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3評論

第1章 前言

觸摸生存的底線,創造永續發展可能

在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史上,史玉柱的奮斗歷程堪稱樣板。

史玉柱說過很經典的一句話:我覺得對我們現在的中國民營企業家來說,最大的挑戰不在于他能不能發現機遇和把握機遇,而是他能不能抵擋誘惑。這是史玉柱近20年商海浮沉中的切身體會,依靠腦白金站起來,又高調進入網游市場。他說:“現在,我在決策任何一個項目時,都會作最壞的打算,都會先估算一下,如果發生虧損,損失會超過我凈資產的三分之一嗎?如果超過三分之一,再大的誘惑我也不干。而在過去,我是想做什么,就不考慮其他。”

當年巨人大廈的倒掉,使史玉柱成為“死過的人”,死過的人獲得重生之后,向別人描述死亡過程和地獄場景,自然使人信服。史玉柱的“死”,不是死在別人的進攻之下,而是死在自己的心態上。確切地說,是死在自己面對誘惑時軟弱的抵抗力上。

在史玉柱的“死亡”過程中,兩次誘惑將他打進萬劫不復之淵。“企業沒有現金,像人沒有血液一樣,沒法生存,一個禮拜之內,‘巨人’就迅速地垮了,并欠下了兩億元的債務,從休克到死亡,過程非常短。”史玉柱說。

史玉柱遇到的第一次誘惑是多元化誘惑。史玉柱說:現在民企幾乎無一避免走多元化之路,一做大就多元化,但往往三五年就完蛋,我就這樣完蛋過一次。其中道理很簡單,領導者的知識面、團隊的精力、企業的財力都是有限的,但機會是無窮的,現在各領域的競爭都是白熱化,企業只有發揮最大的精力,形成核心競爭力才能立足,投資不熟悉的領域一定要慎重,寧可錯過100次機會,也絕不要投錯一個項目。

史玉柱遇到的第二個誘惑是榮譽誘惑。按照史玉柱的說法,1992年決定蓋巨人大廈的時候,開始是準備蓋18層,但這個想法一閃而過,出來的方案是38層。1992年下半年一位領導來參觀,建議把樓蓋得高一點,于是設計改到54層,后來很快又改到64層。由54層到64層基于兩個因素:一是設計單位說54層改為64層對下面基礎影響不大;二是公司想為珠海市爭光,蓋一座標志性大廈。當時廣州想蓋全國最高的樓,設計63層,我們要超過它。1994年一位領導人來考察,公司覺得64層有點犯忌諱,幾個負責人一商量就決定把大樓改為70層。僅僅是為了虛榮,決定公司命運的決策就這樣定下來了。兩年后,巨人集團陷入了無可挽回的困境。

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秘書長華貽芳在巨人集團出事之后,他曾寫過一首打油詩交給了史玉柱,這首打油詩的內容是:“不顧血本,渴求虛榮;惡性膨脹,人財兩空;大事不精,小事不細;如此寨主,豈能成功。”后來,史玉柱將這首打油詩掛到了辦公室的墻上。

史玉柱自我救贖成功,重新站起,在聽過了史玉柱對于過去失敗的反思之后,華貽芳又在現場送給史玉柱一首打油詩:“現代企業,大事兩樁;經濟文化,半斤八兩;既能賺錢,更會育人;如此寨主,方成好漢。”

從巨人漢卡到巨人大廈的傾覆,到腦白金、黃金搭檔的翻身,再到巨人集團紐約上市成功融資10億美元,史玉柱以自己的創業史演繹了一部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人間喜劇”。

現在,無數投資機會誘惑著史玉柱,但他都因決策委員會的反對克制住了。他坦言,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誘惑”實在太多了,一不小心,容易踩到“地雷”。

從史玉柱的艱難探索中,我們不難窺得中國私營企業發展所經歷過的陣痛,也不難知曉私營企業創業者們叢林生存的困境,這是一部凝結著的太多艱辛與教訓的成長史。

黃宏生說:“民營公司是野生的,要生存下來很辛苦。”私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大到強,這是每一位企業主、老板或經理人共同的愿望,創業者靠著無比的勇氣和耐心、敏銳的頭腦和旺盛的斗志帶領企業走過創業的艱辛之路,但所有人都會面對著一個共同的難題:如何在大環境無法改變的條件下,使自己的企業能夠生存與發展。

對此,華人首富李嘉誠也有過感慨:“成功實際上是相對的。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這其中并沒有什么發達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國古老的格言所說的勤和儉也不太容易。而且,從創立之初開始,還要不斷地學習,掌握各種能力。我自己從創立開始到1963年這一二十年來,平均每天工作16個小時,而且每星期至少有一天是通宵達旦的。”

柳傳志曾經在2002年時說:“我從1984年創辦企業,18年間和我同臺領過獎的許多知名企業家,今天回頭去看,絕大部分已經銷聲匿跡。”

