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千秋此意

時間總是像陀螺一樣在旋轉不停,在悄然流逝。夢回千古,在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個人,他歷經坎坷人生,以樂觀豁達的態度,讓人生變得精彩,揚名千古,受世人敬仰。

公元1061年冬天,他勸勉弟弟,寫下了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飄忽不定的人生,恰似雪泥鴻爪,前路漫漫未可知,只管順適自然,瀟灑處之。可他沒想到,這句話框定了他自己的余生。他順風順水的前半生就此翻篇了,接下來的幾十年,他將像一只離群的鴻雁,在宋王朝的版圖里四處飄零。

烏臺詩案后不久他寫下了《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一句“飲中真味老更濃,醉里狂言醒可怕”嘆盡了在他面對生活的不幸坎坷時的落寞,恐懼,和對未來的迷惘。

但坎坷不幸的人生并未讓他厭世嫉俗,而是以另一種態度,讓他的世界變得精彩,他也因此流芳千古。

“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是他最終的選擇。他不再去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而是身穿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都帶著勇氣與寬容,尋找并迎接生命中遇見的美好。

有人說,他是儒,道,佛集于一體的人。我十分贊同這種觀點。他以道為一切集成,無為而治,崇尚自然。對于道家的簡化人生,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他在合適的時機用適合的思想,盡情享受人生,這是他樂天達觀的奧秘所在。

他的詞,讀得越多,便越能發現,他在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憤世嫉俗又飄逸曠達的內心世界,他那寵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可謂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覺醒和呼喚。他對待人生的態度,讓我羨慕,讓我敬佩。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若守于中。”人生于天地間若滄海一粟,因為渺小所以我們傾慕浩遠,而一生光陰于千百代也不過是白駒過隙,因為短暫所以我們傾羨永恒。然而我們終究不是圣人,在得失方寸之間不能做到無動于衷,于是佛曰世間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放不下。

數千年來,人們莫不困于此八苦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未嘗不是對自己的安慰。自古求而得之便以為自然,再求不得便愈發不樂。秦始皇在成為千古一帝后卻妄求長生,終究不過是歷史的笑談。張衡感慨“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范仲淹把酒臨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而在文章之外卻還是世俗紛擾。

事實的確如此,人永遠擺脫不了這人間八苦,蘇軾也亦如此。他年少時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臺,吐之乃已”烏臺詩案時,他“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對人生充滿了迷茫和恐懼,但烏臺詩案后的黃州貶謫生活,使他的心境變得溫暖而寬和。在下棋時,他體悟到:“著時自有輸贏,著了并無一物”。他不再執著于“奮力有當時志世”而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所以當蘇軾遨游赤壁之時,面對“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發出“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感嘆,便也可被世人所理解。他飄然獨立,只愿做一只孤鴻:“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萬物存乎天地間各為其主,凡物皆有可觀之處。“茍有可觀,皆有可樂”。對于我們而言,誰都不是天生的樂觀派,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會苦惱,會難過,會痛苦,會不知所措,會對未來迷茫。對待這世事變幻,人生煩惱有很多都取決于心態,也許我們可以參考蘇軾的對他人生的態度,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細膩且溫柔,豪邁亦豁達,哪怕在蕭瑟年歲仍然可以悠閑生火烹茶,賞遍溫柔晚霞。我想,這就是蘇軾留給萬世千秋的意吧。

每個人都有煩惱,大的也好,小的也罷,。也許我們不會像蘇軾那般歷經折磨,但我們也應該領會他留給萬世千秋的意,溫和對待生命,微笑以待未來。尋找生活中的美好,人生也會多一些精彩。

版權:云起書院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宕昌县| 文成县| 安图县| 增城市| 耿马| 资阳市| 东兰县| 孟津县| 德令哈市| 兴文县| 通州市| 汤原县| 静宁县| 石泉县| 新丰县| 调兵山市| 沙田区| 尖扎县| 邓州市| 南陵县| 渭源县| 韶山市| 龙胜| 叶城县| 安阳县| 卓尼县| 红桥区| 宜兴市| 许昌市| 德昌县| 若羌县| 松桃| 本溪市| 宜章县| 玉溪市| 和顺县| 长岭县| 翁源县| 安新县| 景谷|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