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賢襲人嬌嗔箴寶玉 俏平兒軟語救賈璉

回到文本

《紅樓夢》已經講過二十回了,我們這種讀小說的方式,有的朋友習慣,有的朋友可能不太習慣。如今,《紅樓夢》已經被發展成所謂的“紅學”,作為一門學問,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這本書。因為任何一本好書,都包含非常豐富的生活史資料,嚴格說來,它比真正的歷史要豐滿生動得多。西方現代文學中有個概念叫“回到文本”,對我們來說,這個“文本”就是《紅樓夢》本身。紅學研究者所做的各方面的考證,不能說沒有意義,可是它會越來越遠離文本,所以,我們的閱讀原則是始終忠于文本。

我想,把《紅樓夢》放進任何文學領域,它都是一部最好的小說。因為它作為小說的理由太充分了,任何時候讀它都會感到快樂。很多人認為一本書讀完以后,總該有點人生的領悟吧。如果你是抱著這個目的去讀《紅樓夢》,那么只一個“空”字就夠了。那為什么我們還要在讀了這么厚的一本書后,才來領悟這個“空”字呢?那是因為文本本身讓我們得到的不只是領悟,它呈現的是作者對生活的執著、眷戀和不舍,這些描繪最后讓你領悟的可能是“空”,可是這些執著、眷戀和不舍到底是什么?作者一生中接觸過的女性為什么會給他留下如此多的記憶?他把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這才是《紅樓夢》令那么多人著迷的真正原因。

其實,我覺得《紅樓夢》的作者對人生的愛非常深,如果一個人對人生沒有深愛,絕不會這么仔細地去描繪一件衣服、一盤菜。至于領悟到生命是“空”,是“繁華若夢”,那是后來的事。我常想,作者如果再活一次,他可能還會這樣去寫。熱愛生活,是作為小說家的第一要件,如果大家去讀法國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就會更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其中對生活細節的描摹,會讓你覺得作者曾經真正地生活過。相對于這些作者,我們對待生活就沒有那么認真過,這種“認真”是指作者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記錄了一件衣服、一盤菜的制作過程中凝聚的心血和心思。這些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被忽略的東西才是所謂“文本”真正迷人的地方。

拒絕長大的寶玉

我一直強調《紅樓夢》寫的是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小女孩的故事。他們的很多心性、情緒,是成年人無法理解的。寶玉是個拒絕長大的男孩,成長是他生命里面最大的痛苦。其實,幾乎青春期的孩子身上都有拒絕長大的因子。這一點在男孩子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因為長大對他來講等于是“第二次臍帶的剪斷”,這是跟母親精神上的脫離,此時他會有一種依戀與不舍。寶玉之所以會選擇跟女孩子在一起,是因為這些女孩子都疼他。在二十一回里史湘云來了,跟林黛玉一起住,于是寶玉就一直賴在林黛玉的房里跟她們打打鬧鬧。我想大家都有過這種經歷,在初中或者高中學校組織郊游的時候,晚上大家根本不睡覺,一直在那兒亂聊,現在你肯定忘了當時都聊了些什么,其實就是喜歡大家擠在一起的感覺。

接下來就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情況——襲人吃醋了。襲人是寶玉的貼身丫頭,既像姐姐,又像媽媽。我常常提醒很多母親,在你的孩子長大的時候,你一定會因為失落而受傷,因為他要開始往外跑了。二十一回前半段講的就是襲人的這種失落。

這其中有非常多的細節很重要。湘云洗完臉,丫頭想把洗臉水倒掉,寶玉忙說,我就用這個水來洗。表面上看,他的借口是不要再費事了,可如果從心理學上說,這一段另有深意。他眷戀的是湘云用過的水中的體香。不細看的話,你根本無法理解作者的意圖。作為一本小說,作者寫的是人性,寫小孩子對于異性同伴身體的眷戀,通過嗅覺、觸覺來感受同伴的存在。

眷戀兩小無猜的童年

洗完臉以后寶玉又拜托湘云幫他梳頭,湘云不干,寶玉就一直磨,寶玉磨起人來,誰都很難拒絕。小男孩、小女孩在一起時常常會拿彼此的身體當玩具,我們小時候扮家家酒就是這樣子,你玩我,我玩你,一個頭發就可以玩半天。

看到這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比如賈政會覺得這個男孩沒出息。我的反應是,寶玉特別想要回到童年,對他來講那些記憶特別美好。在他看來人一長大就不快樂了,成人世界太世故,要接受社會種種的規矩。如果你讀《紅樓夢》這一段時會感動,就說明你還童心未泯。從社會的角度看,寶玉絕對是病態。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寶玉是眷戀童年。

我常常想,如果一個畫家去畫寶玉,這個十幾歲的男孩的模樣一定很有趣,現在電影、電視里看到的都跟書中的描寫不太一樣。八根辮子梳上去,一個大辮子在后面,辮子上有四顆珍珠,底下有一個黃金墜腳,作者寫得很細。梳著梳著,史湘云說:“應該有四顆珍珠,怎么變成三顆,這一顆跟其他三顆不一樣。”寶玉說掉了一顆。那史湘云就說:“不曉得給誰撿了去,真是便宜了他。”這些部分不細看就不知道,兩個孩子的對話中有很多再也找不回的童年記憶,有點像那顆丟了的珍珠。作者為什么在這里會寫掉了一顆珍珠?其實這其中有生命的遺憾。

作者在這里不是在描摹生活的細節,而是想借這些細節表現寶玉眷戀童年的哀傷,大人的世界對他來說是一個偽裝的、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意圖的世界。可是誰都知道我們必須要長大,就像我們在讀《小王子》時常會感嘆我們失去了很多天真爛漫的東西,可日復一日你就會覺得那是合理的,有一天你也會用這樣的方法去教訓你的孩子跟學生。其實,如果長大注定是一種痛苦的話,為什么不能在文學里留一個角落,讓這個“不長大”得到一點點尊重,盡管它最終是一個悲劇?寶玉其實就是一個“不長大”的悲劇,補寫的《紅樓夢》后四十回里,寶玉披著大紅猩猩氈跪在雪地里,給他父親磕了三個頭后出家了,意思是說我不配做你的兒子,因為我沒法承擔你賦予的重責大任。我自己讀《紅樓夢》時最大的感動是,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部分曾經抗拒父輩強加給我們的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為什么我們要這么沉重地去背負它?為什么不能率性地活出自己?以這樣的立場來看寶玉的所作所為,你會有更多的寬容和體貼。

真實才是真正的救贖

史湘云幫寶玉梳頭的時候,寶玉就盯住了梳妝臺上的胭脂,這是他從小養成的大家公認的“壞毛病”。如今又忍不住拈了胭脂,想往口邊送,又怕被史湘云看到,正在猶豫,史湘云“啪”地打了一下他的手說:“你這個不長進的毛病,到現在還沒有改。”其實,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一些大人不知道的隱情,我們叫作“癖”,這是一個生命里別人無法了解的記憶。如果用中性的語言來講,每一個小孩子的成長中都有別人無法加入、無法了解的部分。我有時候會跟朋友說,小時候母親喂完奶幫你擦嘴的那塊布你會留很久,因為它上面有媽媽的味道。大人肯定覺得好笑,覺得這個孩子好奇怪,你會因此不再敢抓那塊布,可是你最明白抓著那塊布就是睡得很安穩。現在的心理學有很清楚的解釋,因為那布上面有母親的氣味,讓他有安全感。

