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大興安嶺的女人們
最新章節: 后記
本書約15萬字。50多年前,正是“大躍進”后期,因難度饑荒,河北省南皮縣鄉下,一位婦女攜其子、女遠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尋找前幾年闖關東的丈夫。自此夫妻、父子(女)團圓,全家扎根大興安嶺林區。其后6年,又添一女兒。本紀實作品即以大女兒(英子)的眼睛與耳朵,記敘與描寫了她從童年到青年時代50多年來的所歷所經、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盡顯了內蒙古大安嶺的奇異風光、自然風物,通過草根民眾的真實生活、家長里短,刻畫林區簡單而醇樸的人情世故,其中有他們的歡樂與痛苦、笑聲與眼淚,情趣與陋習,在在透露著濃郁的時代特征、生活氣息與地方色彩,可以作為老一代闖關東人們的回憶錄,也可以作為年輕一代大興安嶺人剛剛逝去而不再復返的歷史文本來讀。“英子”系作者本人的化身,后來出嫁,跟隨丈夫從大興安嶺遷徙到江南工作,旋即又調動到華南,最終定居在廣東惠州。猶如大興安嶺密林深處飄出的一片綠葉,她的根,總歸在莽莽蒼蒼的大興安嶺;她的心也永遠牽掛著那片母親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