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出版說明
《子不語》,清代袁枚所撰。
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年輕時就很有才名。乾隆初年舉博學鴻詞科不第,不久中進士,授庶吉士。后出知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縣,有政績。年方四十即辭官告歸,筑園于江寧小倉山下,號隨園,放情聲色,以吟詠著作為樂。為人放達,不拘小節(jié),能文工詩。詩主抒寫性情,倡“性靈說”,不滿于儒家的“詩教”,對儒家經(jīng)典和程朱理學也頗多微詞,著作有《小倉山房集》《隨園隨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
《子不語》,又名《新齊諧》,是一部筆記小說集。凡三十四卷,正集二十四卷七百四十五篇,續(xù)集十卷二百七十七篇。“子不語”,系出自《論語》“子不語怪力亂神”。袁枚在《自序》中亦說:書成,初名《子不語》,后見元人說部有雷同者,乃改為《新齊諧》云。“齊諧”,語出《莊子》“齊諧者,志怪者也”。均可見出,本書是一部作者刻意為之的志怪集。一方面,可見其受蒲松齡《聊齋志異》的影響;另一方面,亦借以進一步傳達其性靈之說。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本書有較為中肯的評價:其文屏去雕飾,反近自然。然過于率意,亦多蕪穢,自題“戲編”,得其實矣。
本書版本較多,有乾隆五十三年隨園自刻本、嘉慶二十年美德堂刻本、民國三年上海錦江書局石印本等。此次整理,以隨園自刻本為底本,校以他本,改正了若干錯訛。為普及本故,不出校記。又考慮到本書的讀者群,故刪去若干篇目,僅保留篇題。疏失在所難免,祈請讀者指正。
浙江古籍出版社
二〇一六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