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園交響曲:紀德中短篇小說選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前言
早在194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安德烈·紀德就已經被公認為法國文化界的領袖。他之后的文學家如薩特、加繆等人,都將其視為精神導師。薩特評價他:“近30年的法國思想,無論是以馬克思、黑格爾或克爾凱郭爾為坐標,都應該參照紀德來定位。”
紀德去世至今已經六十多年,但他從未過時。他當初引起的爭議,仍舊是人們今天談論的焦點,如他為同性戀辯護、追求解放本能、反叛傳統道德,等等。同樣,他當初帶給人們的精神財富,至今仍舊受到追捧,如熱愛真理、以人為本、尊重天性。
紀德的情感經歷非常曲折,這對他影響非常大。他在15歲那年喜歡上了自己的表姐,多次求婚,均被拒絕。最終母親在臨死前替他求婚,他的表姐終于答應。但這是一段有名無實的婚姻,兩人生活得并不美滿。后來,紀德同另外一個女人生下一個女兒,這件事他的妻子始終被蒙在鼓里。25歲的時候,紀德在北非結識了王爾德,他開始認識到自己身上存在同性戀傾向,并沉迷于糜爛放蕩的生活,從中尋求刺激。他公開拋棄宗教戒律和禁欲主義,追求人的本能釋放,反叛傳統道德,一時引起巨大爭議。
紀德的洞察力非常敏銳,并且是一個追求思想、熱愛真理的人。在他眼中,真理大于一切,為此他不惜得罪任何人。他曾經在小說中揭露宗教本質,結果羅馬天主教會將他的書列為禁書;他原本喜愛德國文化,但對希特勒迫害知識分子的行為非常不滿,并進行了抨擊,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他的書在德國被禁;他曾經像其他知識分子一樣,對共產主義感興趣,但當他親自造訪過蘇聯之后,立即批評了這種模式,結果他的書在蘇聯被禁。即便如此,紀德依舊我行我素,他是少有的做到思想與行動緊密一致的人。
紀德的處女作是《安德烈·瓦爾德的記事本》,出版于1891年,當時紀德22歲。這本書帶有強烈的象征主義痕跡,蒼白無力,但這不過是他的一次文學嘗試罷了。1897年,他出版了《人間糧食》,獲得巨大成功,被譽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經》”,成為他早期的代表作。
1902年出版的小說《背德者》為他帶來了極大的榮譽。這本小說甚至引導了法國第一次小說革命。無論在思想上,還是文體上,這本小說都令整個文學界耳目一新。在思想上,作者宣揚背叛道德,沖破宗教和家庭桎梏,盡情釋放人的自然本性,追求個人理想;在寫作方式上,這本書摒棄了當時的傳統小說模式,而是選擇用法國古典文學模式,來闡述現代人的生存處境和思想追求。此后,現代與古典的融合,成了紀德作品的特色,也成為人們喜歡他作品的重要原因。
紀德唯一的長篇小說《偽幣制造者》于1926年出版,這是紀德處于最成熟時期的作品,是他思想性和藝術性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在日記中稱,這本書寫完之后,他將死而無憾。故事中沒有主要人物,也沒有主線,而是幾條線索一起推進,并且隨時可能摻雜進一些議論,甚至是對小說創作方法的看法。書中的很多故事有頭無尾,很多人物最后沒有下文,呈現出一種眼花繚亂、繽紛萬象的感覺。不過整本書雜而不亂,并且與當時的社會緊密連接,能從中窺見當時年輕一代的那種惆悵和苦悶,時代感強烈。
本書選取的《窄門》、《田園交響曲》和《背德者》都是紀德的代表作,合稱“紀德三部曲”。作品都帶有悲劇色彩,蘊含著作者對于人性與世俗沖突的思考。其中《田園交響曲》,被認為是作者最富自傳性的作品。
紀德的作品非常早就傳入了中國,引起了包括魯迅在內的讀者注意。這么多年過去了,他的價值不僅沒有被時間埋沒,反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歸根結底是他用自己的筆觸動了人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