美國經濟學家埃德蒙·費爾普斯說:“市場競爭不同情弱者,生死存亡靠自己。”

孫子說:“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孫子兵法·作戰第二》)這是說:只聽過指揮雖笨拙但追求速勝的,沒見過只講戰術精巧而使戰爭曠日持久的。言外之意,打仗要速勝。由此推及到商業競爭上,因為競爭是企業的常態,所以企業要追求單個競爭的速勝,但在整個發展歷程中,要善于打持久戰。因為競爭的終極結果是誰活得最久,誰是百年老店,而不是誰勝得最多。這就需要企業經營者能充滿遠見地為企業的發展精準地找到下一個要跨的欄。

企業的存在是為了獲取利潤還是另有其他目的,在管理學發展史上歷來存在著兩種迥然不同的結論:20世紀60年代,美國商學院得出的結論是企業存在的意義是最大化每股的中期收益。但是管理界著名的預言家、哲學家查爾斯·漢迪亮出他關于企業的觀點:創造利潤是一個公司非常重要的任務,但絕不是它的最終目的。利潤只是公司的一個手段,是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開展工作或制造產品、提供服務,最終目的是讓企業發展得更平穩、活得更長久。

對此,任正非十分贊同查爾斯·漢迪的這一說法。因為有著二十多年的企業經營閱歷,任正非對企業“活下來是真正的出路”這一認知非常深刻,并且堅信不渝,甚至到了偏執的地步。他說,只有生存才是最本質、最重要的目標,才是永恒不變的自然法則。因為優秀,所以死亡。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高科技企業以往的成功,往往是失敗之母,在這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英特爾總裁安迪·格羅夫曾提出“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理論,當時風靡全球。任正非提出“唯有惶者才能生存”的觀點,一度也成為提醒經營者加強危機意識的企業格言。

任正非認為,華為之所以能活到今天,是因為它有一種以客戶為主導、以市場為先導的危機意識。這就是企業和個人的區別,他認為:作為一個自然人,受自然規律制約,有其自然生命終結的時間;作為一個法人,雖然不受自然規律的約束,但同樣受到社會邏輯的約束。一個人再沒本事也可以活60歲,但企業如果沒能力,可能連6天也活不下去。如果一個企業的發展能夠順應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其生命可以達到600歲,甚至更長。中國古人所講的“道法自然”就是這個道理,現在講的實事求是也是這個道理。私營企業的經營管理必須遵循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必須不斷地求“是”。

孟子曾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是對治國者的勸告,經營企業也是一樣。任正非正是用這樣的思想找到了企業發展的根本目的:企業要一直活下去,不要死掉。而這就需要長存危機意識,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危機,在面對市場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時,管理者將何去何從?

杰克·韋爾奇曾說:“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綿羊,可以打敗一頭綿羊帶領的一群獅子。”世界上破產倒閉的公司中,有85%是公司經營者決策不慎造成的。很多私企的創業者取得一點兒小成績就忘乎所以,憑經驗和感覺盲目求快求大,最終將使公司蒙受重大經濟損失。眾多私營企業領導者都有著對企業經營的執著與熱情,卻因為決策失誤、資金短缺、用人不當、盲目擴張、故步自封、價值迷失、信譽失衡等諸多錯誤導致企業陷入危機甚至倒閉,實在令人扼腕長嘆。

中國的私營公司不是不能做大做強,而是中國的私營公司只要做大做強,成本就很可能失控,而造成企業后續經營困境。中國的私營公司如要做大做強,在過程中就必須“控制成本、精益求精”。經濟學家郎咸平如是說。

本書基于大量私營公司成長和發展成功的經典案例,全景式地論述私營公司做大做強的黃金法則——從私營公司的創立到發展、從市場到營銷、從人才到管理、從危機處理和經營方略……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私營公司決勝未來,創造長續發展可能的各個層面,解決了私營公司的領導者在經營公司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諸多問題。

如何提供最好的智囊樣本,幫助中國私營企業經營者把公司做好、做久,打造基業長青和令人尊敬的偉業,讓企業最終形成天時、地利、人和的三才一統的新氣象——正是本書所有的立意、發愿的源頭。

品牌:金石海納
上架時間:2014-02-26 20:12:02
出版社:立信會計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金石海納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州市| 且末县| 黄冈市| 新疆| 巴南区| 壤塘县| 安福县| 深州市| 石家庄市| 和田县| 中宁县| 尚志市| 淮滨县| 芦溪县| 邵东县| 峨山| 通道| 全州县| 东宁县| 玉门市| 南宁市| 抚州市| 宝鸡市| 鱼台县| 山东省| 永年县| 镇赉县| 新竹县| 灵璧县| 通山县| 日照市| 耒阳市| 昌宁县| 同德县| 林周县| 大名县| 桃园县| 临江市| 屯昌县| 黄骅市| 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