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世不生帝王家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在中國幾千年紛繁蕪雜的歷史中,曾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非正常的皇位更迭。通過這些更迭的歷史,人性最邪惡的一面纖毫畢現(xiàn),統(tǒng)治者的兇殘狠毒、狡詐多變、淫亂無恥、人性淪喪也在這種最高層次的權(quán)力爭斗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國家的興亡之道、社會的演變軌跡,更可以在政變中探尋。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上下五千年的中國古代歷史,既是一部燦爛輝煌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刀光劍影的血淚史。一次次的父子相殘、手足相煎,一代代的亂臣賊子鋌而走險,都讓人對這部古代歷史感到驚心動魄。其中,為了那頂至高無上的皇冠,皇室成員之間一幕幕的血濺宮闈、骨肉相殘,一顆顆至親手足的人頭落地,更為這部鴻篇巨制投下了一層厚重的陰影,平添了幾分冷酷和血腥,讓我們后人讀來不免毛骨悚然。皇權(quán)更迭在人類歷史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悲劇、喜劇、鬧劇,繪制了一幅又一幅血淋淋的歷史畫卷,更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經(jīng)驗教訓及無窮的啟迪和思考。
看著一個又一個為了皇權(quán)爭斗得你死我活的故事,總會讓人想起魯迅的《狂人日記》——“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些并非狂人狂語,這恰恰是魯迅先生對歷史最精辟的概括——吃人。“這歷史沒有年代”,說的是每個年代都是如此,翻開整個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吃人的故事屢屢上演,令人觸目驚心。
我們不禁要問:皇冠到底意味著什么?
或許沒人能真正回答清楚這個問題。時至今日,我們很難真實而詳盡地知道,在那陰森森的皇宮中,到底隱藏著多少血腥的殺戮與瘋狂的陰謀。因為我們知道,中國有文字的歷史長達數(shù)千年之久,越是遙遠的時代,留下來的謎團就會越多。皇皇五大洲,綿綿數(shù)千年,人類歷史上經(jīng)歷了多少次興亡更替,改朝換代?有多少頂王冠落地,有多少個新王朝崛起?圍繞著權(quán)力這個魔杖,有多少人曾殫精竭慮,有多少人曾拼死廝殺,有多少人曾喋血宮門,有多少人曾黃袍加身?在中國古代歷史的大舞臺上,曾出現(xiàn)過多少個粉墨登場的歷史人物,曾發(fā)生過多少次令人眼花繚亂的權(quán)力爭奪?
幾千年來,在為奪取帝位、擴大疆域的戰(zhàn)爭中,無數(shù)將士戰(zhàn)死沙場,人民慘遭屠戮,可謂一帝功成萬骨枯。帝王為使江山永隨己姓,又使多少有奪位可能或有“謀反”嫌疑的人成為刀下之鬼。而人民,只有在國家這個大監(jiān)獄里做馴順的囚徒。帝王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欲,瘋狂地享用他的大家當,“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使人民永無止境地遭受掠奪與壓榨,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然而,這一切,都被“奉旨修史”的史官和跪伏在帝王功業(yè)碑下的作家、劇作家們“為尊者諱”了。無論是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還是滅絕人性的父子火并、兄弟相殘,都會隨著皇冠加頂而被當作可以理解的做法,或曰政治家的“小過”,再不就是輕描淡寫或干脆略去不提,甚至被披上“正義”“民心所向”等美麗的外衣。只有那些被人趕下臺的亡國帝王,其罪惡才被曝光,以證其罪有應得,其國該亡。泱泱五千年,真可謂五光十色,萬象紛呈。