如果用心理學去分析,《紅樓夢》也是一部了不起的小說,因為它涉及的很多東西都可以拿來做心理分析,為什么寶玉要用湘云的洗臉水,要去吃那個胭脂?如果不用預設的立場去觀察,很可能是一種非常寶貴的人生經驗,也許會成為現代心理學里非常典型的個案。我覺得弗洛伊德沒有看《紅樓夢》好可惜,否則他能在里面找到不知多少驚人的心理分析啊!我們不能對《紅樓夢》做心理分析,是因為我們所謂的大人太多了。我的意思是說當你已經刻意地忘掉自己童年的成長記憶的時候,你會覺得那個心理是不存在的,會理所當然地指責那是怪癖。《紅樓夢》二十一回、二十二回、二十三回都在講寶玉的怪癖,二十三回還講到他偷看禁書。

我們都以為自己的孩子是不看禁書的,但我敢肯定所有孩子都在看。我跟很多父母說過,最好不要問你的孩子在網絡上看什么,你想,一個孩子發育之后他怎么可能對性不好奇?我在大學教書的時候,會指責一個孩子看A片,可我忘了自己在那個年齡也曾經跑到書店去偷看過《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看得臉紅心跳。我想《紅樓夢》的了不起在于它的真實,作者認定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必須被找到。從這個意義上說,《紅樓夢》是一本叛逆、顛覆當時的主流文化的書。現代小說里對青春期的描繪,包括前面講的學堂里小孩子們的性游戲都沒有這么真實,它所提供的人生經驗讓人感動。在那樣一個封建保守的時代,作者竟然這么大膽地去呈現人生的真實面貌,這是所有經過偽裝的東西都無法抵達的真正救贖。我們常常感嘆當今的教育沒有力量,因為現代教育中太多偽裝的東西。想辦法使自己重新回到那個年齡段來跟孩子們對話,才是現代教育的起點。我一直希望《紅樓夢》能夠變成我們現代教育的救贖,因為我們從中看到孩子們最真實的世界。

好的小說家是佛菩薩

下面我們讀一下原作,希望大家注意作者文字的精準,尤其是動詞的使用。現代小說講究意識流,往往心理描述一大堆,可《紅樓夢》一直在描述外部事件,所以很容易讀。但這種容易讀會讓人忽略它的心理描述,很多人說《紅樓夢》沒有描寫心理空間,其實那要看你自己的內心夠不夠敏感,如果有足夠的敏感一定能體味到作者對人物心理的描寫。

第二十回的結尾,寫到史湘云跟林黛玉在打打鬧鬧。《紅樓夢》的句子都很短,有點像今天的新聞體,短的句子很容易被記住。可《紅樓夢》本身又充滿了文學性,我自己也寫小說,最佩服的是《紅樓夢》既能把句子寫得這么精簡,又能把人物的心理變化全部照顧到。現代小說的句子長得不得了,有時候兩三行都不斷句,讀起來很困難。可你看《紅樓夢》,它只寫事件,它的節奏都是短句:“史湘云跑了出來,怕林黛玉趕上,寶玉在后忙說:‘仔細絆跌了。’”寶玉的心思全在黛玉身上,他覺得林黛玉弱不禁風,怎么能追上短跑健將史湘云,“林黛玉趕到門前,被寶玉叉手在門框上攔住”,寶玉把兩人隔開了。這里面有動作、有畫面、有三個人的空間關系。這么復雜的場景,作者用幾個句子就完全交代明白了。很明顯,寶玉扮演了一個“楚河漢界”的角色。然后勸黛玉說:“饒他這一遭罷。”

林黛玉就扳著手,這個動作我們太熟悉了,小時候打架的時候常扳對方的手。“我要饒過云兒,再不活著!”《紅樓夢》讀多了大家就知道,你把一個句子、一段對話抽出來,也能知道這話是誰講的。林黛玉身上帶有毀滅性的因子,她的話都是絕對的,她最常講的話就是“我不活了”、“死了”之類的。這種話寶釵很少講,她崇尚理性,覺得任何事都沒有那么嚴重;史湘云也不會講,她是個大氣、豪爽的女孩兒。一個好的小說家其實就是佛菩薩,他能化身為千百種人。你根本不知道曹雪芹本人究竟是什么個性,他寫到誰就能變成誰。我后來才體會到,最好的教育家也需要有佛菩薩心腸,任何一個人站在你的面前,你都能用你的心去量他的心,最好的教育才能達成。

“湘云見寶玉攔住門,料黛玉不能出來,就立住腳笑道:‘好姐姐,饒我這一遭罷。’恰值寶釵來在湘云后面,也笑著說:‘我勸你兩個看寶兄弟分上,都丟開手罷。’”寶釵圓融得不得了,永遠不表明自己的立場,你再看黛玉的反應:“我不依,你們是一氣的,都戲弄我不成!”黛玉身上有一部分是絕對孤獨的,她身上的那種孤兒的潛意識好像總是在提醒自己隨時會被遺棄。寶玉就勸道:“誰敢戲弄你!你不打趣他,他焉敢說你?”正在四人難解難分的時候,有人來傳飯,他們就一起到賈母那邊,這件事情就過去了。

寶玉的心理描寫

“那天早又掌燈時分,王夫人、李紈、鳳姐、迎、探、惜等都往賈母這邊來,大家閑話了一回,各自歸寢。”我們知道這種大家族有非常嚴格的家教,睡覺以前,晚輩要去給長輩請安。大家聊了聊天便各自回房去睡覺,“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

“寶玉送他二人到房,那天已二更多時,襲人來催了幾次”,注意,襲人是管寶玉的人,她一直在那邊催說:“不早了,要睡覺了。”可寶玉就混在黛玉的房里不肯回去。最后被催得不得已,寶玉才回到自己房中來睡,好像也沒睡多久,一大早又匆匆忙忙爬起來趕過去了。“披衣趿鞋”,指衣服和鞋子都沒有穿好。人著急的時候,根本就來不及收拾穿著,寶玉的心思全都留在那個房間里了,“披衣趿鞋往黛玉房中來時,不見紫鵑、翠縷二人,只見他姊妹兩個尚臥在衾內”。

寶玉就那樣坐在旁邊看她們睡覺的樣子,兩個人的睡相很有意思:“那林黛玉嚴嚴密密裹著一幅杏子紅綾被。”黛玉身體不好、怕冷,“安穩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卻一把青絲拖于枕畔,被只齊胸,一彎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帶著兩個金鐲子。”寶玉眼睛看到的這一切,畫面感非常強,如果我是《紅樓夢》影視劇的導演,一定會拍這種畫面,這其中有寶玉的心事。可是很多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很少拍這些,因為它沒有情節,其實這是非常高級的心理描繪。古代男孩女孩之間的界限很嚴,一個男孩子不可能隨隨便便進大家閨秀的臥房,因為他們兩小無猜,寶玉才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在此情境里,寶玉并沒有普通男人的那種性欲,只是覺得很美,表現出的只是一個男孩子的天真。接下來講到的另一個男人賈璉,則完全是情欲的描繪。相比之下,剛剛發育、正在長大的寶玉,更眷戀的是沒有性別差異的童年的單純。

