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作者簡介
李劼人(1891-1962)
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曾用筆名老懶、菱樂等,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1912年開始小說創作,處女作為發表于《晨鐘報》上的《游園會》。曾在《四川群報》《川報》任主筆和總編輯。1919年參加少年中國學會,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入巴黎大學文學院學習,同時為《少年中國》雜志撰寫散文、通訊,并創作了日記體中篇小說《同情》。1924年回國后興辦紙廠等實業,并且在大中學校任教,這時期他還翻譯了莫泊?!度诵摹罚ㄓ肿g《我們的心》)、都德《小物件》(又譯《小東西》)、福樓拜《馬丹波娃利》(又譯《包法利夫人》)等名著,創作了《編輯室的風波》等短篇小說。
1935年至1937年間,把主要精力投入寫作《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三部連續性長篇小說當中,小說真實而深刻地描寫了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間廣闊的社會風貌及歷史巨變。三部小說共同構成了影響深遠的“大河三部曲”,被稱為“小說的近代史”、“小說的《華陽國志》”。1948年寫成長篇小說《天魔舞》。
1949年以后,歷任成都市副市長、作協四川分會副主席等職,并以嚴肅態度從事三部歷史題材長篇小說的修改與重寫工作。畢生翻譯法國文學作品達二十多種,其創作被認為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又深受法國文學的影響。
作者的規模之宏大已經相當地足以驚人,而各個時代的主流及其遞禪,地方上的風土氣韻,各個階層的人物之生活樣式、心理狀態、言語口吻,無論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虧他研究得那樣透辟,描寫得那樣自然。他那一支令人羨慕的筆,自由自在地,寫去寫來,寫來寫去,時而渾厚,時而細膩,時而浩浩蕩蕩,時而曲曲折折,寫人恰如其人,寫景恰如其景,不矜持,不炫異,不惜力,不偷巧,以正確的事實為骨干,憑借著各種各樣的典型人物,把過去了的時代,活鮮鮮地形象化了出來。
——郭沫若評價李劼人“大河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