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了,柏林(奧斯卡獲獎電影《歌廳》原著)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獻給
約翰和比阿特麗克斯·萊曼[1]夫婦
本書所收的六篇作品大體構(gòu)成一個敘事系列,現(xiàn)存內(nèi)容只是原有材料的一部分,原計劃寫成一部由松散片斷構(gòu)成的長篇小說,用以描述希特勒上臺前的德國,曾擬命名為《遺蹤》,但對這套散漫的日記與速寫而言,那名字有點大而無當。
讀過《諾里斯先生換火車》(在美國出版時名叫《諾里斯先生的最后信息》)的人可能注意到,那小說里的某些人物和情節(jié)與我在本書所記敘的有某些交叉或抵觸。比如薩莉·鮑爾斯就有可能在施羅德小姐的套房樓梯上碰見諾里斯先生;而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某天晚上也肯定會發(fā)現(xiàn)威廉·布雷德肖[2]先生躺在他的床上睡著了。道理很簡單:諾里斯先生的冒險活動原本是《遺蹤》的一個部分。
不能因為我把自己的名字給了作品敘述中的“我”,讀者就可以想當然地認為這就是自傳作品,或是把書中人物往現(xiàn)實人物頭上生搬硬套。“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只是腹語者為方便而設(shè)置的傀儡[3],不是別的。
第一篇《柏林日記》、《諾瓦克一家》和《蘭道爾一家》曾在約翰·萊曼的《新作》上發(fā)表,其中《柏林日記》、《諾瓦克一家》和第二篇《柏林日記》又在萊曼為企鵝出版社所編《新作》上發(fā)表過。《薩莉·鮑爾斯》最初是霍加斯出版社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的。
克·伊
一九三五年九月
注釋
[1] John Lehmann(1907—1987),英國詩人、小說家、出版家。他所主編的《新作》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至整個四十年代對英國文壇產(chǎn)生過深刻的影響。本書的主要篇章最初就是在《新作》上發(fā)表的。
[2] William Bradshaw,這也是作者的名字的一部分。本書作者的全名是:克里斯托弗·威廉·布雷德肖·伊舍伍德。
[3] 腹語是西方的一種雜技,說話人的聲音似乎來自遠處,或另外一個人。遠處那人就是他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