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20章 注釋
- 第19章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 第18章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修改稿)》修改意見的報告
- 第17章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 第16章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
- 第15章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
第1章 序
我國剛剛通過的《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標志著我國民法典的編纂工作順利展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在2017年3月8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就《民法總則(草案)》作說明時指出:“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編纂民法典是對現行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纂一部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協調一致的法典。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科學整理;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編纂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愿。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1979年第三次啟動,由于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備的民法典條件還不具備,因此,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采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2003年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又先后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等。由此可以看出,1979年以來我國民事立法是富有成效的,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民事法律規范體系,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較好的法律基礎和實踐基礎。現在,編纂民法典條件已經具備。”這兩段話非常清楚地定義了“編纂民法典”的含義,非常準確地總結和評價了我國民法典起草的歷史情況。
應該說,民法典的起草,尤其是我國民法典的起草模式,并非是哪一個學者或者個別立法參與者的作品,而是一個“集體作品”,因此,每一個人的評價都是不同的。我聽到最多的是與《民法通則》的承繼關系,柳經緯教授對此有專門的評論文章,江平教授也有相似的評價。在這本書中,我們對此就不再展開討論了。但我們希望,未來在協調各編的關系時,作為“公因式”的民法典“總則”還是能夠按照“總則”的規范來思考。
我們在對《民法總則》進行解釋時,力求將條文所表達的客觀意思清楚地解釋出來,以便于大家理解和準確適用。在進行文本解釋時,我們堅持“客觀解釋原則”,即重要的不是在立法中“誰說過什么”,而是“條文表達出了什么意思”,即看一個沒有參與立法的人是如何理解一個條文的真正意思。盡管“主觀解釋論”有很多的理由,但其很容易將法律的適用引向分歧,不利于法律的準確適用。另外,在我國民事立法中,有很多不是“規范”的規定,而是“倡導性”的條款。按照立法技術來說,這些條款是不能規定在民法典中的,因為法典應該由“規范”構成,而不是由“原則”這類規定構成。例如,在西方的民法典中,基本上不規定所謂的“基本原則”,它們所謂的“基本原則”,是從規范中“引申”或者“總結”出來的。為此,在我國民事立法中,對所規定的“基本原則”如何規范適用,對其應用價值如何具象解釋便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民法總則》第9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該條規定的原則在實踐中如何應用?對其能否解釋為:一個民事法律行為不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時就是無效的?對此還有待商榷。另外,《民法總則》第7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在該條規定的“應當遵循誠信原則”中,是否還應該包括“秉持誠實,恪守承諾”?如《瑞士民法典》第2條規定:“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以誠信為之。”對于諸如此類的原則性規定,我們在條文具體適用的解釋時,頗費思量。當然,還有一些制度的建立在立法過程中爭議較大,如法人的整體框架結構——以什么樣的法人分類來構建中國的法人制度。對此,我在參加立法過程中,曾以書面形式對“營利法人和非營利法人”的法人分類提出過不同意見。所有這些,我們也在解釋中作了相應的說明。
在本書中,我們對《民法總則》所作的解釋,乃結合我國的立法背景、學理和司法實踐中的司法解釋和判例規則而為之,并力求貫徹“簡潔、明了、實用”的原則,以希望對《民法總則》的理解和適用有所助益。我為此也做出了相應的努力,但能否達到這樣的目的實在不敢妄言,還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李永軍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