寶玉見了就嘆一口氣說:“睡覺還是不老實!”史湘云是那種一靠枕頭就著,一點心思都沒有的人。“回來風吹了,又嚷肩窩疼了。”一面說,一面輕輕地幫史湘云把被子蓋上。這個動作中有很微妙的東西,它絕不是男人對女人的愛,而是一個小男孩對小女孩的憐惜與體貼。“體貼”是指身體間的溫暖與撫慰。“體貼”不是語言,也不是教訓,而是一種肌膚相親的體諒。很多時候,你對一個人最大的愛與體貼,可能就是拍拍他的肩膀,或者給他一個擁抱,這比任何語言都有用。寶玉身上就有很多這種東西,他的情感表達幾乎全是觸覺的、身體的。

眷戀童年的記憶

此時,林黛玉早醒了,林黛玉是那種比較敏感的人,經常失眠;史湘云是那種一旦睡下就雷打不醒的人。作者對每一人的界定都清清楚楚。按理說寶玉幫史湘云蓋被子,醒的應該是湘云,結果是黛玉醒了,因為她容易被驚動。黛玉“覺得有人,就猜著定是寶玉”。有沒有發現,這里寫得極好,兩個人已經默契到這種程度,“因翻身一看,果中其料”。注意這四個句子是有先后次序的,是從觸覺、嗅覺,然后再到視覺的。第三句才是“看”。黛玉就罵他說:“這早晚就跑過來作什么?”寶玉就笑著說:“這天還早呢!你起來瞧瞧。”黛玉就說:“你先出去,讓我們起來。”寶玉轉身到外邊去,黛玉把湘云叫醒。他們講了半天的話,湘云還沒醒。

等兩個人都穿了衣服,寶玉又進來了,紫鵑、雪雁進來服侍梳洗。“湘云洗了面,翠縷便拿殘水要潑。”注意下面這就是我剛剛講過的那一段,寶玉就說:“站著,我趁勢洗了就完了,省得又過去費事。”說著便走過來,彎著腰洗了兩把,你看,他連坐都沒有坐下來。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個研究紅學的人談到這個東西,這里面有不可思議的對童年的眷戀。紫鵑就遞過香皂去,說:“你怎么這樣洗臉,至少用點肥皂啊。”寶玉就說:“這盆里就不少,不用搓了。”寶玉為什么這樣說?他怕香皂掩蓋了湘云的氣味跟體香,他就要用湘云剩下的。翠縷說:“還是這個毛病兒,多早晚才改。”這就是我們剛才講的所謂的“病態”,這是一個人成長中無法忘掉的記憶。如果不從比較寬容的層面去理解的話,就會變成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嚴重障礙。

明朝人張岱在他的小品文集《陶庵夢憶》里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也就是說,人不可無癖,無癖則無情。一個人如果一直用理性處理問題,缺乏情感上的記憶與眷戀,就沒有任何真情可言。《紅樓夢》對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存在的某些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一個成熟的社會一定會對個人的癖好有所尊重。可現代社會的人不太了解這些,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以揭發某些人的癖好為榮,結果導致全社會對人性的認知和理解變得非常貧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紅樓夢》是最有啟蒙價值的一本書。

文學留下的生活細節

“寶玉也不理,忙忙的要過青鹽擦了牙,漱了口,完畢。”原來清朝人是用青鹽來刷牙的。大概在清朝的正史里,從來看不到關于早上盥洗的記錄,可是《紅樓夢》里面有。我常想,如果我們寫一篇作文,以我們早上起床以后洗漱為主題,很有可能就是最好的文學。好的文學其實就是生活細節。全是大事的文學絕對不好看,它只能講一些空洞的東西。

寶玉看到湘云梳完了頭,就走過來,笑著說:“好妹妹,替我梳上頭罷。”湘云說:“這可不能了。”寶玉說:“好妹妹,你先時怎么替我梳了呢?”注意,“先時”怎么幫我梳,是說我們以前有多好,天真爛漫、兩小無猜。湘云說:“如今我忘了。”她不好意思直接說:我們現在長大了,不可以這樣子沒有男女之別。寶玉就說:“橫豎我不出門,又不帶冠子勒子。”“冠子”是頭上的金冠,“勒子”是抹額。寶玉說,今天你幫我打幾根辮子就好了,說著又千妹妹萬妹妹地央告。大人央求一兩次也就算了,可是寶玉能千萬次“好妹妹、好妹妹”地賴皮,可見他對童年的眷戀比任何人都甚。最后,湘云“只得扶過他的頭來,一一梳篦”。我很喜歡“扶”這個字,寶玉一下變成了乖順的小孩子,他要的就是這個感覺,人跟人之間自自然然,沒有禮教,只有真情。禮教是不會把別人的頭“扶”過來的,只有真情才會。“扶過頭來”讓人感覺有一種觸覺的快樂。這些身體的動作,在人逐漸長大的過程中越來越不可能發生了。

“在家不戴冠,并不總角,只將四圍短發編成小辮,往頂心發上歸了總,編一根大辮,紅絳結住。”看到這些細節,下次大家到美發廳就又可以寫一篇作文了。大家有沒有想過,再過五年十年,我們很可能不知道以前的東西是什么樣子了,只有文學能給我們留下很多細節。我小時候看了很多遍“田單復國”,如今已不記得任何內容,因為它只關涉政策跟政治,沒有任何細節的描述,《紅樓夢》只字不提政治,它寫的全是人的生活。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夠在幾百年當中讓人一讀再讀。

湘云一面編著一面說道:“這珠子只三顆了,這一顆不是的。”這也是不得了的心理刻畫,一般人不會發現這四顆珠子有一顆不一樣,只有湘云敏感到其中一顆不是童年時的那顆珠子了。后來我再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有很痛的感覺,那顆珠子不見了,意味著他們童年的記憶再也找不回來了。此時兩個人已不是在梳頭,而是同時在做童年的夢。

寫小說是一種人生歷練

寶玉說:“丟了一顆。”湘云說:“必定是外頭去掉下來。不防被人揀了去,倒便宜他。”湘云是很容易相信人的。

“黛玉在旁盥手,冷笑道:‘也不知是真丟了,也不知是給了人,鑲什么戴去了!’”這是典型的黛玉的反應,她永遠醋兮兮的,很多疑,常有不安全感。只短短的一段對話,兩個人個性全部出來了。

發現沒有,作者一直在變,之所以能“變”是因為他的生命非常豐富。我建議大家除了寫你早上起來盥洗和到美發廳做頭發的作文,還有一個作文就是回去以后記錄你和兒子、丈夫的對話。如果你真能達到某種程度,你的語言就會變,它不再是你自己的語言,而是你丈夫跟兒子的語言,你自己也不再只是“我”,而是隨時可以變成三個人中間的一個。這個練習成功了,以后你再去看人生會完全不一樣,發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置身事外。就像《金剛經》里面講的“因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雖有關心,卻是旁觀者的感覺,具備了既可以“進”又可以“出”的自如和從容。所以說寫小說本身就是一種人生的歷練,它能改變你的生活態度。

寶玉也不回答,他對黛玉的話常常不理會。“因鏡臺兩邊俱是妝奩等物,順手拿起來賞玩”,記得嗎?寶玉才一歲的時候抓周,他爸爸擺了一大堆筆墨紙硯在他的面前,他拿的東西全部是女人的化妝品。似乎從那時起這就變成了他的宿命。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這樣,他“順手拿起來賞玩,不覺又順手拈了胭脂,意欲要往口邊送,因又怕史湘云說”。寶玉身上小孩的部分跟大人的部分在打架,他也知道這個習慣大家都說是毛病,可又情不自禁。一個成長中的孩子要經歷很多這樣的掙扎:你還沒有指責他,他就已經有感覺了。

