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法槌起落間
最新章節:
6.商家營造虛假宣傳,顧客維權獲購物款三倍賠償
法律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本書從普法價值考量,篩選出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近150則典型案例,將法律概念與具體案例相結合,用通俗的語言剖析案件背后的司法導向與法律指引,以“法官說法”的形式深入淺出地闡述各類法律領域的基本知識,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內容豐富且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可作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公眾學法用法的參考讀物,亦可為教學科研等提供案例研究精品素材。
最新章節
- 6.商家營造虛假宣傳,顧客維權獲購物款三倍賠償
- 5.依法切實保障殘疾人居住權
- 4.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破產重整實現多方共贏
- 3.暴力抗法終釀惡果
- 2.對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案件的審查,依照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進行
- 1.侵權責任法原則上不調整合同債權
上架時間:2019-11-29 19:15:30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 6.商家營造虛假宣傳,顧客維權獲購物款三倍賠償 更新時間:2019-11-29 21:02:42
- 5.依法切實保障殘疾人居住權
- 4.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破產重整實現多方共贏
- 3.暴力抗法終釀惡果
- 2.對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案件的審查,依照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進行
- 1.侵權責任法原則上不調整合同債權
- CHAPTER 6 其他典型案例
- 11.擅自處分查封財產,還清欠款仍要擔責
- 10.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將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 9.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可按自訴程序予以追訴
- 8.擅自處分查封財產構成非法處置查封財產罪
- 7.和解后言而無信拒執行,觸犯刑律被追責
- 6.暴力抗拒法院執行,依法追責自食其果
- 5.隱匿財產逃避執行被判有期徒刑
- 4.逃避執行法不容,判處徒刑悔恨遲
- 3.母子抗拒執行釀苦果,母被拘留兒被判刑
- 2.抗拒法院執行拒不騰退房屋被判刑
- 1.父親拒付女兒撫養費,法院網絡查控促執行
- CHAPTER 5 執行篇
- 24.違法處置廢舊電瓶嚴重污染環境,以污染環境罪論處
- 23.非法傾倒危險有毒廢物未成功,以污染環境罪未遂論處
- 22.毒殺12只骨頂雞,狩獵者承擔刑事責任
- 21.毀壞農用地后積極復墾,可從輕處罰
- 20.違法排放有毒物質造成環境嚴重污染,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 19.水污染損害賠償案件,舉證責任依法倒置
- 18.對候鳥遷徙地造成生態破壞,可依法提起環境公益訴訟
- 17.排放污染物造成大氣污染,可依法提起環境公益訴訟
- 16.持證采煤導致塌陷,確定責任應充分考量
- 15.鑒定意見不足以證明不存在因果關系,污染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 14.污染環境損害公共利益,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可以依法提起環境公益訴訟
- 13.拒不配合鑒定導致責任無法分清,噪聲污染者承擔不利后果
- 12.粉塵污染方提供證據不充分,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 11.多家公司排污造成同一損害,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 10.排污達標并非不承擔污染損害賠償責任的理由
- 9.排污口設置不當造成污染損害,開發建設方依法承擔責任
- 8.廢水外排致農田無法耕種,污染企業協商支付臺田費
- 7.未能充分證明自己不承擔責任,污染者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6.對處罰決定不復議不訴訟又拒不履行的,環保局有權申請強制執行
- 5.超標排放大氣污染物,應依法接受處罰
- 4.未取得環評文件擅自開工,環保部門有權依法處罰
- 3.磷肥生產造成農地大量毀壞,以非法占用農用地罪論處
- 2.非法捕撈魚類情節嚴重的,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論處
- 1.傾倒危化品造成嚴重后果,以污染環境罪論處
- CHAPTER 4 環境資源保護篇
- 2.收回土地使用權程序違法,政府收回通知被判決撤銷
- 1.補償標準明顯低于市價,征收決定被判決撤銷
- 七 其他行政案件
- 3.法院對行政執法行為實體標準有司法審查權
- 2.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的認定
- 1.為生產經營目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應受行政處罰
- 六 知識產權保護
- 4.事后積極行為視為對未簽字行為登記的追認
- 3.行政登記行為主要證據不足,違反法定程序被撤銷
- 2.第三人偽造材料解除抵押登記,法院依法判決撤銷并責令恢復
