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8評論第1章 泡菜 腌菜 醬菜制作技巧
泡菜、腌菜、醬菜是開胃佐食的佳品,但如果做法不對,味道就會有偏差。學習大廚秘訣,新手變高手!
泡菜的制作方法和工具
泡菜水配制所需的配料
老鹽水、鹽、清水、姜片、花椒、蒜瓣、茴香、料酒、白酒、紅糖、白糖、紅椒是泡菜水配制所需的基本材料。
泡菜水中的主要成分為鹽水,按其作用可分為兩種:出坯鹽水、泡菜鹽水。其中出坯鹽水是用于晾曬完成之后的菜蔬打底用,可泡出菜蔬中多余水分,令其初步入味,并可清除異味,除去表面附著的細菌。因為這種鹽水主要起到預加工的作用,所以泡制方法比較簡單,只需取涼涼的白開水與食鹽,將水鹽以4∶1的比例均勻混合后,即可。
出坯鹽水可用于所有泡菜的預制,并能重復使用多次。但在二次使用時,應(yīng)按同等的比例加入水與鹽,攪拌均勻。
泡菜鹽水按成分不同,可詳細分為四種:新鹽水、老鹽水、新老混合鹽水、即食泡菜鹽水。
新鹽水:將清水、鹽、老鹽水以4∶1∶1的比例混合均勻,加入姜片、花椒、蒜瓣,滴入幾滴白酒或料酒。喜好辣口味,可加入紅椒調(diào)味即可。
老鹽水:在制作老鹽水時,需要將少許胡蘿卜、白蘿卜、萵筍、蒜苗桿等蔬菜洗凈后晾至半干,留皮、切小塊備用。
取清水與鹽,按4∶1的比例調(diào)勻,注入事先準備好的泡菜壇內(nèi),調(diào)入適量姜片、花椒、蒜瓣、茴香、料酒、白酒、紅糖、白糖、紅椒,拌勻后,放入胡蘿卜塊、白蘿卜塊與萵筍塊,封好壇口后,靜置于陰涼干燥處。夏天靜置1~2天,冬天靜置4~5天后,撈出胡蘿卜塊、白蘿卜塊與萵筍塊,在泡菜水內(nèi)略補充少量調(diào)味料與鹽后,繼續(xù)放入晾至半干的菜蔬塊泡制。如此反復3~次,撈出菜蔬塊,即成老鹽水。
新老混合鹽水:清水與鹽按4∶1調(diào)勻,加入姜片、花椒、蒜瓣、茴香、白酒、紅糖、紅椒攪拌勻,制成新鹽水。把新鹽水與老鹽水按1∶1比例混合即成。
即食泡菜鹽水:先將水、鹽、老鹽水以4∶1∶1的比例調(diào)勻,加姜片、花椒、蒜瓣、茴香、料酒、白酒、紅糖、白糖、紅椒等香料。使用這種鹽水制作的泡菜,一般需在24小時內(nèi)食用完。
泡菜所需工具的介紹
制作泡菜一些必備的基本工具也很重要。
泡菜壇:泡菜壇多以陶土為原料兩面上釉燒制而成的容器,是制作傳統(tǒng)泡菜使用得最多的容器。泡菜壇的壇口外有壇沿,為水封口的水槽。制作泡菜時,需在水槽里注滿水后扣上壇蓋,可以隔絕外界空氣與微生物入侵,并排出泡菜發(fā)酵過程中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延長菜品保鮮期。
壓菜石:應(yīng)選擇質(zhì)地較硬、不會掉粉渣的石頭,亦可去專門的石材店挑選。
其他工具:竹筷、瓷盆、竹匾、保鮮膜、切菜刀及砧板也是必備工具。這些工具在使用前,需先用清水洗凈,再用熱水消毒后,徹底曬干,不可沾上油星或生水,以免影響泡菜的品質(zhì)。
腌菜制法的不敗秘籍
腌菜又稱“干腌菜”,因其制作過程中用水量較少、成品后的腌菜中水分含量低,所以保存期限長,可一次性制作完成后保存較長時間,隨吃隨取。腌菜除直接佐餐外,還可用于制作各種風味的蒸菜、紅燒菜等,特別適合與肉類一同食用。腌菜在制作上比泡菜、醬菜較為簡單易學,但要制作出好吃的腌菜,還需注意以下事項。