“正猶豫間,湘云果在身后看見,一手掠著辮子,便伸手來‘拍’的一下,從手中將胭脂打落,說道:‘這不長進的毛病兒,多早晚才改過!’”一個早上,寶玉已經兩次被認為不長進。可見,人在成長中忘不掉的記憶一旦變成公認的毛病,就會成為一生的傷害。我們在指責這樣的孩子時,不太了解他心理的創傷和壓力有多大,到最后甚至會造成反彈,因為有時候指責剛好是一個提醒,讓他再也無法忘掉。

“一語未了,只見襲人進來”,主戲上演了!襲人見寶玉總不著屋,就忍不住跑過來了,結果“看見這般光景”,什么光景?就是寶玉已經梳過頭、洗過臉了,襲人非常痛苦,因為她生命的重心和所有的愛都在寶玉身上。我們知道,一旦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一離開,你就會垮掉。

襲人和寶玉斗氣

襲人很懂事,她是一定不會鬧的,就回屋自己梳洗了。這時,寶釵來了。寶釵跟襲人的性格非常像,很識大體,喜怒不形于色,可又都很有心機。此時襲人感覺寶玉被人搶走,其實寶釵也有同感,她總覺得黛玉跟寶玉之間的親密,自己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加入的。因為兩人都是落寞者,所以才會一拍即合。

“忽見寶釵走來,因問:‘寶兄弟那去了?’”剛好問到了心事上,對不對?“襲人含笑道:‘寶兄弟那里還有在家里的工夫!’”這是媽媽常常說的話,我媽媽有一陣子每天都這么說。青春期的孩子不知道為什么總是想往外跑。“寶釵聽說,心中明白。又聽襲人道:‘姊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禮節,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

“寶釵聽了,心中暗忖道倒別看錯了這個丫頭,聽說話,倒有些識見。”這里是在講寶釵的心事,她不希望寶玉跟黛玉那么親,她覺得人長大了,應該有男女的界限。為什么寶玉不喜歡寶釵?因為寶玉始終拒絕長大,可是寶釵是要長大的。在高鶚補的后四十回《紅樓夢》里,寶釵嫁給了寶玉,可是對寶玉來說,她根本就是陌生人,他從來沒有跟她分享過心事。作為妻子,寶釵只有名分,寂寞得不得了。

“寶釵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閑言中套問他年紀家鄉等語,留神窺察,其言語志量,深可敬愛。”

“一時,寶玉來了,寶釵方出去。寶玉便問襲人道:‘怎么寶姐姐和你說的這么熱鬧,見我進來就跑了?’”襲人不理他,襲人很少這樣。寶玉再問的時候襲人就說:“你問我么?我那里知道你們的原故。”這就是在鬧脾氣了,“寶玉聽了這話,見他臉上的氣色非往日可比,便笑道:‘怎么動了真氣?’襲人冷笑道:‘我那里敢動氣?只是你從今以后別進這屋子了。橫豎有人伏侍你,再不必來支使我。我仍舊還伏侍老太太去。’”好,這就是姐姐跟媽媽的那類受傷,“不再被需要”這個事實讓她悵然若失。大家試著在現實生活里讀《紅樓夢》,你會發現所有的人都在《紅樓夢》里。你會開始懂得觀察人、體諒人、原諒人。因為你會懂得人憂傷的原因是什么,他眷戀的東西是什么,這個時候你會更深切地感受到《紅樓夢》真是一本了不起的書。它用很多不起眼的小事表達人的心情和彼此的關系。這一回的回目里面有一個字是“箴”,就是勸告的意思,可是我還是希望把它解讀成襲人的失落,或者寶釵的失落。

好,我們接著讀原作,“寶玉無了主意,因見麝月進來,道:‘你姐姐怎么了?’麝月道:‘我知道么,問你自己便明白了。’”看到沒有,她們都有一點吃醋了,不止是襲人,麝月也一樣。

“寶玉聽說,呆了一會,自覺無趣,便起身咳道:‘不理我罷。我也睡去。’說著,便起身下炕,到自己的床上歪下。”“歪”這個字大家已經很熟了,“歪著”其實不是睡覺,就是靠在那兒百無聊賴。

襲人雖然在發脾氣,可是心思卻依然在寶玉身上。看寶玉半天沒有動靜,便開始不安了。襲人注定是姐姐跟媽媽的角色,雖然嘴巴上講得很強勢,心里面的牽掛自己也無法控制。“襲人聽他半日無動靜,微微的打鼾,料他睡著,便起身拿一領斗篷來替他剛壓上,只聽‘忽’的一聲,寶玉便掀過去,也仍合目裝睡。”寶玉心說:你干嗎對我那樣?我偏不蓋你的被子!我們小時候也常用這種動作表示對所有的愛的拒絕,就是你管我干嗎?我冷死是我的事!

看到沒有?襲人完全沒有放下心,寶玉也根本沒有睡著。有沒有感覺到人與人的因緣非常有趣,就是沒有什么道理好講,無論發生什么事,你總是會忍不住去牽掛那個人。等到你讀懂了人身上的這個部分的時候,一定會感受到這才是人生最難舍的,難得的是,作者把這種細微精妙的牽掛之情寫得如此細致。

寶玉生氣的細節

“襲人明知其意,便點頭冷笑說:‘你也不用生氣,從此后,我也只當啞子,再不說你一聲兒,如何?’”寶玉也覺得委屈,他完全不懂自己在那邊洗了臉、梳了頭對襲人來說竟是傷害。一個小孩子不會懂得因為自己在外邊做了某件事媽媽會多難過,就像我們小時候在朋友家吃完飯回到家,看到媽媽已經做了一桌子菜在等你,我們還很高興地說那家的菜怎么好,根本無法體會媽媽的失落。

“寶玉禁不住起身問道:‘你又怎么了?你又勸我。你勸也罷了,剛才又沒見你勸我,我一進來,你就不理我,賭氣睡了。我還摸不著是為什么。這會子你又說我惱了。我何嘗聽見你勸我是什么話了。’”寶玉是小孩,還不懂得襲人的苦楚。襲人自己又很難說清楚,只好說:“你心里還不明白,還等我說呢!”她實在沒有辦法明講“我在吃醋”,人跟人之間的很多誤解就是這樣開始的。

“正鬧著,賈母遣人來叫他吃飯”,我覺得賈母這個角色很有趣,其實她是“樹倒猢猻散”的那棵大樹,一大家子都以她為中心。常常是在大家鬧得天翻地覆的時候,賈母那邊傳飯了。

寶玉根本沒有心思吃飯,只“胡亂吃了半碗,仍回到自己房中。只見襲人睡在外頭炕上,麝月在旁邊抹骨牌,寶玉素知麝月與襲人親厚,一并連麝月也不理”。作者完全懂小孩子的心思,我們如果忘了自己小時候的行為,會覺得好奇怪,這個孩子怎么這么不講理?我們忘了自己小的時候也是這么不講理的。

“麝月只得跟進來,寶玉便推他出去,說:‘不敢驚動你們。’”這當然是氣話,“麝月只得笑著出來,喚了兩小丫頭進來。”通常這種小丫頭是不能夠進里間的,我們知道《紅樓夢》里像寶玉這種身份的主人,丫頭有很多,管臥房的是最親的,然后是外間的,還有掃院子的,一層一層分得很細。

寶玉正在讀書,“歪著看了半天,因要茶,抬頭只見兩個小丫頭在地下站著,一個大些兒的生得十分水秀,寶玉便問:‘你叫甚么名字?’那丫頭便說:‘叫蕙香。’”“蘭”和“蕙”都是有香味的花,現代人不怎么分了,古代分得很清楚,一枝上面一朵花的叫“蘭”,一枝上面好幾朵花的叫“蕙”。寶玉就問她是誰起的,這個小丫頭也倒霉,她說我本來叫蕓香,后來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寶玉道:‘正經該叫“晦氣”罷了,什么蕙香呢!’”大家有沒有發現,某天早晨起來,你覺得所有事情都不順的時候,那天碰到你的人就會很倒霉。你會沒有任何理由地給人家霉頭觸。這種人生里面的小細節,就是文學,只有文學才會碰觸你從來不曾注意過的事情。其實,生活中的每一天,你都可能給過別人臉色,或者遭遇別人給你的臉色,只是,你從來沒有注意過。今后各位再碰到這種事,就一定會明白,這個人對我這么兇,剛才一定被老婆罵了!