- 1.房屋為第三人善意取得的,法院確認登記違法但不撤銷
- 五 行政登記案件
- 3.單位組織旅游活動,乘車受傷屬于工傷
- 2.勞動者與單位達成補償協議后,仍可以繼續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 1.交警部門未出具事故認定書,人社部門不認定工傷遭敗訴
- 四 工傷認定行政案件
- 4.進口食品未貼中文標,工商局給予罰款30萬
- 3.娃娃菜上噴“甲醛液”,賺得百元被罰10余萬
- 2.全國首例“專車案”,處罰決定被撤銷
- 1.公安局處罰決定“站不住腳”,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予以撤銷
- 三 行政處罰案件
- 7.父母為女取名“北燕云依”,派出所拒絕辦理戶口登記得到法院支持
- 6.偽造營業執照被舉報,工商局“置之不理”遭敗訴
- 5.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要盡到釋明和指導義務
- 4.政府履行職責要全面,村民知情權利應保障
- 3.上級政府監督下級政府屬內部監督,人民法院不宜過度干預審查
- 2.國土局“漠視”土地違法行為,法院判決及時給予答復
- 1.國稅局暫停辦理退稅后久拖不決,法院認為要按規定落實和處理
- 二 不履行法定職責案件
- 13.享受保障性住房人的申請材料信息,不因涉及個人隱私而免于公開
- 12.政府依法履行信息告知義務,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不予支持
- 11.當事人申請公開信息不屬于公開范圍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駁回
- 10.當事人濫用信息公開申請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9.當事人申請公開的信息不屬于公開范圍,人民法院判決駁回請求,不予公開
- 8.政府超期答復當事人信息公開申請,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
- 7.當事人申請公開信息涉及商業秘密的,政府應向法院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 6.政府履行信息公開職責不到位,人民法院判令重新做出
- 5.行政機關未盡到信息檢索義務,人民法院判令其重新做出
- 4.公民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制作機關或保存機關可供其選擇
- 3.公民申請信息公開,政府應答而不予答復的,法院判決答復
- 2.申請政府公開的信息不存在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訴訟請求
- 1.土地征收補償信息未公開,法院判決國土局敗訴
- 一 政府信息公開案件
- CHAPTER 3 行政篇
- 35.是否構成商標權侵權應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準
- 34.故意毀損證據、阻礙和抗拒證據保全的,推定該證據所證明的事實對其不利
- 33.確定權利要求的內容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理解為準
- 32.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交實用新型專利權評價報告承擔不利法律后果
- 31.善意專利產品終端使用者不承擔侵權責任
- 30.保護植物新品種權不以“商業目的”為限
- 29.直接故意侵害商標權情節嚴重的,可酌情確定較高的賠償數額
- 28.“刺穿公司面紗”
- 27.行使著作權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 26.侵害商標權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有界限
- 25.符合有關原產地、原料等特定品質且經證明商標權人許可,方可使用證明商標
- 24.惡意商標侵權情節嚴重的,可在實際損失或侵權獲利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賠償
- 23.商標構成要素近似但市場區分明顯、不會引起相關公眾混淆的不構成侵權
- 22.銷售商“知假售假”,即使提供侵權商品來源也應承擔賠償責任
- 21.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內容為準
- 20.侵權人不按法院要求提供賬簿、資料,法院可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確定賠償數額
- 19.注冊商標中含有的本商品通用名稱的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
- 18.被特許人的單方解除權須在一定期限內行使
- 17.專利權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為準
- 16.未經許可,商業使用計算機軟件構成侵權
- 15.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可獲著作權
- 14.擅自將知名企業字號作為域名主要組成部分使用構成侵權
- 13.銷售正品商品可使用相關商標進行宣傳,但非專賣銷售商宣稱專賣構成不正當競爭
- 12.商標獲得核準注冊前,無權禁止其他主體使用相同商標
- 11.商標權利人未實際使用注冊商標,亦未因侵權行為受到其他損失的,被訴侵權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 10.歷史題材主線、整體線索脈絡,是社會共同財富,不能為個別人壟斷
- 9.銷售商明知或應知其銷售的是侵權商品構成侵權
- 8.特許經營合同不得擅自排除“冷靜期”
- 7.網絡服務者對侵權作品進行管理、推薦并直接從中獲利構成侵權
- 6.歷史題材美術作品除公有領域素材,若侵犯作品獨創性表達則構成侵權
- 5.在先權利與商標權的沖突解決
- 4.私自添加包裝標識,使相關公眾產生混淆,構成商標侵權
- 3.惡意注冊、使用域名,構成商標侵權
