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16章 逆向思維,幫你渡過難關
- 第15章 必須要有鷹一樣的眼光
- 第14章 懂得靈活變通,有所為有所不為
- 第13章 走完一段路,回頭看一下
- 第12章 避免魯莽草率地作出判斷
- 第11章 獨辟蹊徑,讓思維更發散一些
第1章 要有野心,但也要適度
第一部分 強者秘訣——打響你的個人品牌
在職場上,許多人都愛抱怨,因為抱怨別人比責怪自己容易,怪上司,怪同事,不然就是怪出身。而且他們的抱怨,往往以怠慢工作為發泄的手段,最終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抱怨、怠工,再抱怨、再怠工,直到自己走人或者被公司解雇。其實,職場如戰場,輸贏全憑實力。所以說,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我們自身。
一位法國的大富翁在彌留之際寫了一份遺囑:“我曾經是窮人,在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把自己成為富人的秘訣留下。誰能猜出‘窮人最缺少的是什么’,他將能得到我留在銀行私人保險箱內的100萬法郎。這是揭開貧窮之謎的獎金,也是我在天堂給予他的歡呼和掌聲。”
遺囑發布之后,人們紛紛寄來了自己的答案。這些答案五花八門——絕大部分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又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還有的人說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在富翁逝世周年的紀念會上,他的律師和代理人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銀行內的私人保險箱,公開了他致富的秘訣: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答案中,只有一個年僅9歲的女孩猜對了。她在接受頒獎的時候說:“我的姐姐常常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然而我卻想,也許正是野心才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很多人說,性格決定命運,而在職場,欲望決定人生。換句話說,你的野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遠。
野心,在傳統中國文化里面通常是貶義詞,特別是在政壇,說誰有野心就等于說他的不忠不義,至少是暗示他的不安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是從前對有野心的人的最好掩護,但在現代職場,情況卻完全不同。野心,是對權力、對名望、對金錢的強烈欲望,沒有了欲望,就沒有了追逐的動力,也就沒有可能得到所追求的結果。可以說,欲望和野心,是一切職場成功的先決條件。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野心有提高自我評價、增強自信心的作用。所以,適度的野心對成功有促進作用。但是,過于強大的野心卻可能給成功帶來反面影響。同時,野心過大的人在達成目標時,還有強加他人的傾向。所以,我們要有野心,但也要把握好“野心”這個度。
在對待“野心”這個問題上,如何做到既促成事業進步,又不傷害別人的利益和自身健康?那就是保持適度。
美國科學家曾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實驗,以證實太大的野心會妨礙成績。實驗是依不同的動機將被實驗者分為3組,各組按照要求解決相同的問題。
第一組,只要自己解決,完成問題就可以了。這項指標引發不起任何野心。
第二組,答對了就有100元獎金。這項宣布使野心開始蠢蠢欲動。
第三組,為了刷新解決問題所需時間的記錄,要求越快解決越好,除此之外還有2000元的獎金。這無疑激發出了強烈的野心。
實驗結果表明,野心不大不小者的成績最好。在日常的工作中,適度的野心,也是對自己的職業設計,是對工作目標的明確。
保持適度的野心,應該注意要有職業進取心。一個人想要在事業上有所作為,就應該從一開始便制定一個高目標,并且堅定不移地去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極高的進取心。要清楚地知道并發揮自己所長,更好地控制自己,遵循著一個目標,并盡力把一切都做到最好。
保持適度的野心,要有很好的工作表現欲。表現欲是人的基本欲望,是個性突出、有生命力的表現。更大的事業野心和更強烈的工作欲望,容易博得上司或是事業伙伴的認同。
保持適度的野心,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明白,職場是一個把自己的才智貢獻出去,讓別人信任和依靠的場所,因此,融合與被融合是最重要的。人不可能永遠處在好情緒之中,而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的人,而是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
總而言之,“野心”沒有止境,所以我們要懂得將它調整在一個合適的限度之內,讓它充分發揮對人的激勵作用而不傷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