。他的作品雅俗共賞,善于把大眾化和藝術化統一起來,在輕松幽默、妙趣橫生之中,表現出人民群眾的聰明機智和樂觀主義精神。
趙樹理是一個真正站在農民的立場上,以農民為對象,為農民說話的作家。周揚在1962年大連會議上說:“中國作家中真正熟悉農民、熟悉農村的,沒有一個能超過趙樹理。”稱贊他是描寫農民的“鐵筆、圣手”。
1959年趙樹理給《紅旗》雜志上“萬言書”,表達自己對農村浮夸風氣的看法,后來被批判與彭德懷是“一個腔調”。趙樹理被譽為“人民作家”,因為很少有趙樹理這樣不管風云變幻,一直都堅持自己的文學理想和操守,堅持為農民寫作癡心不改,對農村存在的問題“痛若切膚,為農民代言”的作家。
1966年春,全國人民都在學習蘭考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趙樹理親自到蘭考體驗生活,著手創作《焦裕祿》劇本,只寫了三場,就被打成“黑幫”揪出來了。
1970年9月23日,趙樹理含冤逝世,終年64歲。作為與老舍、汪曾祺、孫犁齊名的“語言藝術大師”,趙樹理的小說注重在人物語言的口語化、大眾化和通俗化,為現代文學語言帶來了新的革命,開創了文學語言新的時代,以塑造“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形象”而聞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