- 2.造成注冊商標功能實質性損害的構成商標侵權
- 1.專利侵權損失賠償數額可根據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利益確定
- 四 知識產權保護
- 7.疏于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造成他人損害的應承擔侵權責任
- 6.幼童掉入小區無蓋井,物業公司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 5.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須對繼父母承擔贍養義務
- 4.出嫁女離婚居本村,隨其生活子女可落戶
- 3.保險事故發生在保險期間是理賠的前提
- 2.處理撫養關系應充分了解并尊重有識別能力子女的意愿
- 1.探望權應遵循兒童利益優先原則并兼顧履行及執行
- 三 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 3.房價上漲后一房二賣,應承擔“懲罰性賠償”
- 2.宅基地等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只能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部享有、流轉
- 1.簽訂、履行合同不得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利用優勢地位獲取不當利益
- 二 合同糾紛
- 3.繼母虐待子女,可依法變更撫養關系
- 2.贍養老人是成年子女應盡的法律義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1.未登記結婚或未共同生活的,應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
- 一 婚姻家庭案件
- CHAPTER 2 民事篇
- 2.違反保密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
- 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其商標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
- 四 知識產權保護
- 20.團伙販賣多名兒童被重判
- 19.奸淫、猥褻多名無辜幼女,依法被判死刑
- 18.傳銷組織非法拘禁他人被判重刑
- 17.參與持械聚眾斗毆構成聚眾斗毆罪
- 16.容留他人吸毒構成犯罪
- 15.男子酒后強奸獲刑,少女防范不足受傷害
- 14.輕信男友教唆幫助犯罪構成共犯
- 13.酒后滋事沖動傷人構成故意傷害罪
- 12.職校學生瑣事起爭執,傷害殺人犯罪判無期
- 11.父母販賣親生女嬰,被依法撤銷監護權
- 10.替毒販代買毒品,以販賣毒品罪論處
- 9.追趕捅刺致人死亡,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 8.校園暴力致多人死傷,持刀學生被依法判處無期徒刑
- 7.綁架造成被綁人員死亡,依法從重處罰
- 6.殘忍殺害無辜兒童,依法被判死刑
- 5.民事賠償取得諒解,交通肇事被判緩刑
- 4.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應負刑事責任
- 3.網絡誘奸13名未成年少女,無業男子被判死刑
- 2.因瑣事傷害同班同學,被判有期徒刑十三年
- 1.奸殺分尸女學生,男教師被判死刑
- 三 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 2.收購銷售病死牛肉觸犯刑法
- 1.泔水油加工生產“地溝油”無良商販獲重刑
- 二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 3.容留他人吸毒被判刑
- 2.制造毒品領刑十五年
- 1.三人販賣、運輸毒品被判重刑
- 一 毒品犯罪
- CHAPTER 1 刑事篇
- 序言
- 編委會
- 書名頁
- 版權頁
- 封面
- 封面
- 版權頁
- 書名頁
- 編委會
- 序言
- CHAPTER 1 刑事篇
- 一 毒品犯罪
- 1.三人販賣、運輸毒品被判重刑
- 2.制造毒品領刑十五年
- 3.容留他人吸毒被判刑
- 二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 1.泔水油加工生產“地溝油”無良商販獲重刑
- 2.收購銷售病死牛肉觸犯刑法
- 三 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 1.奸殺分尸女學生,男教師被判死刑
- 2.因瑣事傷害同班同學,被判有期徒刑十三年
- 3.網絡誘奸13名未成年少女,無業男子被判死刑
- 4.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應負刑事責任
- 5.民事賠償取得諒解,交通肇事被判緩刑
- 6.殘忍殺害無辜兒童,依法被判死刑
- 7.綁架造成被綁人員死亡,依法從重處罰
- 8.校園暴力致多人死傷,持刀學生被依法判處無期徒刑
- 9.追趕捅刺致人死亡,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 10.替毒販代買毒品,以販賣毒品罪論處
- 11.父母販賣親生女嬰,被依法撤銷監護權
- 12.職校學生瑣事起爭執,傷害殺人犯罪判無期
- 13.酒后滋事沖動傷人構成故意傷害罪
- 14.輕信男友教唆幫助犯罪構成共犯
- 15.男子酒后強奸獲刑,少女防范不足受傷害
- 16.容留他人吸毒構成犯罪
- 17.參與持械聚眾斗毆構成聚眾斗毆罪
- 18.傳銷組織非法拘禁他人被判重刑
- 19.奸淫、猥褻多名無辜幼女,依法被判死刑
- 20.團伙販賣多名兒童被重判
- 四 知識產權保護
- 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其商標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
- 2.違反保密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