《莊子》是一種美學心境

寶玉“又問:‘你姊妹幾個?’蕙香道:‘四個。’寶玉道:‘你第幾?’蕙香道:‘第四。’寶玉道:‘明兒就叫“四兒”,不必什么“蕙香”“蘭氣”的。那一個配比這些花,沒的玷辱了好名好姓。’”他罵的不是蕙香,是襲人,因為襲人姓“花”,襲人在外面也聽到了。可見,人要做到《論語》里面說的“不遷怒”其實非常難,一旦你的心里不爽,你的情緒就會影響到周圍的人。寶玉“一面說,一面命他倒了茶來吃。襲人和麝月在外間聽了,抿嘴而笑”。她們在笑寶玉的孩子氣。

接下來幾天,寶玉悶悶的,不太跟這些姐妹、丫頭們廝鬧,也不怎么出去了。心情不好,就拿本書來解悶,或者寫寫字,弄弄筆墨,也不使喚眾人,只叫四兒答應。四兒這個丫頭非常聰明,知道這是好機會,所以,“寶玉用他,他變盡方法籠絡寶玉”。《紅樓夢》里面很多小細節都在講人性,連四兒這么不重要的一個角色,都有她存在的理由。《紅樓夢》看多了以后,會覺得每一個人的生存態度都很難論好壞,漸漸就對人生出悲憫和同情。

“至晚飯后,寶玉因吃了兩杯酒,面赤耳熱之際”,就是喝了酒以后的那個感覺,以前喝了酒就和襲人等人大家嬉笑,可如今冷冷清清的一個人對著燈好沒趣,想要把她們找回來,又怕她們得了意。小孩子在斗氣的時候,就是看誰能持久。他怕自己如果先賠不是,她們得了意以后越發來勸他。若要拿出做上的規矩來嚇唬她們,似乎又無情太甚。這就是寶玉,從來都是這樣提不起放不下,一點兒不像個主子,一直把丫頭們當親姐姐親妹妹們一樣待。但這正是寶玉可愛的地方,他不喜歡世間所有關于人的等級、規矩,他覺得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東西就是真心與本性,其實這是《紅樓夢》最不容易讀懂的部分,人的本性在長大的過程中會慢慢被磨損。現實生活中我們跟人的交往都帶有某種功利性,把“這是我的總經理,還是我的下屬”分得很清楚,知道和他們的關系應該怎么維持,當然,從管理學上說這沒什么錯。可是寶玉一直覺得痛苦的是,這些會讓人忘掉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東西,他要超越這些外在的限制,找回人對人的真心,寶玉就是因此而猶豫、彷徨。他覺得要罵一罵襲人跟麝月,又覺得無情太甚,“說不得橫心只當他們死了。橫豎自然也要過的,便權當他們死了,毫無牽掛,反能怡然自悅”。

《莊子》是在人落寞失意的時候最容易讀懂的書,因為現實世界里一切都是排行榜,總要分好壞、善惡、是非、真假,可是莊子卻認為完全可以平等對待這一切。莊子曾走過一個古代的戰場,看到一個骷髏頭,就拿它去當枕頭睡了一覺,那個骷髏頭就告訴他自己當年是做什么的,如今變成這個骷髏。這實際上就是在告訴世人,人最后不過就是一個骷髏,有什么好計較的?這就是《莊子》,當你在人世間還有很多野心、企圖的時候,你肯定讀不進去;可是當你在受傷失意的時候,一下子就讀進去了。

寶玉最先讀到了《胠篋篇》的一段,這一段講的是高明的機巧工匠,實不如大巧若拙。以寶玉此時的心態去讀《莊子》,肯定覺得《莊子》是本好書。莊子的意思是:人用這么多的心機去做這些機巧的東西,到最后還是會失掉你的珍寶。正如“胠篋”二字,最終還是被盜賊撬開箱子,盜走財物。

有個有趣的故事很能體現莊子的智慧:有個人的東西丟了,很難過,朋友問他:誰偷了你的東西?他說:我哥哥。朋友說:你就想這個東西是你家里的,那是你的或你哥哥的不是一樣嗎?后來這個人又哭了,因為又有東西丟了,朋友問:誰偷了?他說:鄰居。朋友說:你就想這個東西是你們社區的,在你這兒和鄰居那兒不一樣嗎?那后來這個人東西又掉了,是別國的人偷了。朋友說:如果你覺得這個東西本來就是天下的,那么這個東西在天下的任何地方,你都不會失去這個東西。這就是以天下為私,是以不失天下。

剛開始聽這個故事,你會覺得這個人在胡說,怎么可能我的東西一會兒是你的,一會兒又是別國的,可是等你發現“以天下為私,是以不失天下”,就會忽然覺得美得不得了。它是在告訴你,你的胸懷如果像天下那么大,天下就是你的。我覺得《莊子》中有一部分就是這類的美學,讀《莊子》總感覺它能給我一種意境,這種意境能讓你在失意、受傷的時候豁然開朗。所以《莊子》不是一般的應用哲學,而是一種美學的心境,這種心境最容易讓人產生超越感。

寶玉讀《莊子》

《胠篋篇》里說“絕圣棄知,大盜乃止”,意思是說,你不要去刻意標榜那些不得了的圣明、智巧,人們就不會特意往不好的地方走,大盜才會消失。

儒家不是一直強調大家要做圣賢嗎?可是莊子卻反過來說要“絕圣棄知”,意思是說,大家都在強調做圣賢,讀明星學校,做第一名,那誰是第二名?一個社會太過于強調排行,就會導致人的煩惱和痛苦。因為人在這種公共標準的衡量中會失去自我尋找的機會,莊子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可取代的。他的哲學非常符合藝術家的訴求,藝術要求每個人都要盡力尋找屬于自我的風格,而不是去跟別人比較。其實老莊哲學對儒家哲學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和輔助,不是說儒家哲學不好,儒家哲學確實比較適合現實社會,但它處處都分是非對錯、真假善惡。而《莊子》卻告訴我們太過分別也有弊病,就像學校里一開始就用智能分班,那些“放牛班”的孩子怎樣自處?

