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仁宗傳
蘇瑾,原名蘇長樂,小名多福兒。生于天佑四年,他是辰孝宗蘇禮第六子,其母為孝宗皇后高氏。
蘇長樂天性仁孝,對人溫柔敦厚。
天佑十二年,受封左千牛上將軍,唐國公。天佑十六年,調任特進,天武軍節度使,檢校中書侍郎領蘇州牧,進封臨安郡王,同時以太師司馬文言悉心教導。
天佑十四年,太子蘇玣薨,長女蘇卿落又為女娘,遂蘇禮將蘇長樂從蘇州調回。
天佑十五年,升寄祿為開府儀同三司,加授中書令,進封肅王。同年七月,受封中辰皇太子,更名蘇瑾。
圣元二年,蘇禮薨,蘇瑾繼位,改元乾圣,太后千氏垂簾聽政。
中辰乾圣二年,九弟吳王蘇修染在建康離世,蘇瑾疾首痛心,乘其夜色宮禁,與其內侍張語安策馬出城,想要前去探望。半路被太后黨顧修追回。
中辰乾圣三年,百官為蘇瑾上尊號為“仁和圣武欽文哲明神憲定功順德顯孝皇帝”
中辰乾圣三年,夏國使臣來訪,言語粗鄙,諷刺辰之國政混亂,人口不足等問題。蘇瑾大怒,將其驅逐出境。
昭文元年,蘇瑾意識到帝國的政治制度以及人口數量在極速下降,另外伴隨著國內的農民起義以及夏國的入侵,立志改革創新,革除弊端。
昭文二年,蘇瑾發兵十五萬攻天澤,東辰,取之,設立安東都護府,林柒任大都護。
昭文三年,司馬文言向蘇瑾請辭,和州安撫使,葉子彧上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保守派上臺。
昭文四年,在改革派簡子才、葉青君的主張下,蘇瑾對中辰利來的國朝制度進行大張旗鼓的改革。對其混亂不堪的官制進行整合,罷黜了當時的江州團練使尚書令領禮部尚書齊徽明。經過簡子才,新科進士侯俊彥等人的指出,最終采用舊唐官制(長樂元年更為舊宋官制),并逐步實施,很快便發布至全國各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革新掉了中辰官制的弊端,一定程度上對冗官,重賦,徭役等方面問題進行了大幅度改進。
昭文七年,在經過新政的布施之后,中辰國內呈現經濟繁榮,官制等方面趨于正規化。御史中丞簡子才上書彈劾尚書令葉子彧不務政事,貪污受賄,私建宅邸等罪行,而卻被蘇瑾以葉相年老的理由忽視了。
昭文九年,北遼南下攻陷幽州,辰遼戰爭爆發,中辰軍收復的燕山府路,云中府路,再次落入北遼之手,北遼借勢南下直逼大名府,開封府等多個中辰重鎮,后經河北行營兵馬都監顧修的整頓出擊,才擊退契丹軍攻勢,雖然北遼在與中辰的戰爭中不斷取得勝利,但是連年的征戰已使得契丹內部經濟出現危機,且北遼在中辰秦王蘇政的咸陽軍攻勢下使得北遼軍后期作戰屢屢失利。長樂元年,咸陽軍以三萬弱勢軍力在代州大破遼軍十萬,迫使北遼提出停戰請求。最終,中辰與北遼簽訂百年合約,辰為兄,遼為弟。遼向辰稱臣,中辰每年給北遼三萬兩辰銀作為歲賜。
【宣政之變】
長樂二年,簡子才升任左相,同年,中辰迎來“宣政之變”。以伊陽郡王蘇宸洋,右相宋灼,唐國公辛棄疾,進奏院徐希文為首的激進派共同上書彈劾禮部尚書文智谞。未經官家許,便有激進派兵士將其文智谞斬首,其黨首得知大錯已駐,領其衛軍二萬余人,與其蜀王蘇軾親軍一萬,共同叛辰。雖蘇瑾下令各路禁軍集結圍剿逆賊,仍然讓少數人逃至契丹構建其反辰勢力君德盛同。此事造成改革黨簡子才罷相,保守黨花脂珠等人的上臺,人才稀缺,賦稅增加,各地方矛盾加劇等問題。
【長樂政變】
長樂四年,禮部尚書花脂珠利用自身之便,勾結新科進士為自身所用,其惡劣影響程度很快便傳入蘇瑾耳中,秘密令皇城司使夏涿等人進行調查取證,很快便掌握住花脂珠與知相州事司徒無一等人的結黨證據。很快,花脂珠密謀的“貍貓換太子”計策敗露,倉皇起事,最終此事被晉王蘇未央等人平定。
長樂五年,廢皇后慕氏,改立魯國公女謝氏為后。同年,秦王政交付咸陽軍權,咸陽軍更名為陜州軍,律屬京師禁軍。
【庚午維新】
長樂六年,蘇瑾再次立志改革,意圖改變三省辦事拖沓,處政懶散等情況。舊黨林柒被召回京師任命尚書右仆射,改革派再次上臺,林柒本人也是個主和派,上任后對兵部,樞密院等軍事將領進行打壓,使得中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軍事實力并不強悍,并且,林柒的改革引起主戰派的不滿,使得其本人在下臺后被賜白綾。雖然此次改革造成中辰重文輕武,冗官現象更為嚴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面提高了中辰朝政效率。
長樂六年冬,蘇瑾對人口下降,土地兼并,官員空缺等問題,任用趙王蘇瀾為行都進奏院領永寧團練使開展“速升”計劃,結果以失敗告終。
【三路伐夏】
長樂八年,任命趙玄為秦鳳路經略安撫使陸軒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領元稹,高歡,樂昭,元肅,趙霆等人分三路共計四十萬人西征討伐西夏,勢要斬元昊之首。在辰軍的強烈攻勢下很快連克數城,賞移口,清遠城均被辰軍拿下,兵鋒直指西夏國都。然而由于戰線的拉長,辰軍的后勤補給也已出現間斷。蘇瑾于長安下令總攻,皇后謝氏勸誡蘇瑾糧道可能被截。但蘇瑾面對大勝的喜悅,已然認為夏軍不過強弩之末,不僅沒有聽進勸告仍然下令繼續深入,反而還責備了皇后不該干預前朝政事。
長樂九年,西夏軍利用自身騎兵機動性以及本土作戰的優勢,截斷了辰軍的數個糧道,這讓本身缺乏戰馬的辰軍只得用人力運糧。然而,前方的士兵由于數月進食粒米,士氣低落。最終在靈州之戰大敗,數萬辰軍戰死沙場,最終不得不放棄滅亡西夏的想法。此戰耗費了中辰巨大的財力人力,使得中辰在之后數十年無力發起西征北伐,也使得民怨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