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心靈史
改革開放以來,神州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個“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深刻變革的時代,對每一個普通民眾都帶來了沖擊和震撼,甚至改寫著他們人生的走向。《落鳳坡》的歷史跨度長達32年,從1987年寫到2019年,選取的故事背景,便是改革開放的當代中國“千年之變”。
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是偉人和民眾共同書寫的。《落鳳坡》里找不出一個“大人物”,它落筆于四川一個小小的村落——落鳳坡,講述了一群“小人物”的故事。這里曾因坡陡、山高、缺水而戴上貧窮落后的帽子,童謠唱道“有女莫嫁落鳳坡”。在這個小小的村落,生活著勤勞善良的百姓,他們勞苦耕作,養兒育女,過著雖艱辛卻不乏樂趣的小日子。可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改變了村中一家人的命運,從此,將兩個原本相愛的年輕男女,各自推入了命運深不見底的漩渦,令他們受盡苦難,被傷害、被摧殘、被折磨。即使跌入了深淵谷底,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明遠秀也從未放棄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她一次又一次奮力游過困境的深海,努力游往光明的彼岸。
明遠秀與許志興長達數十年的苦戀,為《落鳳坡》譜寫了浪漫與悲情的基調,但比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更為重要的,是一個鄉村底層女性在大時代變遷下的成長史和心靈史。小說生動描寫了明遠秀從一個天真浪漫的女學生、一個悲悲切切的小寡婦,一步步成長為鄉村果樹種植帶頭人,成為帶領全村人奔向小康的村干部。女性的成長,也許不那么轟轟烈烈,那么雄奇至偉,但更為細水長流、生動細膩。時光之刃,一刀一刀雕刻著她,她在困厄苦難中學會成長,表現得更加勇敢、堅毅和獨立。
大時代洪流滾滾,有多少英雄豪杰、多少驚世之舉值得書寫和贊嘆,但《落鳳坡》的兩位作者卻將筆觸直抵一群毫不起眼的小人物,以小見大,讓一滴滴露珠閃耀太陽的光輝。在恢宏的歷史潮流中,每個人的作用似乎微不足道,但正是這微不足道的力量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這也許是兩位作者傾情于一群“鄉村小人物”的緣由所在:在這些小人物身上,我們不僅能看到普通群眾的奮發向上、積極進取,也能看到歲月荏苒,國家不斷出臺的好政策如同暖陽,將這個昔日貧瘠落后的村落,變成了今天富饒的“仙境”。時代改寫著人們的命運,人們又以各自的方式參與著大時代的歌吟。
小的就是美的。除了“小人物”與“大時代”之間的完美融合,《落鳳坡》還有一大藝術特色:書中所出現的每個“配角”,都十分生動,血肉豐滿。不管是“耙耳朵”果樹專家余大海,還是愛占小便宜的蔡包子,抑或是心中時刻打著小算盤的媒婆五嬸,還是連一句“臺詞”都無的啞巴叔,他們共同構成了“落鳳坡群像”。這是一群既有七情六欲、悲歡喜樂,又有人性中崇高偉岸與自私短視交織的村民,他們和“完美”不沾邊,但更像生活在我們身旁的普通人,熱熱鬧鬧,吵吵嚷嚷,有時善良,有時執拗,有時行事光明磊落,有時又只顧及自己的“一畝三分田”,“真實”得觸手可及,生動地構筑了落鳳坡這個“煙火人間”。他們在這里認認真真地生活,上演著普通人的悲喜劇。
關于這點,我和《落鳳坡》作者之一的杜陽林先生專門交流過。他出生成長在農村,幼時飽受貧寒困苦,小小年紀,便對人性有著自己獨到而深刻的認知。有些“素材”,在他心底擱放了幾十年,猶如水釀成酒,沙孕為珠,待他有機會提筆書寫時,他告訴我,那些活生生的“落鳳坡原住民”,他們不是作者“憑空捏造”的,而是爭先恐后,自動走到他筆下的,匯成了一條生活的活水。
《落鳳坡》的故事告訴我們:小人物的命運更迭,與整個時代的跌宕起伏息息相關。這是一本“小人物”命運史、心靈史的真實寫照。一個小小的落鳳坡,折射出改革開放之后中國鄉村社會幾十年的歷史巨變,鄉村振興是一條多么艱辛坎坷又光明正確的必由之路。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李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