原材料的選擇
可用于制作腌菜的原料泛圍很廣,從菜蔬、水果到魚肉類,都有可以用來作為腌菜的原料。
①蔬菜類原料的選擇:傳統(tǒng)的腌菜中,蔬菜類的原料是被使用得最多的一種。在選擇時要注意太嫩的原料在腌好后,口感韌勁不足,且香味較淡;而過老的原料在腌制時較難入味,成品味道偏淡、較難保存,且營養(yǎng)素較少。所以挑選時應(yīng)選擇葉片飽滿、成熟度適中的原料。
②水果類原料的選擇:以水果類原料制作腌菜,一般使用水分含量偏低的、纖維素較多的果實、塊莖等品種。而這種類型的原料的特點是,過熟的原料中水分及糖分的含量都偏高;過生的原料中纖維素含量偏低。因此在選擇時,除了要挑選外表外,還要注意原料的成熟度,以七、八分成熟為好。
③魚、肉類原料的選擇:在使用魚類、肉類原料制作腌菜時,大多會有以鹽等調(diào)料腌漬入味、之后再風干的工序,因此若以純瘦的魚類、肉類進行腌制,經(jīng)過鹽腌、風干的工序之后,肉質(zhì)會變得發(fā)柴、發(fā)干,影響成品的口感及風味。所以在選擇原料時要特別注意肥瘦搭配、薄厚適中。
制作方法上的注意事項
①原料的清洗:新鮮原料因其營養(yǎng)豐富、水分充足,所以在常溫下極易腐壞變質(zhì),從而影響菜品的質(zhì)量。且很多葉蔬原料,因在種植過程中有可能受到農(nóng)藥的污染,因此在進行正式的腌制加工前,需要仔細清洗干凈。
清洗的基本流程為:擇去黃爛、枯蔫的原料→用流動的清水清洗第一遍→放入加少量食鹽的清水內(nèi)浸泡5~10分鐘→以細軟的毛刷仔細刷凈原料表面附著的污物→用流動的清水清洗2~3次。
在實際操作中,因原料的不同,清洗的用具與次數(shù)略有不同,可適當增加清洗的次數(shù),以保證原料在加工前達到符合食用的標準。
②原料的預腌:可用于制作腌菜的原料品種豐富,且大多是新鮮食材。
為了確保成菜后的口感,去掉多余的澀味、腥味等,在進行正式的腌制加工前,還需要將其預處理一番,也就是俗稱的“預腌”。
預腌的基本流程為:洗凈后的原料晾干→切成適合的大小→將鹽均勻地抹在原料上→腌制原料滲出水分→擠干多余的水分。
在預腌時,因所要加工的原料不同,預腌的時間長短也不同,宜按實際所需進行調(diào)整。還可加入焯水的步驟,或重復“腌制原料滲出水分→擠干多余的水分”的步驟,以力求原料達到正式腌制的加工要求為準。
③其他注意事項:制作腌菜所需要準備的加工工具,可參照上文中所介紹的泡菜制作工具。
但因腌菜的制作流程主要以干腌為主,所以在使用壇子時,要保持壇體燥,只需密封壇口,不需往壇沿內(nèi)注水。
另外,在腌菜制作完成后,經(jīng)常取出翻動、晾曬一下,可延長其保質(zhì)期,不易生蟲、腐壞。
醬菜的特點及制作技巧
醬菜的特點
醬菜與咸菜、腌菜一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佐餐菜品之一。制作醬菜使用的醬料,大多以黃豆、面粉等為基礎(chǔ)原料,經(jīng)發(fā)酵等工序制成。在加工過程中,由于酶的作用,令黃豆、面粉等基礎(chǔ)原料中的鈣、鐵、磷、氨基酸、麥芽糖等營養(yǎng)元素被充分釋放出來,令腌制好的醬菜不僅在口味上具有自然的鮮香,而且能提高人體對其中的營養(yǎng)素的吸收、促進消化、增進食欲,是用來佐餐、調(diào)味的好幫手。