“擿玉毀珠,小盜不起”,如果一個社會不把鉆石、珠寶價格飆到這么高,丟掉玉石,毀壞珠寶,就不會有搶劫和偷盜。

“焚符破璽,而民樸鄙”,“璽”是印章,“符”就是信物,一分為二,日后合在一起就是證明。我們的社會為了防范人們在法律上作弊使用了太多的手段。《莊子》本質上是反法律的,他覺得法律越嚴密,人的機巧也就越多,如果一個社會總是這么鼓勵欲望,人心不可能清凈。

“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斗”是米的量器,“衡”就是秤。莊子說應該把所有的斗和衡破壞掉,人開始作弊恰恰是因為社會有了衡量之器。當然,讓當今世界“掊斗折衡”是不可能的。可是莊子對我們的提醒是:因為太多嚴格的監督,可能會喪失人性中最本質的樸素。莊子認為:“殫殘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與論議。”把儒家的價值系統全部廢除,才能夠談及人性是什么。

“擢亂六律,鑠絕竽瑟”,攪亂音樂中的六律,銷毀竽、瑟這些樂器,再“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瞽”是盲人的意思,因為盲人的聽覺非常敏感,所以古代的樂師常常是盲人,“瞽曠”就是叫曠的盲人音樂家。莊子覺得我們一直強調耳聰目明,所以人心越來越不安靜。然后“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文章”、“五采”都跟顏色有關。傳說離朱的眼睛可以明察秋毫,把他的眼睛粘起來,大家眼睛才能都亮起來。“毀絕鉤繩而棄規矩,【扌+麗】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工倕”是當時手最巧的一個工匠,把他的手指折斷,這個世界才會人人都有創造。

其實莊子的意思是說,一個社會如果只是鼓勵幾個精英,是會出問題的。對瞽曠和離朱的推崇會導致大部分人因此遠離音樂、美術。莊子最關心的是人的自我完成,在他看來,一個生命如果失卻自我完成的能力就沒有任何意義。莊子的最高理想是,讓每個人都找到自我完成的可能性。《莊子》中的這一段話不太容易懂,弄不好你會覺得這簡直像“文化大革命”,會誤讀。寶玉就誤解了,他看完以后說:啊,我這么不快樂,原來是因為有寶釵的漂亮、黛玉的聰明、襲人的溫暖。他覺得應該把這些都毀掉。

寶玉續寫《南華經》

所以,他“看至此段,意趣暢然”,覺得好開心,完全于我心有戚戚焉,于是“逞著酒興,不禁提筆續曰”,他提筆開始續寫《莊子》了。

“焚花散麝,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減情意,而閨閣之美惡始相類矣。”毀掉襲人和麝月,再毀掉寶釵的美麗和黛玉的靈巧,閨閣之中就不再有是非、抱怨和比較。寶玉完全用《莊子》的方法來觀照現實了,認定是自己的眷戀和愛導致了而今的煩惱,他開始發狠,我可以不要這些東西!所以他說:“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矣。”“參”跟“商”是天上的星星,它們是永遠見不到面的,就不會有摩擦。“戕其仙姿,無戀愛之心矣;灰其靈竅,無才思之情矣。”這是寶玉第一次心靈受傷,這種傷害使他回到了原點,想要毀滅這些自己眷戀的東西。他認為:“彼釵、玉、花、麝者,皆張其羅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纏陷天下者也。”這些人都是令我食寢難安的陷阱、羅網。最后,他好得意,“續畢,擲筆就寢。頭剛著枕便酣然睡去,一夜不知所之,直至天明方醒。”

還是個孩子的寶玉,喝了酒感覺很不爽,就認定是這些女孩子惹得他如此不快,便續寫了一段《南華經》。《莊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子書”,在中國古代大部分的經書基本上都跟儒家文化有關,只有主流文化才有資格稱為“經”,其他的哲學都不能稱之為“經”。《墨子》、《莊子》等只能稱為“子書”,可是到了唐代,唐玄宗特別喜歡《莊子》,為提高其地位,才給它起名《南華經》。我們平時不怎么注意分經書、子書,其實它們是有區別的。當然,只有儒家的經典才叫“經”,其他的哲學都叫“子”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因為中國傳統哲學之間是典型的互補關系。

我希望大家能了解,任何一種哲學都會讓人感覺有點偏激,可是哲學就是用偏激的方法引發我們思考的。《莊子》的這段話就有點偏激,但它卻讓我們思考:我們是不是太注意法律細節,而少掉了對人本性的培養。其實一個社會始終需要兩個管道,一個是法律,另一個是心性的培養。從這個層面上說,《莊子》永遠有它存在的意義。

賢襲人嬌嗔寶玉

睡醒的寶玉“翻身看時,只見襲人和衣睡在衾上”。兩個人鬧了別扭,寶玉胡亂睡了,襲人卻一直不放心,就像跟小孩子發完脾氣的媽媽,晚上不知道要起來多少次,所以才會“和衣睡在衾上”。寶玉此時已經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就推襲人,說:“起來好生睡,看凍著了。”

襲人因為寶玉白天黑夜地跟姐妹廝鬧,才發的脾氣,“不想寶玉一晝夜竟不回轉,自己反不得主意,直一夜沒好生睡得。今忽見寶玉如此,料是他心意回轉,便越性不睬他。”寶玉推她,看她不應,就伸手替她解衣扣。寶玉完全忘了他們之間正在冷戰,襲人就把他手推開,又把扣子自己扣上。寶玉沒法兒,只得拉著她的手笑著說:“你到底怎么了?”連問了幾聲,襲人這才睜開眼睛說:“我也不怎么。你睡醒了,你自過那邊房里去梳洗,再遲了就趕不上。”看到沒有,她還記著那個事,嘴上輕描淡寫,其實心里氣得要死。寶玉說:“我過那里去?”寶玉天真爛漫,不長記性,也沒有心機。襲人冷笑說:“你問我,我知道?你愛往那里去,就往那里去。從今咱們兩個丟開手,省得雞聲鵝斗,叫別人笑。”“雞聲鵝斗”這四個字用得極好!“橫豎那邊膩了過來,這邊又有個什么‘四兒’、‘五兒’伏侍。我們這起東西,可是白‘玷辱了好名好姓’的。”你看,襲人記得寶玉所有的話,這就是女孩子的心思,相比之下,寶玉顯得大大咧咧,把他自己講過、罵過的都忘了。寶玉就笑了:“你今兒還記著呢!”襲人說:“一百年還記著。比不得你,拿著我的話當耳旁風,夜里說了,早起就忘了。”

其實人跟人的相處,所謂的委屈常常是因為我這么在意的事,你卻這么不在意。“寶玉見他嬌嗔滿面,情不可禁”,每到這個時候,寶玉就要發誓了,而且每次都發重誓,發完也很快就忘了。他就拿起枕邊一根玉簪,一跌兩段,說:“我再不聽你的話,就同這個一樣。”每次看到這里我都覺得好可惜,那么漂亮的玉簪就這么毀了,寶玉就是個公子哥兒,從來不覺得哪樣東西是珍貴的。他這一招一使,襲人就心軟了,趕快拾了簪子,說:“大清早起,這是何苦來!聽不聽什么要緊,也值得這種樣子。”寶玉說:“你那里知道我心里急!”襲人就說:“你也知道著急么!可知道我心里怎么樣?快起來洗臉去罷。”兩個人就起來梳洗,寶玉就往上房去。

誰知道這時黛玉來了,看寶玉不在房里,就翻他桌上的書看,剛好翻到他續寫的《莊子》,里面就說要“灰黛玉之靈竅”之類的,頓時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她就提筆寫了一首詩:“無端弄筆是何人?作踐南華《莊子因》。不悔自己無見識,卻將丑語怪他人!”把他狠狠地罵了一頓,寶玉每次一碰到黛玉就死定了。黛玉比他聰明,領悟力也比他高。寫完,黛玉也到了上房,見了賈母,然后又到了王夫人這邊。

