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理·芒格的投資邏輯
最新章節
- 第10章 巴菲特眼中的查理: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成人類的古板老頭
- 第9章 芒格格柵理論:理論要集百家大成,投資要成一家之言
- 第8章 投資速成須知:記住,簡單與容易從來都不是一碼事!
- 第7章 群居動物的死穴:當你抱緊金錢時,聲譽卻在人生最大的風險中掙扎
- 第6章 投資是數字游戲:1美元的面包與100萬美元的斥資同樣值得思考
- 第5章 勤學的秘訣:當你不斷問“為什么”的時候,你就得到了更多答案
第1章 前言
說到投資界的大佬,世人皆知沃倫·巴菲特,當然也有人會注意到一直在他身側的人——查理·芒格,這是一個在股東大會上時而沉默,時而插話的有趣老頭。2018年,他已經94歲了,卻仍舊是一副精神矍鑠的樣子。芒格與巴菲特相識已經59年了,在前16年間,二人從未有過任何商業中的交集,但仍舊保持著密切的聯系。雙劍合璧之后,二人成了商業伙伴,但更保持著老朋友之間的情意。
在商業活動中,所有的投資項目都是二人商討之后的結果。那些震撼世人的經典投資案例,絕大部分來自于芒格的決斷。巴菲特掌握著聰明,而芒格卻掌握著正確。于是,芒格的投資思想成就了一代股神巴菲特,而他自己卻隱于幕后,隨著巴菲特的深刻而逐漸淡化。但這就是他想要的結果,芒格是一個低調之人,他并不希望自己被太多人關注。以至于當有人打算為他寫一部傳記之時,他開始的態度是拒絕的。因此,很多人將芒格稱之為“巴菲特的幕后智囊”“巴菲特最后的秘密武器”。
對于投資活動來說,一個比較通用的原則就是“成本低,利潤穩”。一直以來,巴菲特都在堅持這個原則,所有的投資項目首先要從價格入手。芒格來到巴菲特身邊之后,發現這些項目所能帶來的多是短期利益,并無法形成長期發展。于是他開始規勸巴菲特著眼于那些優質企業,將投資目的放到長期利益當中。巴菲特采納了他的想法,隨著陸續持股藍籌印花、喜詩糖果、可口可樂,巴菲特在投資界的名聲逐漸響亮起來,二人所掌控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也成為全球知名的保險和多元化投資集團。
巴菲特與芒格存在諸多相似之處,芒格的女兒曾說:“沃倫與父親非常相像,他們的聲音與思想都非常接近。而且他們總是靠的很近,即便身居兩地,也會不停的打電話。”
其實,二人的性格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如果說巴菲特是一個大眾所常見的“正常”投資者,那么芒格就會被附上固執己見、任性、魯莽的標簽。但即便如此,巴菲特仍舊表示:“查理是我能找到的最佳搭檔。”
芒格給人的印象可以用有趣和固執來形容,他曾經在劃船釣魚的過程中弄翻船,差點淹死巴菲特;他也曾耗資600億美元,只為建造一艘心血來潮的巨輪;他作為一個擁有8個子女的父親,卻對美國的反墮胎法提出了抗議……他不喜歡打招呼,有人認為他沒禮貌,其實他那失明的左眼根本注意不到別人;他在會議上總愛打斷巴菲特來插話,有人認為這是他的幽默,其實他只是在向大家強調一些處世態度和投資思想;他喜歡釣魚和打牌,這確實是適合老年人的愛好,而正是這些愛好為他的投資活動引申了道路。
芒格對于釣魚和劃船總是有著深切的情感,與子孫們釣魚也成為了他晚年生活的主要娛樂活動。他時常把釣魚比作投資,認為二者很像:“我釣魚不是為了吃,純粹是娛樂,所以我不會貪心,釣到一條就心滿意足了。其實投資也一樣,這是一個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活動,所以‘貪多’是顧不全大局的。”芒格饒有興致地說道。
芒格在釣魚的時候,還會遵守兩個原則:其一是要在有魚的地方釣魚;其二是謹記第一條原則。他表示:“即便你的垂釣技術登峰造極,在一個沒有魚的地方也毫無用武之地。生活是一場持久賽,重要的是堅持和竭盡全力。如果你活得夠久,便會遇到更多的機遇,這時候也不要貪多,抓住一個就很好了。倘若你懂了我說的話,相信在投資活動中也能獲得可觀的成績。”
耄耋之年,芒格閱歷豐富,因此他活的也很明白。他從不會去觸碰自己不懂的東西,就像不知實情不會妄加評論一樣,若真要去觸碰一番,也會提前去弄懂它。因此,芒格一生都酷愛學習,尤其是讀書,就連在旅途中也會隨身帶一本,報紙、雜志更是家常便飯。他讀書往往是有目的性的,他很少去想自己想要什么,而更多的去關注自己尚未擁有什么,隨后便會有針對性的去補充知識。這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范圍,如果說巴菲特很專業,那么芒格則是很博學。
雖然芒格與很多成功人士一樣站在了金字塔的頂端,但是芒格追求的不僅僅是財富,他還有著作為商人所難得的社會責任感。在芒格的投資項目中,總會出現一些公益事業的身影,芒格會向對待一般的投資項目一樣去經營公益項目。關于公益項目,芒格的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教育、醫療,以及生育權之上。那艘數百億美元的巨輪也被他拿去做了公益事業。
在世人面前,芒格與巴菲特坐在一起,前者總是沉默寡言的。很多時候,都是巴菲特一個人在演講,當演講完畢之后,他就會轉頭望向芒格:“查理,你有什么要補充的嗎?”這時候,芒格僵硬的身體終于出現了一絲“動靜”,隨后便拋出一句“沒有什么需要補充的”而結束演講活動。
但芒格偶爾也會在會議上發表演講,雖然他說的不多,可能是“物以稀為貴”吧,他說的一小段往往是“濃縮”出來的觀點,因此總能獲得聽眾的青睞。因為不常開口,所以芒格所表述出來的觀點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而必須傳達給聽眾的,他很清楚自己所代表的社會價值觀在整個商業社會中并不是那么普通。
相比其他成功人士,芒格并不是很富有,他以自己的方式經營著自己的生活,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了平靜而富足的日子。他并不熱衷于表現自己,相反他更愿意躲在幕后。在他看來偏暗的燈光和低調的生活更具備安全感,至少他比較自在。所以,芒格沒有被“億萬富翁”的頭銜所累,他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樂趣。
一個人的性格和處世智慧可以在他的日常言行中體現出來,作為一名投資家,芒格將這些生活哲學融入到了投資活動當中,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投資活動,你都可以從中獲得更好的決策。本書致力于介紹芒格的投資活動,由此引申出他的“人生智慧”,就此幫助行進在投資路上的人更快地擁抱成功;也為生活在投資領域之外的大眾帶來更快樂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