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1、
印象中,童年時有幾年見不到爸爸,媽媽經常把椅子和凳搬到院子里,在樹蔭下教我給爸爸寫信,寫完信去洗澡,穿上衣柜里最好的衣服,被領去老相館拍照,媽媽拿到照片后,第一件事就是寄給爸爸。
對于懵懂的我而言,見不到爸爸這件事不會令我感到很悲傷,畢竟自我有記憶起到我小學六年級前,關于爸爸的記憶就很少。
只是偶爾會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有爸爸輔導功課,唏噓媽媽工作很忙,爺爺奶奶也沒有很多時間管我,我的童年是在電視機與小伙伴們的陪伴下度過的。家人夸我學習自覺,從不用家人監督,其實我只是不知道除了學習還有什么不得不做的事。
家里很窮,我每天的零花錢就五角錢,還經常被人搶去的那種,最怕下雨天和冬天,因為我沒有一雙好的鞋子。
我并不知道這與我經常見不到媽媽有什么關系。
在這樣辛苦的情況下,還要等爸爸回家,等我長大,她一定沒少哭吧,所以,那個時候的媽媽脾氣很差。
我和媽媽總是鬧別扭,比如因為沒有按時洗澡和沒有穿她搭配的衣服被她追著打,比如因為她又騙我穿別人給的舊衣服,讓我以為是新衣服高興了好久,比如媽媽總是說錯我的喜好,弄不清我什么時候缺衣服了。
我話少,也不想主動說自己需要什么,所以經常穿著讓我有些小尷尬的衣服,成功當了十一年的丑小鴨。
初中的時候性格變得活潑許多,學會講出自己的需求,依然會很小心的提,翻來覆去想很久,盡量為家里省錢,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是有必要。
按道理,像我這樣家庭環境里的孩子,應該很早熟很早就獨立很早就是個心機girl才對,事實上剛好相反,我的情商不如很多同齡人,傻乎乎的,因為對世界的認知大多來自課本及玄幻小說。
我在一個很苦的環境下依然活得沒心沒肺人畜無害,就證明有人在背后為我撐起了一片藍天,擋去了很多復雜,自己負重前行。
我曾埋怨自己的不早熟,后來發現,能那樣活幾年,完善了我的童年。
2、
跟媽媽陡然親近起來是小學畢業后的暑假,因爺爺奶奶家的平頂老房子需拆掉一部分建四層樓房,我住到了媽媽店里。
那時爸爸已經回來,在離老房子不遠的地方建了個房子營業,媽媽辭掉了工作和爸爸一起打理店。
那簡直就是我十一年來吃得最好的一段日子,雖然是在一個常常見不到日光的房子里,但吃得好,我已經很滿足了。
暑假過后,便升入初中,從初二開始上晚自習,媽媽每天的睡眠長短和我差不多短,安全起見,媽媽會在我放學前抓緊時間睡一覺,爸爸或媽媽的手機負責喊她醒來去校門口接我回家。四個學期,媽媽幾乎從未遲到過。
早上正是店里忙的時候,媽媽走不開,所以我是自己騎自行車去上學的,晚上也是騎自行車,媽媽在旁邊用電動車的車燈照路。
若是冬天,店里生意沒有那么忙,媽媽便放下工作,開電動車送我去上學。
那時我常常希望冬天的馬路沒有盡頭,有人遮風擋雨的感覺一直擁有。
懂事點之后,才發現這是很自私的愿望,因為媽媽冬天開車真的很冷。
初中三年,無論是開心還是不開心的時光,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放學回家,在學校不僅要學習,還有各種各樣的事要忙,那時的我又偏偏沒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壓力很大的時候,我便像個黏著媽媽撒嬌,和媽媽一起睡覺。
3、
初中跟媽媽大吵過兩次,一次是自行車的鏈條松了,媽媽怎么上也上不好,當時校門口就剩我們兩個了,媽媽氣急打自行車,有種恨不得把自行車拆了的架勢。
我覺得好氣又好笑,希望有個會修自行車的男人從天而降。
還有一次,我對媽媽說:“你看人家莎莎,要買什么有什么,雖然她爸媽不在身邊,但是她爸媽給了她足夠的錢啊,你看我,爸媽雖然在身邊,但是我過得多窮啊,吃不好,穿不好,也不懂皮膚保養。”
我就隨口一說,后悔不已,轉頭看媽媽,一手開著電動車,一手捂著打哈欠的嘴,漫不經心的樣子。
其實媽媽一直記得我那晚說的話。
初中的零花錢經常因為資助同學超支,我從來沒怕過,因為哪怕是和媽媽冷戰的時期,媽媽也從不拒絕我加錢的需求,但畢竟是冷戰嘛,找媽媽要錢的態度有些趾高氣揚,有時媽媽會嘀咕一句:“你呀,要錢的時候就想起我來了。”
跟媽媽冷戰我從沒輸過,分明是我更需要她,她卻總是害怕我離開。
高中的時候,媽媽和爸爸去了深圳工作,聽說那邊可賺錢了。
我的零花錢變成了由爺爺奶奶轉交,每個星期30,我簡直想哭,爺爺奶奶一向節儉,而且面對爺爺奶奶我完全沒有面對媽媽那么勇敢和輕松,只好可憐巴巴的省著花,好朋友慫恿我一起存錢,放假了去旅行,我萬分無奈,我覺得存夠錢去旅行是件遙遙無期的事。
爺爺奶奶經常打趣我問我想不想媽媽,我不好意思,嘴硬地說不想。
爺爺奶奶說:“你媽媽很想你啊。”
我去了深圳才知道,媽媽是真的想。
