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初
80年代出生的人,現已是社會的中堅力量。經常自我調侃,再有三四十年,我們80后就該收隊了。
80后這個群體,現如今,已活躍在我們偉大祖國的各個領域,想想時間過的真快。現在80后里最大的已經43歲,最小的也34歲了,孩子都已經上了小學,有的都已經初中畢業了吧,最有意思的是,現在已經放開二胎政策,80后有的人還在為二胎奔忙慌張,80后曾經也是一直被冠于這么特另突出的群體,也一直是是父輩們期望得到印證的一輩。
80年代出生的人,出生遇上了計劃生育,大多數都是獨生子,上學趕上了教育改革,遇上了好的政策,享受了九年義務教育。在我們工作的時候我們也看到經歷了國企改革,還有祖國大面積的全民創業潮,我們也看到了房地產行業高漲。在我們結婚生娃的時候,我們又趕上了二胎政策。算了一算,我們80后真的是趕上了很多的熱點政策,現在又在討論延遲退休,延遲退休的熱點我們也能趕上,所以我說我們80后,就是經歷不凡,砥礪前行。
80后的這一幫老小孩,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現在也開始焦慮、彷徨,年輕時候的熱乎勁,現在也已經被生活磨礪的沒有了棱角,我們不再年輕,不再是輿論頭條的頭版。現在我們已經集體進入了懷舊的時代,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們那時候經歷了被稱為第一代的叛逆,經歷了所有的純真年代該有的興奮和悲傷,經歷了輿論瘋狂的探討,其實現在看來,我們8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80后是有些輕狂、張揚、離經叛道,80后是有些浮躁,自私,但是要說80后一點挫折都受不了,那是錯的,事實證明,80后是能扛起大旗的一代,是有責任、有擔當、甘于奉獻的一代。
我們也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挑戰和機遇并存。80后站直了不趴下,愿意用勤奮、刻苦、努力去拼搏,愿意用熱忱的心去看待這個社會,更懂得如何和這個社會和睦相處,我們把這份對社會的感受轉化為對待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真摯而又熱烈,毫無保留而富有真情!
我們出生的那個年代是美好的,是質樸純凈的!能讓我們回憶的美好往事也很多,也正因為如此,我覺得我們八零后更懂得珍惜,更懂得愛與被愛,有文化,有素質,有信仰、有目標,有正確的世界觀,有正確的人生觀,這就是80后的標簽,不怕被辜負,只怕對世間愛的還不夠!
想起寫這個連載小說的時候,我發現時光過得如此之快,快到恍如隔世,我好像做了一個長長的夢,我閉上眼睛,夢到那個夏天的午后,一束耀眼的陽光從柳樹的縫隙中溫暖的輕灑在我的臉上,我試著推開我家小院那扇嘎嘎作響的老舊木門,吱嘎一聲,一束光向我照來,我喊了一聲媽,我放學回來了,那溫柔年輕的母親,在光里幫我取下書包,愛撫的撫摸著我的頭,小時候溫馨的那一幕真希望像膠片一樣,定格在那一幀。
但是父母已經真的變老了,漸漸年邁的父母,他們已經不再年輕,他們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有力量的工人,他們已不是社會建設的主力軍,父親的肩膀也再也扛不起我了,他們的頭發白了不少,黑色中夾雜著怎么都遮不住的蒼白,他們故事也已留在了他們的回憶里。現在的父母,并沒有得到一些清閑,又成了帶孫子的主力軍,他們也有些力不從心,他們也有些對帶孩子應顧不暇,母親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強勢和那么愛嘮叨,父親寬厚的肩膀也已經不再挺拔,他時常覺著精力已不如從前,他躺在床上睡覺的時候,仿佛比以前都小了好多。一切的一切,我心中突然生出太多感慨,時間過得如此之快,就像握不住的流沙,你越想攥緊它,他流的越快。寫這個連載小說,我就是想記錄一下自己的時光,我好怕他會悄悄的溜走,在我不經意間!