- CHAPTER 2 民事篇
- 一 婚姻家庭案件
- 1.未登記結婚或未共同生活的,應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
- 2.贍養老人是成年子女應盡的法律義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3.繼母虐待子女,可依法變更撫養關系
- 二 合同糾紛
- 1.簽訂、履行合同不得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利用優勢地位獲取不當利益
- 2.宅基地等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只能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部享有、流轉
- 3.房價上漲后一房二賣,應承擔“懲罰性賠償”
- 三 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 1.探望權應遵循兒童利益優先原則并兼顧履行及執行
- 2.處理撫養關系應充分了解并尊重有識別能力子女的意愿
- 3.保險事故發生在保險期間是理賠的前提
- 4.出嫁女離婚居本村,隨其生活子女可落戶
- 5.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須對繼父母承擔贍養義務
- 6.幼童掉入小區無蓋井,物業公司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 7.疏于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造成他人損害的應承擔侵權責任
- 四 知識產權保護
- 1.專利侵權損失賠償數額可根據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利益確定
- 2.造成注冊商標功能實質性損害的構成商標侵權
- 3.惡意注冊、使用域名,構成商標侵權
- 4.私自添加包裝標識,使相關公眾產生混淆,構成商標侵權
- 5.在先權利與商標權的沖突解決
- 6.歷史題材美術作品除公有領域素材,若侵犯作品獨創性表達則構成侵權
- 7.網絡服務者對侵權作品進行管理、推薦并直接從中獲利構成侵權
- 8.特許經營合同不得擅自排除“冷靜期”
- 9.銷售商明知或應知其銷售的是侵權商品構成侵權
- 10.歷史題材主線、整體線索脈絡,是社會共同財富,不能為個別人壟斷
- 11.商標權利人未實際使用注冊商標,亦未因侵權行為受到其他損失的,被訴侵權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 12.商標獲得核準注冊前,無權禁止其他主體使用相同商標
- 13.銷售正品商品可使用相關商標進行宣傳,但非專賣銷售商宣稱專賣構成不正當競爭
- 14.擅自將知名企業字號作為域名主要組成部分使用構成侵權
- 15.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可獲著作權
- 16.未經許可,商業使用計算機軟件構成侵權
- 17.專利權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為準
- 18.被特許人的單方解除權須在一定期限內行使
- 19.注冊商標中含有的本商品通用名稱的無權禁止他人正當使用
- 20.侵權人不按法院要求提供賬簿、資料,法院可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確定賠償數額
- 21.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內容為準
- 22.銷售商“知假售假”,即使提供侵權商品來源也應承擔賠償責任
- 23.商標構成要素近似但市場區分明顯、不會引起相關公眾混淆的不構成侵權
- 24.惡意商標侵權情節嚴重的,可在實際損失或侵權獲利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賠償
- 25.符合有關原產地、原料等特定品質且經證明商標權人許可,方可使用證明商標
- 26.侵害商標權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有界限
- 27.行使著作權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 28.“刺穿公司面紗”
- 29.直接故意侵害商標權情節嚴重的,可酌情確定較高的賠償數額
- 30.保護植物新品種權不以“商業目的”為限
- 31.善意專利產品終端使用者不承擔侵權責任
- 32.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交實用新型專利權評價報告承擔不利法律后果
- 33.確定權利要求的內容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理解為準
- 34.故意毀損證據、阻礙和抗拒證據保全的,推定該證據所證明的事實對其不利
- 35.是否構成商標權侵權應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準
- CHAPTER 3 行政篇
- 一 政府信息公開案件
- 1.土地征收補償信息未公開,法院判決國土局敗訴
- 2.申請政府公開的信息不存在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訴訟請求
- 3.公民申請信息公開,政府應答而不予答復的,法院判決答復
- 4.公民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制作機關或保存機關可供其選擇
- 5.行政機關未盡到信息檢索義務,人民法院判令其重新做出
- 6.政府履行信息公開職責不到位,人民法院判令重新做出
- 7.當事人申請公開信息涉及商業秘密的,政府應向法院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 8.政府超期答復當事人信息公開申請,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
- 9.當事人申請公開的信息不屬于公開范圍,人民法院判決駁回請求,不予公開
