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第一話 東風破
黃沙漫天,長嶺關外
年輕的將士陣列沙場,背后的龍凰旗獵獵風響。
看著這些雄姿勃勃的勇士,年輕將軍爽朗一笑,穆然長嘯:“我蘭陵兒郎沙場縱意,西陵雄軍勢破樓蘭。”
一眾少將,親兵,統領,百夫皆是躬身鞠首,酒撒長空,振臂高呼道:
“唯將軍令,為故人辭。”
“蘭陵縱意,西陵長驅。”
“出發!”
――――――――――――――――――
斜陽如血,烏鵲難飛。
戰火荼毒的邊塞硝煙還未散盡,暗紅的沙土隱隱散著血光。
沉重的馬蹄聲浩蕩而來,隨后旌旗翻涌,千百虎狼鐵騎破風而去。
前面是邊塞軍營,西陵最威武之師,蘭陵軍就駐扎在三里外的血月關外。
風沙滾滾,卷起的巖石咔咔作響,撞上了一柄銹跡斑駁的斷劍,斷劍后,刀斧劍鉞,旌旗落魄,土石堆砌的孤丘漠然成林。
這是一處墳塋,也是烈士墓園。
一名年輕的將軍緩緩走來,他身著雪龍銀鱗凱,頭戴白麟龍角冠,面若刀削,豐神靈秀。
他手里提著酒囊。
前是為國捐軀的勇士,后是浴血沙場的兄弟在這故國的邊疆埋葬,他們沒有墓碑,甚至不識歸途。
他走過每一位烈士的墓,躬身,倒酒,酒水灑在干涸的土地上發出咕咕的聲響,仿佛在吶喊。
“兄弟們,我們勝了。”
良久,他抬起了頭,微笑道。
――――――――――――――――――
西陵皇城
長樂宮
陌云歌端坐在龍椅上,一身鳳舞霓裳,九只鳳簪綰起青絲三千,朱唇點絳,絕代風華之中卻盡顯莊雅威嚴。
這時,邊軍斥候傳來文書。
殿上
“稟告陛下,邊軍來報,蘭陵王軍直破樓蘭大軍,斬敵主帥耶律希律王于血月關外,樓蘭一蹶不振退守王庭轱轆城,邊關大捷!”兵部長使雙手顫抖地捧著一份密箋,俯身長跪,眼中欣喜溢于言表。
聞言,大殿之內文臣武將皆喜形于色,俯首稱喜。
吩咐侍者將邊關文書自兵部長使手中接過,瞧了一眼,陌云歌眉頭微皺,這關文之下竟還有手書。
“竟是聽風的親筆手書么。”
細細閱讀之后,陌云歌嘴角微掀,朱唇輕啟,道:“都免禮吧,此次大捷當除我西陵后顧之憂,朕心甚慰,待大軍歸來,朕親自為我西陵兒郎接風洗塵,曹博裕,籌備的事就交由你督辦了。”
“是,陛下。”
“不過,如今樓蘭軍死守不出,國難之中更有人煽動百姓視我等為虎狼,奮起反抗,樓蘭本就民風彪悍,我軍后備亦有不足,諸君以為如何?”
“陛下,臣有事啟奏。”丞相蕭衍請奏。
“準奏。”
“陛下,樓蘭一戰雖然潰敗,但元氣未損,我軍如若貿然入境恐生事端,更何況滅族之仇,家國之恨,恐難臣服。”蕭衍道。
“丞相所言極是,我西陵雖有威武之師,卻難防暴亂之民。”大司馬宇文弘附和。
“陛下,而今秋收在即,淄重之事當是無礙,樓蘭荒蕪之地,雖有國都府庫,卻也難及我西陵大國之資,況且我西陵與樓蘭交兵百年,如今大勝,如不斬草除根,恐怕死灰復燃。”老將秦無恤上前一步道。
“陛下,萬萬不可,雖能一舉滅國,恐怕寒了天下人心啊。”
“丞相何出此言?”秦無恤眉頭一抖,反問道。
“將軍切勿動怒,而今中原動蕩,北有燕云,東有吳國,齊國,南有百越,列國歷來爭戰不休,唯我西陵獨身事外,多有名仕,流民入我西陵,天下皆知我西陵繁華清明,百姓思歸,樓蘭侵擾我邊關,出兵有名,而今樓蘭大敗,如若此時出兵滅樓蘭之國,師出無名,恐傷民心。”丞相蕭衍陳明利害。
聞言秦無恤眉頭微緊,蕭衍此話不無道理,而今天下紛亂,西陵隱為諸國之首,如果此時師出無名卻有不智。
“危言聳聽,樓蘭異族屢次犯我天朝,我西陵兒郎多少死于沙場,而今大破樓蘭,直指王庭,乃是除我大患,平定樓蘭,天下人定知我西陵圣顏軍威。”衛國將軍淳于越嗡聲說道。
“將軍此言差矣,我西陵志在天下,豈可因樓蘭小國,亂了大計,暴力鎮壓,只會讓諸國看到我西陵霸道,如若諸國聯合,我西陵可否應對?”蕭衍據理力爭。
“好了,蕭卿,淳于將軍是怕誤了軍機,也是為國分優。”將眾人表現看在眼里,陌云歌素手一揮,沉聲說道。
“蕭卿,這出師主帥可是你的學生,你如此建議,不怕寒了將士的心?”陌云歌突然道。
“回陛下,臣只論國事,邊軍征戰已是勞苦,臣也不想西陵兒郎枉送沙場。”
“如此,蕭卿可有對策?”
“回陛下,臣以為眼下之機可以派遣使者,與之結盟,即可解了樓蘭滅國之危,又顯我大國氣度,將之收為附屬,限其兵權,徐徐圖之。”丞相蕭衍目光如炬,智珠在握。
“此計甚妙。”大司馬聞言眼前一亮。
老將秦無恤與衛國將軍淳于越對視一眼,看向蕭衍的眼神有些忌憚。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不愧是西陵第一智者,當真城府詭譎。
“這蕭衍果王佐之才,思慮長遠,所出計策居然和聽風手書的提議不謀而合,果真是名師出高徒么?”陌云歌拇指敲著把手,想到手書的內容,不由心中暗笑。
“蕭卿,朕欲派使者入樓蘭議和,以顯誠意,樓蘭之所以犯我邊境,無非覬覦我西陵物華天寶,慕我人文風貌,朕決議開放邊塞供其自由通商,以物易物,但是前提是他們必須臣服我西陵,且每年必須上供我西陵良駒萬匹,隕鐵千鈞,樓蘭鐵騎也得為我西陵唯令,當然我們也會提供他們糧食,布匹,甚至工匠,從此兩國互通有余無,如若不從,大軍直破樓蘭王庭。”
“陛下英明,恩威并施,當是最為妥當之法。”
“既如此,此事交由蕭卿去辦吧,可有中意人選?”
“臣以為,工部侍郎,葉聆風,可當重任。”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