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緒論 關注新變化,迎接新挑戰

一 系統研究新世紀以來國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變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2001年我國開啟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至今已有10余年時間。在此期間,新課程改革有力地推動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和進步,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也得到了多方面的認同。[1]同時,在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不斷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改革的進程過快,教師不適應[2],課程目標分類不合理[3],教材組織不夠連貫和嚴密[4],評價考試制度不配套,資金投入不足,等等;也給各方面帶來了一些困惑,如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減輕學生負擔,結果卻是教師、家長、學生都覺得負擔增加了;新課程改革的本意是要提高課程的地域、學校、學生的適應性,給教師、學校賦予一定的課程權利,但結果是學校、教師不愿接受這些權利;等等。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還引起了學術界的理論爭論,在本次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知識觀、課程觀、評價觀、教師觀等方面都出現了激烈的爭鳴。[5]

針對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這些問題、困惑和爭論,幾乎在課改推進的同時,人們就開始了研究和反思,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著述也很豐富。在我們看來,這是對新課程改革進行認識和反思的一個方面。實際上,針對新課程改革的研究和反思,可以從更廣闊的多個層面來認識。比如,可以通過對新世紀以來國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進行研究,來分析和認識我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通過對國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系統比較來探討我國課程改革應采取的對策。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性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在迎接21世紀曙光到來的時刻,世界各國更是把課程改革看成是國際競爭的核心力量。他們未雨綢繆,競相啟動課程改革。從相關資料可以看出,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世界各國就開始了世紀交替時刻的課程改革。進入21世紀以來,他們不斷調整課程改革的目標、內容、結構以及評價,以期不斷適應各方面發展和變革對教育及其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我國新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有著廣闊的世界背景,在制定改革的方案和策略時已經參考和借鑒了世界各國的經驗。時間在延續和變化,改革在繼續和發展。當今世界已處于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的境遇。我國的改革和發展離不開對世界的了解,課程改革同樣如此。各個國家進入新世紀以來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究竟呈現了什么樣的變化,有什么樣的新特點,我國新世紀課程改革的問題、困惑和爭論是否在其他國家也出現了,等等。這些問題對我國正在深入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無疑是有重要參考意義和借鑒價值的。在探討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問題時,必須深入研究國外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并在系統研究和深入比較各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礎上,為我國課程改革提供必要的對策。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文化差別較大,統一的課程改革方案顯然是不合理的。在研究和探討世界各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經驗時,可以有意識地關注與我國相應地域類同的國家課程改革的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吸取有益的經驗,從多樣性、差別化中尋找啟發。

二 新世紀以來國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特點

通過對世界主要國家新世紀以來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資料進行梳理,發現他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全球視野,本土出發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推進,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社會和終身學習的時代已經來臨,各個國家的發展日益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之中。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使得各個國家在謀劃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略時,首先考慮的是國際視野,力求在改革的目標方面著眼于全球化的人才質量背景。英國教育和科技部針對5—6歲年齡組課程提出,“它應隨著外部世界對學校要求的變化而變化”。2006年,布什總統在《美國競爭力計劃——在創新中領導世界》一文中指出:“美國的經濟是卓越的,但我們在動態的世界經濟中不能自滿得意。我們正面臨著新的競爭者,如中國和印度,而這造成了不確定性。”[6]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美國學生的競爭對手不再是美國其他州的學生,而是中國、印度以及韓國的學生。他指出,要想長期處于世界強國之林,就必須根據國際形勢進行教育的改革,以應對國際競爭的壓力。[7]這些都是在國際視野方面的突出反映。

(二)改革的系統性、全面性

由于課程改革已成為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持續進行以及經驗積累,課程改革理論的日益進步和成熟,使得課程改革不再成為一時之興致。各個國家的課程改革有了系統的設計,不再局限于課程的某一個方面,而是從改革的理念、改革的目標、改革的內容、改革的策略、改革的結果分析等,都有了全面的設計,并且能夠根據各自的實際靈活處理。課程改革實踐的復雜性、多樣性得到了各國的認同,具體改革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成了改革的重點。

(三)改革的持續性

改革沒有一勞永逸的,總是隨著世事的變化而發展。縱觀新世紀以來各國的課程改革,始終處于不斷的發展變革之中,總是針對前一個階段的不足和問題提出新的思路和對策,改革在持續、在進步。比如,新世紀以來,美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側重于對課程實施的保障,以保證每一個孩子無論貧富、種族、文化背景差異,都能得到優質的教育,于是小布什政府出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奧巴馬出臺的《改革藍圖》又針對《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的實施瓶頸做了改進,如將學前教育正式納入到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體系之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強調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注重平衡各地優秀教師的需要,將優秀教師公平地分配于每個學校;等等。日本2002年開始實施新的《學習指導要領》,刪減了課程內容,壓縮了課時,擴大了學習范圍,更加重視國際化和信息化的課程等。隨著課程的標準和要求降低,日本學生開始出現學力下降的現象。2008年,日本又出臺了新的《學習指導要領》,增加學習時間和課程內容,減少綜合學習時間,使教材變得更厚,更加重視基礎知識學習的“學力教育”。各個國家的課程改革都在持續發展之中。