媽媽自從嫁給爸爸,人生軌跡就一直是按爸爸想要的方向發展,把很多時間和精力的放在一片小小的天地上,連完整的假期也只有春節前后,親戚生日時,也是速去速回的那種。
媽媽不是那種時尚的洋氣女人,她對時尚的理解都是模仿的親戚們,她也不像親戚們那樣經常出去旅行,總覺得家里的生意更重要,留下來看店,等著爸爸回來后說起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
所以說,我媽真的不浪漫啊,不然我從小到大的照片為什么那么少,而且背景都是窗簾上的畫或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對媽媽來說,去外面的世界是件沒有安全感的事情,她感覺親切的就是家鄉的這些人。
年輕時她也和爸爸一起走南闖北,但他們是去工作的不是去玩的,不算什么旅行,我稍微有了點記憶之后,他們才安了家,我高一的時候,他們又是因為才離開熟悉的家,去過更有活力也更有壓力的生活。
媽媽總勸我:“你就答應回去讀書吧,這樣我也能回家了。”然后媽媽又說:“如果你不想回去,也行。”
爸爸嚇唬我說:“要么一輩子留在深圳,要么回去讀書。”
有堆叔叔經常冒出來出謀劃策:“我老婆是老師,如果你想在深圳讀書,我可以帶你去學校,如果你想在深圳工作,可以來我們公司。”
這個叔叔,直到三年后還會這跟我說。
三年前選擇回來,是因為想念。
三年后選擇留下,是因為不想離開。
無論如何,這里離我想念的一切比較近,也只有這個地方,能被我們稱為家鄉。
如果有一天,我能輕輕松松決定自己去哪里,我愿意去外面闖,但我總是要回家的。
4、
女人的偉大,我是從媽媽那里學到的。
從小到大,吃飯的時候,媽媽總是會把肉留給我,無論家里是不是缺錢。
看她的穿著永遠無法判斷她有多少錢,也永遠不會聽她說最近玩了什么好玩的看了什么好電影,我媽到現在都不知道電影院是什么樣子。
媽媽總是跟我說存錢存錢,好像明天就會發生金融危機似的。
每次家里有筆幾百塊的支出,媽媽都會很堅定地說必須存夠多少錢后才可以……
也對,像媽媽這種經歷過很多磨難的女人,對于明天總是心有不安。
別人家炫富,我們家為什么不去做可以炫耀的事,我經常看著別人旅行的照片發呆,然后說:“我好無聊啊,我也想去旅行,賺錢不就是為了花嗎?”我一本正經的慫恿媽媽。
然后媽媽開始聯系親戚,打聽小道消息。
我向往旅行是因為很向往旅行的感覺,可以玩刺激的項目,了解各地的歷史與文化,還有拍照裝逼跟某人比賽,真的很幼稚啦,哈哈。
每次都比輸,某人總是能先一步達成我的愿望,去比我更遠的地方,做比我更砸錢的事,我仍然很開心,當然也是泄氣傷感過的,明白了一個道理,去過哪里不是最重要的,旅行也沒有書里渲染的那么神化,比去過哪里更重要的是,遇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錢包里裝了多少可以給自己和身邊人安全感的錢,比昨天的自己有多少進步。
每個人的經歷都有獨一無二,也許別人現在的經歷比我們的更驚心動魄,但我們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勝的亮點。
我媽媽的生活很沒意思嗎?不是的。
有天晚上我正干活呢,媽媽突然把我拉出來:“快點上車,這里就交給我了,我可以的!”
我上了車很久才想起,那天店里的每個角落都需要收拾,更別提有多少碗筷需要收拾了。
我突然就懂了一句從前聽過的歌詞:“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
我很佩服媽媽能成為這樣的女人,我還從來沒有機會為了誰這般犧牲過。
是的,我已經到了文章開頭所說的那種境界,比從前長大了,但長大是條直到生命盡頭才會停止的事。
我懂得了工作的艱辛,懂得了有時為了生存不得不犧牲生活的無奈,懂得了錢與安全感之間的聯系,也懂得了愛與體諒。
懂得了媽媽說的:“你媽我賺錢很不容易的,你怎么總是輕易就把零花錢借給別人。”
在我工作之前,我是那種誰找我借錢都不忍心拒絕的性格,也確實受過一些委屈。
曾經為了借錢給一位說車費掉了的朋友和媽媽大吵一架,當時我還覺得媽媽勢利、冷漠呢。
有了錢就忘記我的人給了我教訓。
是啊,我也長成了有些像媽媽那樣的女人,對一些人特別好,對一些人特別冷漠,會對明天的未知充滿恐懼,但也充滿希望,就在這樣的清醒與日漸成熟里,知道了何為世故,何為知世故而不世故。
如果我連這個世界上最愛我的人都保護不好,犧牲他們去保護陌生人不是善良,是愚蠢。
想對那些覺得他們母親為了一袋蔬菜斤斤計較很丟臉的小孩們說:“她省下來的錢,很多都留給了你,有天你長大了,給她很多很多錢,也許她還是會這樣為你省錢,小孩才會覺得丟臉,大人就會覺得聰明和能干,比如姐姐我(讓我過把當大人的癮不要拆穿謝謝)就很羨慕擁有勇敢砍價不花太多冤枉錢的神技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