賈璉的情欲熬煎

下面這一段寫得非常有趣——

鳳姐以為女兒生病了,就趕快請醫生來診過脈。“大夫便說:‘替夫人奶奶們道喜,姐兒發熱是見喜了,并非別病。’王夫人、鳳姐聽了,忙遣人問:‘可好不好?’醫生回道:‘病雖險,卻順,倒還不妨。預備桑蟲、豬尾要緊。’”桑蟲就是桑葉上寄生的蟲子,又作桑蟃,還要準備豬尾巴,大概是可以退火的一些中藥。“鳳姐聽了,登時忙將起來。一面打掃房屋,供奉痘疹娘娘”,古代有一個神叫痘疹娘娘,專門管小孩子發疹子、出痘子的。“一面傳與眾人,忌煎炒等物”,就是家里不要有煎炒等上火的東西。“一面命平兒打點鋪蓋衣服,與賈璉隔房;一面又拿大紅尺頭,與奶子、丫頭親近人丁裁衣”,過去有一種迷信,認為紅色是辟邪祟的。就像本命年,家里會讓你穿大紅的褲子、用大紅的褲帶,“外面又打掃凈室,款留兩個醫生,輪流斟酌診脈下藥,十二天不放回家去”。

作者要寫的并不是巧姐兒出疹子,而是賈璉隔房以后發生的事情。賈璉搬出外書房,開始齋戒,齋戒意思很多,一方面要忌吃煎炒的東西,另一方面不能行房事。賈璉就熬不住了,“性”在他生活里非常重要。這跟寶玉的那種“情”形成鮮明對照。在這里,作者是有意識地想談論男性身上的性跟情之間的區別。

“那個賈璉,只離了鳳姐便要尋事。獨寢了兩夜,便十分難熬。”好簡短。作者對人很了解,他觀察了這么多不同的人,發現賈璉是其中的一類,這個人的生理欲望這么強,才獨寢了兩夜,便十分難熬。“便暫將小廝們內有清俊的選出來出火”,“出火”這兩個字講得很含蓄,就是用他們來發泄性欲。作者的意思是說,性欲本身根本沒有對象,什么人都可以,可畢竟是男孩子,對他來講遠遠不夠,沒過幾天,他就想了別的法子。

“榮國府內有一極不成器破爛酒頭廚子,名喚多官”,這個廚子每天喝酒喝得爛醉,大家見他懦弱無能,就叫他“多渾蟲”,就是糊涂蟲的意思。這“多渾蟲”自小父母替他在外面娶了一個媳婦,那媳婦才“二十來往年紀,生得有幾分人才,見者無不羨愛,他生性輕浮,最喜拈花惹草,多渾蟲又不理論,只是有酒有肉有錢,便諸事不管了,所以榮、寧二府之人都得入手。因這個媳婦美貌異常,輕浮無比,眾人都呼他作‘多姑娘兒’”。

“如今賈璉在外熬煎”,作者對賈璉是很悲憫的,這里沒有批判,只說“熬煎”。“往日也曾見過這媳婦,失過魂魄”,后面這四個字用得多好,看到一個人以后連魂魄都沒有了。“只是內懼嬌妻,外懼孌寵,不曾下得手”,賈璉其實一直有欲望,可是因為王熙鳳太厲害,那些孌寵也不得不防,所以沒機會下手。“那多姑娘兒也曾有意于璉,只恨沒空”,“只恨沒空”用得有點兒奇怪,她竟然忙到這種程度,賈家的男丁幾乎都跟她有關系,還沒排到賈璉。“今聞賈璉挪在外書房來,他便沒事走三趟去招惹”,“沒事走三趟”這詞用得好。在學校里常有這樣的學生,覺得某銀行的營業小姐好漂亮,沒事兒就去那邊存款、提款。這個多姑娘兒“惹得賈璉似饑鼠一般”,注意一下作者語言的精準,只一兩個字就把人物的形象完全抓出來了,“少不得和心腹的小廝們計議,合同遮掩謀求,多以金帛相許。小廝們焉有不允之理,況都和這媳婦是好友,一說便成。是夜二鼓人定,多渾蟲醉昏在炕,賈璉便溜了來相會”。他們相會的地方竟然是多姑娘兒的家里,可見這個“多渾蟲”有多糊涂,人家都找上門來了,他自己還昏睡在炕上。《紅樓夢》里對卑微者的描寫真的讓我很敬佩,作者寫出了他們的可悲、可憐,但又有深深的悲憫和同情。

接下來這一段是寫得最好的黃色小說片斷,《紅樓夢》對性的描寫這么直接、大膽,可是讀者卻感覺不到粗魯。賈璉“進門一見其態,早已魂飛魄散,也不用情談款敘,便寬衣動作起來”。這像不像A片?最近看到報上有人寫了一篇文章叫《A片文化觀》,其中說到歐洲的A片跟美國的A片的不同:歐洲的A片總要“情談款敘”,在很多情節之后才發生那個事;美國的A片是一開始便“提槍上馬”。這一回的前半段講的全是賈寶玉的“情談款敘”。可是到賈璉這里馬上就是“寬衣動作”,他略過了所有情的部分,直接進入性本身。所以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情的部分對賈璉來說并不重要,甚至連對象也不重要,他只是動物性的發泄而已。之前我們看到的賈瑞也是如此,在此,作者對人的動物性的一面并沒有褒貶,只是在他看來,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是除了動物性以外,還有一部分是跟動物截然不同的,那就是情。

“誰知這媳婦有天生的奇趣”,“奇趣”這兩個字用得極好,“一經男子挨身,便覺遍身筋骨癱軟”。我有時候覺得黃色小說很少能寫到這么好,竟把女性的性欲也寫得這么真實,“使男子如臥綿上,更兼淫態浪言,壓倒娼妓。諸男子至此,豈有惜命者哉”。很短,可是讀到這里大家會有點緊張,因為覺得這太像黃色小說。但我希望大家理解,所有人生里面應該有的事情,《紅樓夢》里都會描寫,只是他寫的方法絕對跟那些粗鄙的黃色小說不一樣。那句“豈有惜命者哉”讓人感到心痛,人在被動物性的欲望左右的時候,是可以連命都不要的。有時候,婚姻、愛情、性,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賈璉也有很好的婚姻,也不見得不愛王熙鳳,對他來說,碰到了一個像娼妓一樣跟他妻子完全不同的人,他某一部分的生命力、動物性就被激發出來。可見,好的文學對人性有非常深的了解。如果你覺得不好意思看,那很可惜,你錯過了人生最真實的場景。作者把寶玉的情和賈璉的性寫在同一回里,是有意在對比。寶玉永遠是“情談款敘”的情,賈璉則是“寬衣動作”的性。