- 10.當事人濫用信息公開申請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11.當事人申請公開信息不屬于公開范圍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駁回
- 12.政府依法履行信息告知義務,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不予支持
- 13.享受保障性住房人的申請材料信息,不因涉及個人隱私而免于公開
- 二 不履行法定職責案件
- 1.國稅局暫停辦理退稅后久拖不決,法院認為要按規定落實和處理
- 2.國土局“漠視”土地違法行為,法院判決及時給予答復
- 3.上級政府監督下級政府屬內部監督,人民法院不宜過度干預審查
- 4.政府履行職責要全面,村民知情權利應保障
- 5.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要盡到釋明和指導義務
- 6.偽造營業執照被舉報,工商局“置之不理”遭敗訴
- 7.父母為女取名“北燕云依”,派出所拒絕辦理戶口登記得到法院支持
- 三 行政處罰案件
- 1.公安局處罰決定“站不住腳”,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予以撤銷
- 2.全國首例“專車案”,處罰決定被撤銷
- 3.娃娃菜上噴“甲醛液”,賺得百元被罰10余萬
- 4.進口食品未貼中文標,工商局給予罰款30萬
- 四 工傷認定行政案件
- 1.交警部門未出具事故認定書,人社部門不認定工傷遭敗訴
- 2.勞動者與單位達成補償協議后,仍可以繼續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 3.單位組織旅游活動,乘車受傷屬于工傷
- 五 行政登記案件
- 1.房屋為第三人善意取得的,法院確認登記違法但不撤銷
- 2.第三人偽造材料解除抵押登記,法院依法判決撤銷并責令恢復
- 3.行政登記行為主要證據不足,違反法定程序被撤銷
- 4.事后積極行為視為對未簽字行為登記的追認
- 六 知識產權保護
- 1.為生產經營目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應受行政處罰
- 2.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的認定
- 3.法院對行政執法行為實體標準有司法審查權
- 七 其他行政案件
- 1.補償標準明顯低于市價,征收決定被判決撤銷
- 2.收回土地使用權程序違法,政府收回通知被判決撤銷
- CHAPTER 4 環境資源保護篇
- 1.傾倒危化品造成嚴重后果,以污染環境罪論處
- 2.非法捕撈魚類情節嚴重的,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論處
- 3.磷肥生產造成農地大量毀壞,以非法占用農用地罪論處
- 4.未取得環評文件擅自開工,環保部門有權依法處罰
- 5.超標排放大氣污染物,應依法接受處罰
- 6.對處罰決定不復議不訴訟又拒不履行的,環保局有權申請強制執行
- 7.未能充分證明自己不承擔責任,污染者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8.廢水外排致農田無法耕種,污染企業協商支付臺田費
- 9.排污口設置不當造成污染損害,開發建設方依法承擔責任
- 10.排污達標并非不承擔污染損害賠償責任的理由
- 11.多家公司排污造成同一損害,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 12.粉塵污染方提供證據不充分,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 13.拒不配合鑒定導致責任無法分清,噪聲污染者承擔不利后果
- 14.污染環境損害公共利益,符合規定的社會組織可以依法提起環境公益訴訟
- 15.鑒定意見不足以證明不存在因果關系,污染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 16.持證采煤導致塌陷,確定責任應充分考量
- 17.排放污染物造成大氣污染,可依法提起環境公益訴訟
- 18.對候鳥遷徙地造成生態破壞,可依法提起環境公益訴訟
- 19.水污染損害賠償案件,舉證責任依法倒置
- 20.違法排放有毒物質造成環境嚴重污染,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 21.毀壞農用地后積極復墾,可從輕處罰
- 22.毒殺12只骨頂雞,狩獵者承擔刑事責任
- 23.非法傾倒危險有毒廢物未成功,以污染環境罪未遂論處
- 24.違法處置廢舊電瓶嚴重污染環境,以污染環境罪論處
- CHAPTER 5 執行篇
- 1.父親拒付女兒撫養費,法院網絡查控促執行
- 2.抗拒法院執行拒不騰退房屋被判刑
- 3.母子抗拒執行釀苦果,母被拘留兒被判刑
- 4.逃避執行法不容,判處徒刑悔恨遲
- 5.隱匿財產逃避執行被判有期徒刑
- 6.暴力抗拒法院執行,依法追責自食其果
- 7.和解后言而無信拒執行,觸犯刑律被追責
- 8.擅自處分查封財產構成非法處置查封財產罪
- 9.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可按自訴程序予以追訴
- 10.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將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 11.擅自處分查封財產,還清欠款仍要擔責
- CHAPTER 6 其他典型案例
- 1.侵權責任法原則上不調整合同債權
- 2.對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海事仲裁裁決案件的審查,依照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進行
- 3.暴力抗法終釀惡果
- 4.山東海龍股份有限公司破產重整實現多方共贏
- 5.依法切實保障殘疾人居住權
- 6.商家營造虛假宣傳,顧客維權獲購物款三倍賠償 更新時間:2019-11-29 21: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