1985年1月1日,中國正式成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1985年2月2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進行奶牛冷凍胚胎移植在中國首次獲得成功。1985年4月12日,悠悠球第一次由美國太空總署“發現號”航天飛機帶入太空,作為太空玩具計劃的一部分。1985年5月6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完成了它的第17次飛行。1985年8月9日,中國XJ維吾爾自治區HM市七角井鎮,誕生了一個對這個世界,嗯嗯,那個~都沒多大影響的孩子,當然,這個孩子就是我。
我叫陳默,我出生的地方是一個叫做七角井的偏遠小鎮。我們XJ很多地名都和水有關,就比如我的家鄉,七角井,名字里就是個水有關的詞語。在XJ還有叫做苦水、三個井子、小草湖,沙棗泉等很多很多跟水有關的地名,因為XJ這個地方太缺水了,所以XJ的很多地名也帶了與水有關的詞語,起這樣的地名,我想是因為這里的人都太渴望生活的地方有更多的水,這也許就是人在這個世界上可以不斷發展,不斷創新最大的優勢吧,總是心懷希望,總是能在各種各樣惡劣的環境下生存,并滿懷期望。
和很多出生在80后的人一樣,我經歷了祖國八十年代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青春火熱時代,也見證了那個充滿活力,熱情洋溢的炙熱浪漫年代。
那個年代的人質樸、熱情、像初升的太陽,是有光的,溫暖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非常的近。就像我們那時候生活的地方,鄰里之間、一個鎮子上的人,都非常熟絡,那個年代真的是遠親不如近鄰,大家在一起家長里短就如常事,今天你給鄰居送去一個西瓜,明天鄰居準會給你送點什么過來,看著父輩們在一起的相互照應,相互幫助,從心底里覺著那個年代是真正的純真年代!
當時的人們物質雖然匱乏,但精神氣相當的足,相對于現在的生活節奏,以前的生活簡直就是就像是一副美麗的畫卷,簡單而又純粹。如今的信息化社會,通訊聯絡方便快捷,雖然是能第一時間聯絡到想要聯絡的人,但已經再也體會不到那個沒有通信設施,信息傳遞不便捷時代,人與人親切的感覺了,就如同現在一起吃飯的桌子上,大家都在玩手機,雖然距離很近,但好像又離得好遠,電子產品讓人變得冷漠。
在我出生的七角井小鎮上,那里的人,生活環境相對閉塞,人們的思想也是單純的很,用現在的話說,就單純的像一張白紙。那時候人們之間的相處方式十分簡單,并且更加具有人情味。我小的時候,雖然我們鎮上的人們都不富裕,但是人們都悠然自得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并不像現在的人壓力那么大,車子、房子、票子,無一讓現在的人壓的喘不過氣。當時的貧富差距小,農村的生活和城市“大院”的生活有些相似,鄰里街坊都互相認識并每天串門,逢年過節更是十分的熱鬧,你來我往甚是充實,并切快樂的忙碌。
而如今雖然高樓聳立,人們都生活在鋼鐵都市,一切也無比的便捷。人們都住上了高樓大廈,但是住在高層的又并非每天幸福,有些人甚至連自己對門的鄰居都不認識。上班族越來越多,21世紀實現了大家都夢寐以求的坐在辦公室里,不怕風吹日曬的腦力勞動者。但是伴隨而來的卻是“家”越來不像“家”,人們忙碌的生活使得“家”成為了每天晚上回來睡覺的“酒店”。“家”的味道逐漸消失,直到人們奮斗到老,奮斗到了退休的日子,而自己的兒女卻“重蹈覆轍”。自己逐漸成為了“空巢老人”,雖然不再忙碌的工作,而“家”的味道卻沒有回來。
所以想想小時候的慢生活節奏,現在卻成為了我們80后的向往,相信也是80年代父輩們的向往。
回想以前小時候,當時的人們都有自己的目標和任務,大家分工明確,一家人和睦相處。慢生活能夠讓人們停下來思考,而如今一思考卻到了半夜,明天的上班就會遲到。
80年代生活雖然沒有現在便捷和發達,但是當時的人們已經十分滿足于自己現狀的精神生活享受,所以我不說現在的生活不好,但是回憶一下以前的生活,真的是一種享受。現在的人們每天在手機上面刷短視頻,大家都樂此不疲,就算在飯桌上吃飯,都是各自抱著手機,缺少了很多的交流,不說連話都不會說了吧,但總覺得人與人距離沒變,心卻遠了。
時光不會倒流,如今的生活被大家慢慢接受,同時大家也越來越離不開高科技電子產品。時間就像是一個車輪,載著人們一直都在向前走。人們會越來越好的發展,時代也會不斷更新,也許在將來,80年代只會是一段歷史,會被時代慢慢的遺忘,但我想用我的回憶,寫一段那個年代最美好的回憶,希望能勾起自己心底里美好的思緒,也希望能勾起大家對那個年代的美好回憶,借此滋潤我們的心。美好的時代,謝謝你給我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