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MO2017:《三聯生活周刊》的觀察與態度
最新章節
- 第13章 Memo more…(3)
- 第12章 宇宙 科技與想象:未來考古學
- 第11章 身體與城市:未來醫學
- 第10章 中國人從哪里來?來自DNA的證據
- 第9章 Memo more…(2)
- 第8章 敘利亞2017:戰爭與和平
第1章 出版說明
十年前,美國《紐約時報》曾刊登一篇文章,題為《美國報業的生與死》,探討新媒體對報業的沖擊。近幾年,尤其是近一兩年,新媒體對國內許多報刊造成的不僅僅是沖擊,而是真正的生死體驗。剛剛轉過年,又有不少報紙宣布停辦。對包括《三聯生活周刊》在內的傳統媒體而言,嚴冬不會輕易過去,而且還在加劇。不過,盡管不得不隨時做出一些改變,《三聯生活周刊》仍然堅守著自己的辦刊宗旨,在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提供一個有深度的思考。尤其要向讀者諸君表示感謝的是,在你們的大力支持下,《三聯生活周刊》的發行量不僅未出現斷崖式崩塌,而且訂閱量還穩中有升。
與此前各年一樣,《Memo 2017》匯編《三聯生活周刊》2017年重要報道而成。去年周刊制訂了一個新的發展愿景,即聚合文化與生活,貫通中國與世界,具體就是“文化自信養成,生活方式提升,以全球為格局重塑價值觀”,2017年,周刊就是在保持原有特色的情況下圍繞著這一愿景布局的。2017年對我國來說是極不平常的一年,出臺了許多影響深遠的重大舉措。新區雄安向世人展現了中國式偉大夢想,當然這一夢想要想實現也面臨諸多的挑戰;與此相應,北京的一些新規如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自然也是我們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當然,作為一本以文化和生活為主旨的非政治性刊物,《三聯生活周刊》的報道和解讀意在從多角度提供思考,權供資鑒。也與刊物的風格和傳統有關,財經也是刊物的重點欄目,有過多篇報道,分析了去杠桿時代資產配置狀況,力求找準這一讓人有些看不懂的時代的理財之道。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啟動,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期盼已久的好事,但是生育二孩會在經濟、醫療、教育等方面給個人和社會帶來諸多問題,我們個人和國家、社會做好準備了嗎?
在國際方面,2017年同樣是不平凡的一年。暴恐、難民事件仍在發酵,而特朗普出人意料獲勝后執政第一年種種讓人見怪不怪的政策,不僅影響到美國自身,也對中國、俄國和世界大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他的政策甚至可能對世界環境的治理帶來動蕩,尤其是美國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之后。在可能的情況下,《三聯生活周刊》的記者都去一線進行了采訪,這些報道反映了周刊對世界的看法。當然,動蕩不安的世界還有多個熱點,如敘利亞問題,停火已至,和平仍遙遙無期;加泰羅尼亞獨立公投,對歐洲的價值觀和國家理念形成重大挑戰。南亞既是我國的近鄰,也是影響世界的一大因素,今年周刊重點關注了印度的轉型。
2016年周刊特別關注了新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以李世石在圍棋對奕中慘敗給AlphaGo這一事件顯現的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2017年繼續對此予以關注,并重點討論了未來醫學和跨境醫療;介紹了人類對外星尤其是銀河系和太陽系的新認識,關注了人類未來的命運。與此相關,周刊重點報道了中國人從何處來這一與我們自身密切相關的問題,分析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品《千里江山圖》何以獨步千載;無現金社會正在向我們大踏步走來,新零售格局初具;網劇正在逼迫中國影視業進行第二次變革。中國將發展到何種程度,世界將呈現什么樣的新格局,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