醬菜從其風味與口感上,大致可以分為南味與北味兩種。
南味的醬菜,以蘇、浙一帶的風味為主,口味上鮮甜,口感脆嫩,總體風格比較清淡。其制法與川味泡菜的制作方法相近。
而北味的醬菜,則以河南、河北一帶的風味為主,多以各式醬料腌制,如:黃醬、甜面醬、大醬等,口味上根據(jù)所用醬料而略有不同,但總體風格偏咸。口感除脆嫩外,依照原料不同,而呈現(xiàn)多種風味。且可用于腌制的食材范圍較廣,花樣繁多。
制作流程及注意事項
醬菜的制作最重要的是“醬”
的選擇和制作。而在“醬”的選擇上,因南味與北味存在差異,所以這里分別說明。
南味醬菜
這種醬菜在制作上,基本上不以發(fā)酵的醬料為原料,而是用調(diào)好的醬汁浸泡腌漬而成,其口味可依個人喜好來自行調(diào)整,且成菜時間較短,適合即制即食。
材料:根莖類新鮮菜蔬。
調(diào)料:醬油、鹽、糖、味精、水各適量。
做法:①菜蔬洗凈,切塊,瀝水。②調(diào)料拌勻,入凈內(nèi)煮沸后關(guān)火。③將預置好的菜蔬入鍋內(nèi)略焯后撈起,涼涼。④取容器,將涼涼的菜蔬與調(diào)料汁一同置入容器內(nèi),密封,置于陰涼干燥處,1~2天后即可食用。
北味醬菜
這種醬菜在制作上,需要以經(jīng)過發(fā)酵的醬料為原料,與菜蔬等原料一同醬制而成。其醬料的選材及制作因口味不同而略有區(qū)別,按其口味主要分為甜咸兩種。而這兩種口味的代表性醬料為黃醬與甜面醬。在這里主要介紹這兩種醬料的制作方法。
黃醬
材料:干黃豆1000克、面粉500克。
調(diào)料:鹽500克、水2000克。
做法:①干黃豆洗凈,浸泡1天撈起,瀝干。②取凈鍋放水,鋪入黃豆,煮3小時至軟爛。③盛起涼涼,一邊摻入面粉一邊將其搗碎。④取紗布,將中的原料包裹成團,壓緊實置于陰涼處,發(fā)酵20~30天。⑤醬胚發(fā)酵好后,洗凈菌毛,掰成塊鋪于通風處,晾曬2~3天。⑥醬缸洗凈,取醬胚、鹽、水,以2:1:
的比例放入缸內(nèi)攪勻,至溫暖處發(fā)酵。⑦醬胚入缸后,每隔3天搖一次缸,約30~40天即成。
食用注意:黃醬因其味道較咸、鹽分含量較高,因此患有嚴重肝病、腎病、痛風、消化性潰瘍和低碘的人群不宜過食。
甜面醬
材料:純麥面粉1000克。
調(diào)料:鹽150克、水10升。
做法:①面粉中加清水攪勻成餅狀,上鍋蒸熟涼涼。②將面餅靜置于室內(nèi)不通風處5~7天,發(fā)酵后,洗凈菌毛,置陽光下曬干。③把預置好的醬胚搗碎,放醬缸內(nèi),加鹽、水攪勻。④以紗布遮好缸口,置于陽光下暴曬,促進其二次發(fā)酵。⑤每天早、晚各攪拌一次,30天左右即成。
食用注意:甜面醬內(nèi)的糖分與鹽的含量較高,因此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人群不宜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