(四)課程目標面向全體,追求高質量

如果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注重于精英教育,那么進入新世紀以來,各國的課程改革則轉向了公平,開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美國在這方面的表現最為典型,比如出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要求使教育適用于教育系統中的每一位學生,以保證所有學生,不論年齡、性別、文化背景等差異,都能平等地獲得當代社會生活必需的知識和技能。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也向教育的高質量提出了要求。英國課程改革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教育成就水平,使學生的道德、文化、智力和體制得到全面發展,把學生培養成健康、有活力、有探索力的新一代。韓國新世紀課程改革著眼于學生個性和能力的全方面發展,并且面向每一個學生,在追求國家水平的共同性課程的同時,關注地區、學校、個人水平的選擇性教育課程,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俄羅斯于2000年頒布《聯邦教育發展綱要》,指出“綱要的主要目的,是在俄聯邦所宣布的教育優先的基礎上,使教育系統的發展有利于造就和諧發展的、有社會積極性的、有創造性的個人,并使教育系統成為經濟和社會進步的因素之一獲得發展”[8]。2004年,俄羅斯又頒布了《關于小學、中學與高中普通教育國家教育標準(聯邦部分)》,確保所有公民接受高質量教育的平等機會。由此可見,各國在追求公平、追求質量方面是一致的。

(五)重視課程結構的變革

課程結構決定了課程的功能,決定了學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新世紀各國課程改革十分重視課程結構的變革,力求通過課程結構的優化實現學生的良好發展。各學科、道德教育以及特別活動是日本基礎教育課程的三大領域,2003年又增設了綜合學習時間,變為“四大領域”。新世紀日本課程結構表現出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結合、學術型課程與非學術型課程結合以及重視活動課程等特點。日本正在努力改變課程結構偏學科和缺活動的弊端,體現出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英國以國家課程為紐帶,努力實現課程之間的溝通和綜合平衡。英國課程結構由核心課程和基礎課程組成,核心課程即數學、英語和科學三門課程,基礎課程包括信息和交流技術(ICT)、現代外語、宗教教育、歷史、地理、美術、音樂、設計與藝術、體育和公民,共12門課程。升學與就業指導、人格培養、健康教育都作為橫跨各門學科的學習主題。社區活動、勞動體驗等活動課程也被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新世紀韓國課程改革加強了課程的縱向和橫向聯系,強調學習內容的連貫性,形成整體的課程體系;規定學科群,強調了課程的綜合性;引入學年組,加強集中學習;明確學時分配,采用學分制;促進學生習得整體性的知識觀和世界觀,減輕學習負擔。[9]

(六)強調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綜合化和終身化

課程內容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要素。新世紀各國課程改革在這個方面突出強調了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綜合化和終身化。2007年,英國發布了一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報告——《2020愿景:2020年教與學評議組的報告》,要求課程需適應每個學生的需要,教學方式應該多樣化,加強學生的個性化學習。[10]即強調課程內容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為學生日后的生活和學習做準備。俄羅斯從小學二年級就開設信息和信息技術課,初高中開設通識教育(經濟和法律)、生活安全課和自然科學等課程,整個課程體系都體現了務實性,關注學生生活和社會需要,及時更新課程內容,為學生未來選擇生活和職業的道路做充足的準備。[11]加拿大是世界上信息技術發展較為迅速的國家之一,從1999年起,就在中小學開展了范圍空前廣泛的信息與通信技術教育。信息技術幾乎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計算機已成為加拿大課程改革的重要工具。[12]

(七)重視教師的參與和培訓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具體執行者、參與者,教師對課程改革的認同程度、接受程度會深深影響到課程改革的實現效果。新世紀以來,各國的課程改革都非常重視教師的作用。美國《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要求到2005—2006年學年結束時,美國每一間教室的教師都是“高質量的”。所謂“高質量教師”是指教師必須通過州頒發的全職教師資格證書或通過所在州的教師執照考試。奧巴馬政府在《改革藍圖》中除了繼續實施提高教師質量的政策之外,還將優秀教師公平地分配于每個學校。在教師聘用方面,設立新的“教師服務獎金”,并為在職教師提供高質量的、具有選擇性的學習項目。英國在《教學的重要性:2010學校白皮書》中,提出“賦予教師更多的權利,保證教師的合法權益”,將教師的課程參與權利等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

總之,新世紀以來國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理念、目標、內容、策略等方面都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我國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進行了10余年,有些方面也在不斷的變革發展之中,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正在修訂過程之中,教師培養與培訓形成了體系,等等。因此,應及時認真地研究和學習新世紀國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變化,以對我國的課程改革的深化提供參考和借鑒。

(和學新)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9-04-19 10:08:39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凭祥市| 安顺市| 贵港市| 疏附县| 西和县| 新兴县| 诏安县| 德惠市| 北京市| 普兰县| 旌德县| 青铜峡市| 秦安县| 永州市| 宜丰县| 平罗县| 阳信县| 遵义市| 独山县| 怀远县| 五指山市| 嵊泗县| 六盘水市| 朝阳县| 湘潭市| 灵寿县| 蒙城县| 石台县| 芜湖市| 灌云县| 潢川县| 龙州县| 祁东县| 黔东| 屏东市| 迁西县| 札达县| 邹平县| 静乐县| 武清区| 贵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