殺伐,陰謀,監(jiān)禁……皇家花草的一榮一枯,茫茫大地的風雨晴暖,高高立在堂前殿內(nèi)的龍椅,見證了多少人的生和死。皇權(quán)也許是世間最讓人向往的東西。擁有了皇權(quán),意味著可以集殺伐決斷于一身,可以統(tǒng)治天下,可以左右所有人的生死。但是真正的歷史上,沒有人能真正控制所有的一切,每個人包括皇帝自己的性命有時往往都掌握在別人手中。翻開歷史,在冷冰冰的文字里面,看不見的鮮血在交融,匯織成奔騰不息的血紅潮流,在電光閃爍和雷聲轟鳴中,從遙遠的過去奔來,不知流向何方……在多數(shù)情況下,皇權(quán)的更迭只是赤裸裸的權(quán)力爭奪和毫無人性的血腥屠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篇又一篇慘烈的故事。
本書中的故事,圍繞的主題無外乎一點,那就是權(quán)力,各色人物行動的基本線索是陰謀。宮廷內(nèi)外,一個圈套連著一個圈套,一處陷阱通向另一處陷阱,滿途荊棘,人人自危。包括皇帝在內(nèi),無論男女老少,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不是同謀就是死敵,六親不認。
唐太宗李世民,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皇帝,建立了世界歷史上最強大的封建王朝,但是依然逃不過權(quán)力的爭斗,“玄武門之變”中,殺兄弒弟逼父,登上皇帝寶座。“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為宋太祖,從孤兒寡婦手里攫取權(quán)力。漢武帝劉徹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jié)h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歷史功績早有定論。但是,終身制下的帝王往往晚節(jié)不保,烈士暮年的漢武帝也不例外,“巫蠱之禍”就是他親手造成的又一幕大漢朝骨肉相殘的慘劇,直接導致了包括其子孫在內(nèi)的數(shù)萬人被屠殺,實在慘絕人寰。“八王之亂”是帝王宗室內(nèi)部爭奪戰(zhàn)亂歷時最久、流血最多、代價最昂貴(基本上亡國滅種)的一場浩劫。楊廣弒父殘兄,成了隋煬帝,之后繼續(xù)肆無忌憚地“吃”起了天下,甚至連自己的兄弟楊勇、楊俊、楊秀、楊諒都成了“下酒菜”,臨死時他們只能說:“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所有的這些慘烈的故事,讓人們在吃驚于統(tǒng)治者的殘暴的同時,也對那些或許無辜被害的帝王的親戚們充滿了同情。
歷史有時是那樣驚人的相似。皇室內(nèi)部一次次的同室操戈,帝王貴胄一顆顆人頭落地,一代代家天下的專制皇權(quán)擺不脫魔咒,走不出怪圈,只能不斷地復制著一幕幕血濺宮闈的慘劇。人們瘋狂地追逐權(quán)力,而至高無上的專制皇權(quán)又使人們更加瘋狂,正所謂“無情最是帝王家”,難怪隋煬帝的孫子越王楊侗被縊殺時,悲痛地說:“從今以去,愿不生帝王尊貴之家!”更難怪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在國破家亡時會說:“愿生生世世勿生在帝王家!”
回到本書,雖然是寫歷史的變遷,皇朝的更替,可總是離不開權(quán)謀權(quán)術(shù),離不開猜忌、彈劾、籠絡(luò)、傾軋、斗爭、篡奪,乃至血流漂杵、誅滅九族。有人或許會說,現(xiàn)在有太多這樣描寫權(quán)謀的書籍,無非就是教人如何在權(quán)謀之中占得先機。但實際上,這并非此書的本意。我們編纂這本書的目的,并非是為了寫權(quán)謀而寫權(quán)謀,而是希望借此揭露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是怎樣扭曲人性,是如何逼著人們勾心斗角,怎樣一步步走向陰謀、走向善惡顛倒,如何制造冤獄、釀造血淚悲劇,如何讓人間變成角斗場和屠宰場的。
最終,我們希望能通過這些充滿著暴力與血腥的權(quán)謀之爭,透視正義、正直美的力量是怎樣毀滅的,揭示出封建專制的可惡和可怕,讓人們通過否定權(quán)謀進而否定專制制度和帝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