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縱隊 西班牙大地(海明威文集)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譯本序
關于西班牙內戰的背景,《喪鐘為誰而鳴》卷本文中的有些腳注及后記中已有充分的說明,這里只介紹海明威為紀錄片《西班牙大地》寫解說詞和創作劇本《第五縱隊》的一些情況。
1936年,海明威住在佛羅里達州南端的基韋斯特島。那年年底,“北美報業聯盟”的經理約翰·惠勒來信,邀請他赴西班牙報道戰況,他同意了,但遭到斯克里布納出版公司的編輯馬克斯威爾·珀金斯和海明威的第二任妻子波琳的反對。珀金斯反對,是因為“此去經年”,怕影響他的創作;波琳不贊成,是因為同去的還有一位早同海明威關系曖昧的名叫瑪莎·蓋爾霍恩的姑娘,她生怕將來在婚姻的“圍城”中有進有出,發生婚變。蓋爾霍恩后來果然成為海明威的第三任夫人,這是后話。
海明威對西班牙是很有感情的,他熱愛這片浪漫的土地,尤其愛上了斗牛賽,又有許多要好的朋友,所以他不顧珀金斯和波琳的反對,于1937年年初北上紐約同惠勒簽訂了合同,條件為電訊稿每篇五百美元,郵寄的稿件一千二百字以上的,每篇一千美元,“北美報業聯盟”同時為六十家報紙供稿。接著海明威會晤了剛從西班牙回來的《芝加哥論壇報》記者賈·艾倫,得知西班牙幾個大城市遭到叛軍——法西斯分子的圍攻,而農村、山區仍在共和政府軍的手里。
1937年2月底,海明威乘坐“巴黎號”經法國去西班牙,3月下旬到達馬德里,下榻佛羅里達旅館[1]。海明威到了之后,受到共和國政府的歡迎。當局為他提供專車,配備司機,到哪兒采訪都暢通無阻。
當時馬德里正受佛朗哥軍隊的圍攻,海明威下榻的佛羅里達旅館附近的通信交換站經常遭到槍擊炮轟,旅館也常中流彈。海明威只要出了旅館的門,一拐彎就可到達前沿陣地,可以說身處槍林彈雨之中。但是他的情緒很高,曾在一封信中寫道:“我在意大利作戰時還是個孩子,我十分害怕。在西班牙,我過了兩個星期就不怕了,而且覺得非常高興。”[2]
海明威在寫通訊報道的同時,接受了拍攝紀錄片《西班牙大地》的任務。此事原是荷蘭著名導演尤里斯·伊文斯和美國小說家多斯·帕索斯的合作項目,后來多斯·帕索斯因忙于調查他一個友人的情況,辭去了拍攝工作,請海明威接替,包括寫解說詞的任務。海明威欣然同意。他取景的重點不同于多斯·帕索斯,后者聚焦于戰時平民百姓的生活,海明威則把鏡頭對準戰場。他同伊文斯和攝影師菲爾諾通力合作,經常去前線搶拍鏡頭。為了趕拍政府軍的反攻場面,他們常常天沒亮就趕到司令部,跟在坦克和步兵后面,邊躲閃炮擊邊取景拍攝。海明威懂得戰爭,告訴伊文斯和菲爾諾該站在什么方位取景,或居高臨下,或摸到敵人陣地前面,偷偷拍攝敵軍官兵的面貌。有一次海明威沒有躲藏好,敵人一梭子子彈射來,他差點兒送了命。伊文斯對海明威的表現非常滿意,認為海明威對打仗很內行,而且很勇敢,重實效,雖說對拍紀錄片不內行,但領悟很快,合作的態度也很謙虛。
同年5月,海明威回紐約為影片配寫解說詞。伊文斯在他的文稿上打了許多杠杠。這回海明威就不謙虛了,他大罵:“你這天殺的荷蘭佬。竟敢改我的稿子?”伊文斯并不生氣,只叫他自己邊看片子邊聽解說詞,結果五十分鐘的片子,解說詞倒說了五十五分鐘。海明威這才明白,原來為電影鏡頭配畫外音與寫小說不同,于是乖乖地聽伊文斯的話:“不要去寫你看到的東西,不要重復銀幕上的形象。應該寫點相關的事來加強這些形象。”海明威就用自己特有的寫作風格寫出了通俗易懂的解說詞,并對影片的主題寫下了這樣悲壯動人的說明:“我們通過民主選舉,取得了耕耘我們土地的權利。現在那些軍人集團和在外地主向我們進攻,想把我們的土地奪回去。但是我們要為取得灌溉和耕耘這片西班牙大地的權利而戰斗,而那些貴族老爺為了自己的享受,寧可讓這土地閑著。”[3]
《西班牙大地》原來由一位專業演員為之配音,但效果不佳,伊文斯叫海明威自己試試。海明威沒有受過這方面的訓練,語調平板,抑揚頓挫不起來,又帶著美國中西部口音,但是他找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念得真摯動人,深切自然,這不是任何職業演員所能替代的。于是《西班牙大地》改由海明威自己配音。
