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風暴Ⅱ:親愛的圖靈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言
玩笑百出的奇葩投資人暖男歐陽樹、極致理性的高冷人工智能專家蘇漓,兩人在投資和創業的修羅場交手中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人工智能的英文簡稱“AI”[1]與中文的“愛”諧音,既然AI可以自己計算,那么情感也可以自己編織最好的畫卷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發展,使得它們可能以現實的方式模擬人類的對話,而數以千萬的用戶將深深沉浸其中。或許在不久的未來,和伴侶相比,平均每個人與聊天機器人產生的對話將要多得多。越來越多的用戶可以與虛擬實體進行有意義的對話,甚至與這些虛擬實體成為朋友。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都不是旁觀者。
32年來,蘇漓學會了最前沿的科技,也一直走在深度學習和算法科學最前沿,成為了一名國際知名的人工智能專家。那些冷冰冰的數字,那些算法、算力、數據,在她的眼里慢慢地變成跳動的音符,每進步一點點,就好像離她的使命近了一點點,但她在發展最好的時機選擇回到國內,重新開始。
幼年經歷過一場生離死別,后又遠渡重洋,波折異常的人生讓她知道信念和堅持的力量。她有一種“孤獨者”的特質,她熱愛長跑,并嚴格按照日程表行事,正如她所敬仰的科學家圖靈。她才是一臺冷冰冰的機器,而她要創造一個溫暖的“人”。
但有一樣她一直沒有學會的,也是她一直在回避的東西:愛。
愛是什么?愛可不可以被分析?愛可不可以被解讀?愛可不可以持續?帶著這樣的疑問,她創造了小伴智能語音系統。
她的前輩科學家,人工智能之父圖靈先生最早提出了“機器思維”的概念,這讓曾經年少的蘇漓癡迷不已,她堅信這個世界“正是那些意想不到之人,成就了無人能成之事”[2]。
她的科技創造物帶給了她榮譽與喜悅,也引發了商業世界無盡的傷害和陰謀。還好,這一切最終帶給了她曾經向往的圓滿。
當然還帶給了她另外一個自己。
而歐陽樹從一名失敗的諾貝爾文學獎追尋者轉變為文學網站締造者,后毅然投身商業的修羅場,成為年輕有為的投資界少帥。表面上他感性、激情、好大喜功、不按常理出牌,仿佛這些個性成就了他的年輕有為。但其實三十歲出頭的他早已洞明世事,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仿佛行走在創投界的隱者。
感性與理性交織的他,對這個世界有著一顆溫暖而細膩的心。他會做267種面食,因為溫暖的面食對緊張焦慮的情緒和失落的味覺是一種天然的療愈。
歐陽樹堅信,只有投入一顆真心,才能收獲世界上最好的果實。
歐陽樹明白,金融市場的博弈需要的是冷靜的獨立思考,但內心深處他卻一直在找尋最真誠的陪伴。愛是盔甲也是軟肋,午夜夢回,生死較量,還好,原來她一直都在。
他們本是惺惺相惜的兩個人,這一場愛戀只是自己和自己的較量。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千帆過盡后的彼此陪伴。
不要束縛,不要纏繞,不要占有,不渴望從對方身上挖掘到意義。
兩個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這個落寞又繁華的人間。
我們的故事沒有正邪,只有在城市鋼筋水泥的修羅場里,進行的一場又一場關于人生的進化與精進。不管是投資人、創業者、醫者、心理學家、媒體人、咖啡廳老板、大學教授……他們只是選擇了不同的職業來經歷一番磨礪。每一個念頭不管對錯,最后的結果都由自己承擔。
所有的開始與結束,只要出現了都是好的。既不可避免又無處可藏。
作品對在名利場行走的他們給予了深深的慈悲。
科技本身沒有對錯,復雜而黑暗的總是使用科技的人類。
人文賦予科技靈感,而科技一直是人類的朋友。
機器可以成為人類的大腦,但卻替代不了人類跳動的心。
如果一定要選擇,智者們也許會選擇做一臺溫暖的機器,而不是一個冰冷的人。
因為人類最偉大的器官,不是大腦,而是心。
有心,就夠了。
這是信念的力量。
每個人,都在大時代里創造自己的小風暴。
獻給創造者。
獻給那些承受孤獨與不解,但依然選擇繼續前行的商業與人文創造者們。
人們都愛你的智慧與堅強,愛你追逐成功時光彩照人的樣子,愛你狼狽不堪時咬緊牙關的堅持,可是我卻愛你舞劇落幕時的孤獨與脆弱。作者愛她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靜靜地把他們帶來了,安靜得好像聶魯達的那首《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樣,
你從遠處聆聽我,我的聲音卻無法觸及你。
好像你的雙眼已經飛離去,如同一個吻,封緘了你的嘴。
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滿了我的靈魂,
你從所有的事物中浮現,充滿了我的靈魂。
你像我的靈魂,一只夢的蝴蝶。
是的,我看到了你。
未來已來,而且正在流行。
2018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