人的動物性的一面

好,我們看這個女人多有趣:“那媳婦故作浪語,在下說道:‘你家女兒出花兒,供著娘娘,你也該忌兩天,倒為我臟了身子,快離了我這里罷。’”這也是了不起的描寫,她知道這個男的已經離不開她的時候,才說這些漂亮話。“賈璉一面火動”,《紅樓夢》的語言實在令人佩服,你很難想象怎么會把“火”跟“動”兩個字放在一起。作者把一個燃燒的名詞跟一個動詞放在一起,這是他自己的創造。“一面火動,一面喘吁吁答道:‘你就是娘娘!我那里管什么娘娘!’”我們沒有太多機會知道人在獸性大發的時候的語言、動作是什么樣子,此時你會恍然大悟:人真有動物性的部分,而且還這么直接。這一切能啟發我們更深的思考,對人生更大的悲憫和愛會因此出現,前面講過賈瑞,現在講到賈璉,作者沒有嘲諷或者故意貶低他們。相反,他更真實地讓我們看到人之所以為人的動物性的一面,是為了讓我們思考人究竟可以提高到什么程度。

“那媳婦越浪,賈璉越丑態畢露”,“丑態畢露”是因為人完全變成動物了,所有人的教養、禮教、情意都無影無蹤。這種動物性在文學里被描述的時候,常常讓人心驚:人原來還會這個樣子。“一時事畢,兩個又海誓山盟,難分難舍,自此后遂成相契。”兩個人常常見面,在十二天里面不知道搞了多少次。很快,十二天過去了,如果是A片會樂此不疲地敘述下去,《紅樓夢》的了不起在于它點到為止,不寫了。

“一日,大姐毒盡癍回,十二日后送了娘娘,合家祭天祀祖,還愿焚香,慶賀放賞已畢。賈璉仍復搬進臥室。”不曉得這個時候他是什么心情,就是放了十二天假,現在又要回到籠子里了。“見了鳳姐,正是俗語云:‘新婚不如遠別’,更有無限恩愛。”有時候連夫妻之間都不了解,他在外面那個性跟對妻子的愛沒有關系。可是我相信作者描寫的是真實的人生,賈璉回來以后,竟然并沒有想念那個多姑娘兒,而是“小別勝新婚”,所以他們兩個非常的恩愛,“自不必煩絮”。

俏平兒軟語救賈璉

第二天早起鳳姐就往上房去,平兒就進來“收拾賈璉在外的衣服鋪蓋,不承望枕套中抖出一綹青絲來”,女人的頭發出來了,對王熙鳳這么愛吃醋的人這是不得了的大事。平兒馬上就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平兒會意,忙拽在袖內”,她第一個反應是幫賈璉掩蓋。然后就“走至這邊房內來,拿出頭發來,向賈璉笑道:‘這是什么?’賈璉看見著了忙,搶上來要奪。平兒便跑,被賈璉一把揪住,按在炕上,用手要奪,口內笑道:‘小蹄子,你不趁早拿出來,我把你膀子撅折了。’平兒笑道:‘你就是沒良心的,我好意瞞著他來問你,你倒賭狠!’”平兒說你根本誤會了我,我如果要告狀的話,我干嗎幫你藏起來。待會兒等王熙鳳回來,我告訴她,看你怎么樣。那賈璉知道錯怪了平兒,就趕快賠笑央求說:“好人,賞我罷,我再不賭狠了。”

“一語未了,只聽鳳姐聲音進來”,好緊張啊,簡直就像在看懸疑片,鳳姐兒進來,平兒就趕快把頭發藏起來,鳳姐叫平兒快打開匣子替太太找繡花的樣子,平兒答應著去找時,鳳姐看到賈璉了,本來他們分開了十二天,昨天晚上恩愛得不得了,可這個時候“鳳姐見了賈璉,忽然想起來,便問平兒:‘前兒拿出去的東西都收進來了么?’平兒道:‘收進來了。’鳳姐道:‘可少什么沒有?’平兒道:‘我也怕丟下一兩件,細細的查了查,也不少。’鳳姐道:‘不少就好,只是別多出來罷?’”你看王熙鳳有多厲害,想想看,賈璉娶了這樣的太太,所有的心機、心事她都知道,剛才她也就是晚了一秒鐘而已,早一點點就能抓個現行。“平兒笑道:‘不丟萬幸,誰還多添出些?’”平兒擺明是在裝傻。“鳳姐冷笑道:‘這半個月難保干凈,或者有相厚的丟失下的東西:戒指、汗巾、香袋兒,再至于頭發、指甲,都是東西。’”古代很奇怪,常常會把頭發跟指甲等貼身之物送給情人。作者對人性的描寫很精彩,他沒有講誰好誰壞,只是在說因果,就是你王熙鳳管到這么嚴,結果還是掛一漏萬。

結尾的一段,講的是平兒和賈璉的對話。賈璉確實是有點兒笨,他不了解平兒性情中的大氣。平兒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丫頭,她的處境很尷尬,卻沒有一絲的小心眼。最后賈璉還是把頭發搶回去了,“笑道:‘你拿著終是禍患,不如我燒了他完事了。’一面說著,一面便塞于靴掖內。平兒咬牙道:‘沒良心的東西,過了河就拆橋。明兒還想我替你扯謊!’”

“賈璉見他嬌俏動情,便摟著求歡。”看,賈璉性欲又上來了。照理講,平兒是他的妾,他們做這件事情是完全合理合法。可是平兒奪手跑了,不肯讓他碰。賈璉就恨恨說道:“死促狹小淫婦!一定浪上人的火來,他又跑了。”平兒就在窗戶外面說:“我浪我的,誰叫你動火了?難道圖你受用一回,叫他知道了,又不待見我。”平兒的意思是說,我是陪嫁丫頭,是王熙鳳手底下的人,一旦跟你發生關系,我一輩子都不會有好日子過。賈璉說:“你不用怕他,等我性子上來,把這醋罐打個稀爛,他才認得我呢!他防我像防賊的,只許他同男人說話,不許我和女人說話。”賈璉一肚子的怨氣,可是他也只是發發牢騷而已,一碰到王熙鳳便蔫了。

話音未落,鳳姐走進院來,看到平兒在窗外,就問:你們兩個怎么搞的,兩個人說話不在屋里說,怎么跑出一個來,隔著窗子說話?鳳姐很敏感,覺得這兩個人一定在搞什么鬼。平兒就說:“屋里一個人沒有,我在他跟前作什么?”當然,這是故意講給鳳姐聽的。鳳姐就笑了說:“正是沒有人才好呢。”她是故意逗平兒,平兒便說:“這話是說我呢?”鳳姐就說:“不說你說誰?”平兒就說:“別叫我說出好話來了!”也不幫鳳姐打簾子,自己摔了簾子就進去了。

鳳姐兒跟平兒的關系很微妙,平兒發脾氣了,心說我這么死心塌地為你,你竟然還會懷疑我。平兒是《紅樓夢》里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大事都是平兒出面擺平的,當然她也是鳳姐兒一手調教出來的。平兒身上沒有一般女人那些小計較,我們想想看,如果換作是另外一種個性的人,陪嫁過來做了妾,結果這個男人她不能碰,肯定是很委屈的,可是平兒根本不在意,她有另外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

品牌:愛智達人
上架時間:2018-11-08 14:24:17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愛智達人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江市| 桂东县| 喀喇| 澳门| 嘉鱼县| 呼和浩特市| 南投县| 拜泉县| 观塘区| 九龙坡区| 仪征市| 平和县| 和林格尔县| 无为县| 崇礼县| 永德县| 洪泽县| 固安县| 福安市| 阳泉市| 延寿县| 陇南市| 保康县| 兴文县| 从化市| 全椒县| 靖宇县| 西乌珠穆沁旗| 谷城县| 正镶白旗| 和平区| 都江堰市| 项城市| 建昌县| 轮台县| 商都县| 定襄县| 卓尼县| 定南县| 明星|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