拍電影是需要大量資金的,《西班牙大地》耗資巨大。伊文斯等人創建了“當代歷史學家”股份有限公司,參加的有多斯·帕索斯、劇作家麗蓮·海爾曼和詩人阿奇伯德·麥克利許,負責集資直至影片的發行,而海明威一人負擔了資金的四分之一。他們的勞動沒有白費。1937年7月8日,由蓋爾霍恩牽線,影片在白宮放映,羅斯福總統和夫人觀看了影片,很是感動,建議加強宣傳。兩天之后,伊文斯和海明威飛往洛杉磯,為好萊塢電影界人士放映,海明威還對他們介紹了西班牙內戰的情況。電影界同仁紛紛捐錢,集資為西班牙共和軍購買救護車。
繼《西班牙大地》之后,海明威創作了他唯一的一個劇本《第五縱隊》。1926年,他發表了以劇本形式表現的短篇小說《今天是星期五》以后,曾向珀金斯表示想寫個劇本試試,覺得寫劇本很有趣。《第五縱隊》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寫一位美國新聞記者秘密為共和政府服務的情況。原來叛軍將領摩拉曾在一次廣播中宣稱在馬德里有一個秘密的同情他們的第五縱隊準備配合包圍該城的四個縱隊來瓦解共和軍。海明威把劇本取名《第五縱隊》,集中描寫了共和政府的秘密工作者如何進行反擊。
劇中的男主人公菲利普·羅林斯是個美國記者,他的長相很像海明威本人,肩膀寬闊,步態像頭猩猩,生活習慣也同他一樣,不吃早飯,愛吃牛肉生球蔥三明治,經常在齊科特酒吧喝酒,說自己不是該死的苦行僧。他行跡放蕩,喝酒、打架、爭吵,處處表現出男子漢氣概,實際上是在偷偷地收集情報,為共和政府效勞。
女主人公多蘿西·布里奇斯以海明威的情人、未來的妻子瑪莎·蓋爾霍恩為原型。她也是個新聞記者,是一個身材修長、漂亮的金發女郎,但是她并不知道羅林斯的真實身份。
羅林斯一邊和“同志們”秘密來往,一邊同多蘿西熱戀,后來有“同志”勸他與她分手,以免犯大錯誤。羅林斯聽從了勸告,終止了與多蘿西的關系。
這個劇本后來收入海明威自己編選的《〈第五縱隊〉與首輯四十九篇》(1938)。發表之前,看過這個劇本的朋友們都認為海明威這個劇本自傳性太強。不僅男主人公像海明威本人,連主人公在佛羅里達旅館的住處的陳設也像海明威下榻的房間一樣。埃·威爾遜批評說這出戲像“小男孩的幻想”[4]。這句評語注重在藝術表現方面,給人一筆抹殺之感。但從總體上說,珀金斯從大處著眼,肯定這劇本的反法西斯傾向,他寫信給海明威說“劇本意味著許多東西,再次證明了《有錢人和沒錢人》所表現出來的傾向,你從而邁進了新的領域,一個更大的領域”。[5]
美國“戲劇公會”有關人士得知這個劇本之后,想把這三幕劇搬上舞臺演出,建議由好萊塢的編劇班杰明·格拉塞加以改編。格拉塞編成之后,海明威不滿意,提出修改意見,格拉塞照改了。1938年2月,該劇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南部的紐黑文首演,海明威沒有出席,但據珀金斯講,海明威“對于劇本、劇作家、演出等事現在甚為反感”。海明威自己也說,他早該把《第五縱隊》寫成小說的。[6]該劇后來于1940年春,在紐約演出,由著名的李·斯特拉斯堡任導演,連演八十七場之多。
在作品體裁方面,任何作家都有個揚長避短的問題,但是作家并不能永遠保持清醒,有時會不安分,總想換一種體裁露一露自己多方面的才能。這也好,經過這一試,海明威明白了自己的強項畢竟是小說。經過了這場戰爭,他還有不少經歷和感受要寫,于是就一心一意投入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的創作中去。
董衡巽
注釋
[1]也可意譯為“百花旅館”,是當時支援共和政府的外國人的落腳地,《第五縱隊》主要以它為背景。
[2]轉引自杰弗里·邁耶斯的《海明威傳》(麥克米倫出版公司,1986)第305頁。
[3]以上三段引文轉引自同上著作,第312、313頁。
[4]轉引自卡洛斯·貝克的《海明威生平故事》(斯克里布納出版公司,1969年)第369頁。
[5]轉引自同上著作,第329頁。
[6]轉引自同上著作,第3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