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歲前要活學活用的經濟學通識
最新章節
- 第9章 經濟周期:看懂經濟大勢,守住自己的錢
- 第8章 金融戰爭:財富的保值增值
- 第7章 公共經濟:免費蛋糕不是多多益善
- 第6章 博弈策略:如何在博弈中占據上風
- 第5章 資源配置: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 第4章 效益:如何提升你的價值鏈
第1章 前言
在現實中,我們的生活時刻被經濟的影子所縈繞,無論做什么都充滿著經濟的味道。經常關注各大門戶網站的人,很容易就會總結出目前中國的熱點問題,所有這些問題沒有一個不與經濟學密切相關,也沒有一個不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有心者也許還會注意到,我們的一舉一動幾乎都與經濟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就業市場風云變幻,當初的熱門專業早已“降溫”,年輕人求職很難不受此影響;房市前景未明,不知道什么時候買房才合適……
人的一生有幾個關鍵時期:初涉人世、升學就業、成家立業。但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幾步,大部分都集中在人的前半生。35歲之前,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當我們是學生時,要和家人商討是讀普通學校還是入讀名校;臨近大學畢業,我們要進行考研還是工作的抉擇;走上社會了,我們要考慮是找份符合個人興趣的工作還是找份體面的工作;還有我們的終身大事,該娶一個什么樣的老婆,該嫁一個什么樣的老公,在感情和面包之間如何選擇……凡此種種,35歲以前不打好基礎,不做好選擇,35歲以后將抱憾終身。其實,這些對我們人生的成敗影響深遠的大事背后都隱藏著一定的經濟學規律和法則,甚至就連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與經濟學有著莫大的關聯。用經濟學的原理來反觀我們的生活,其實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經濟學樂園里,人生時時皆經濟,生活處處皆經濟。
正當各種經濟現象及經濟規則在我們身邊交錯上演時,真正能全面了解經濟學常識并讓經濟學常識為己所用的人卻為數不多。35歲之前的人或許都經歷過或看到過這樣一些情景:帶上密友去相親,結果促成了密友的一段姻緣;領導明明有意提拔自己,不知道為什么卻提拔了剛來不久的同事;覺得歲數不小卻一事無成,懊悔于曾經荒廢的美好時光不能自拔;忘了帶錢,樓下的小販不允許你先帶走西瓜再把錢送來……為什么你被密友取代?為什么你會輸給新同事?后悔有用嗎?小販為什么如此不信任你?這些謎底都能在經濟學中一一揭開:你不懂得你和密友各自的比較優勢;你沒有算清楚職場的替代效應;你不知道過去的事情就是覆水難收,屬于沉沒成本;你不清楚小販和你在進行一次性博弈……因此,要更深刻地了解那些存在于我們身邊的、關乎我們幸福和成功的生活現象背后的本質和真相,以便讓我們在面臨某些問題時能夠更加睿智,不懂得一些經濟學常識是不行的。
35歲之前的成年人,作為家庭的頂梁柱,社會的中流砥柱,更應該懂點經濟學。懂得一些經濟學常識,可以幫助我們在生活中輕松地做出決策,過上有清晰思路的生活,游刃有余地應對龐雜生活中的問題,在日常消費中更加精明、在戀愛婚姻上少走彎路、在人生大事的決策上更加理性……正如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經濟學知識是每個人都需要懂得一點兒的一門學問,只有那些準備上荒島去開荒且不與外界社會來往的人,學習經濟學才會成為多余的事。”
為了幫助廣大迷茫的讀者朋友擺脫“經濟盲”的狀態,在日常經濟生活中更加得心應手,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更好地理解國家經濟政策,學會分析經濟形勢,我們特別精心編寫了這部《35歲前要活學活用的經濟學通識》。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經濟學的本質、經濟學獨特的思考方式以及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進行了系統而深入淺出的講解,并通過大量的年輕人生活案例,從日常生活、教育、職場、消費、投資、管理、人際關系、婚戀、家庭、社會文化等方面,全面剖析了經濟學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經濟學規律對生活的巨大作用,幫助廣大讀者掌握經濟學的精髓,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用經濟學的視角和思維觀察、剖析種種生活現象,指導自己的行為,并由此在35歲以前做好人生投資,為35歲以后的人生鋪平道路,奠定成功人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