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家風家教是一個家族的門風,一個人的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和一個家庭的家教、家風相關聯。家風是家教長短的體現,是家教的外在表現,家教是春風化雨地對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產生影響。
家庭是一個社會的基本單位,注意家風家教,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堂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以說,家庭對一個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力。
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家風、家教中的“家”不僅是家庭的家,更是國家的家。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家風建設。2014年,習近平主席重訪考蘭時,會見了焦裕祿的5個子女,他們表示自己一定會繼承好父親的精神,并將這些好的家風家教傳承下去,習近平點頭稱贊。
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都提及領導干部家風問題。
家風敗壞,禍及全家。普通家庭家風不正,子女容易惹來禍端,而領導干部家庭家風崩塌,不僅禍害家族,嚴重者將會損害到國家利益等。
注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良好的家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家教是教育學中的重要分支,也是社會各種教育環節中的重要一環。對家教、家風而言,我國歷史上不乏各種家教典范,有曾子殺豬教子守誠信,孔子教子學禮儀做有素養的人等,這些故事中無不為我們透露著家教、家風的影子。
誠信、正直、節儉、清廉……中蘊藏了多少文化底蘊?我們血脈中到底傳承了多少先輩們的高尚品德?這些都會在每個家庭中表現出來。
我國當前的家庭教育情況并不樂觀,根本原因是中國傳統教育精華的失承。家庭教育需要人們在繼承父輩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如今社會中孩子身上的問題大都來自家庭問題,這些問題折射出家長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失敗。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家家都有家風,如何才能將家風寫好,寫活?這需要巧妙布局。《家和萬事興——家風家教的藝術》共分為九章,第一章總的闡述了家風精髓思想,第二章到第九章分別從仁愛孝悌、誠信友善、家國情懷、修身養性、知理明德、勤學志遠、公正廉潔、勤儉吃苦展開敘寫。本書從不同角度,選擇不同的故事展開敘寫,并從故事中提煉出教子的優秀理念,方便家長從中獲得啟發,優化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每節還有對家風、家教故事的解讀,讓家長對優秀的家教、家風有進一步的認識。
一個家族的家風是長輩及后輩身體力行日積月累形成的一種為人處世的習慣。一句話、一個家庭故事都是家風的傳承。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蘇洵的“入則孝順父母,出則和睦鄉鄰”等,都是優秀的教子理念。
文中有些家教雖然并非出自某些名人之口或筆下,但它代表著一個時代。好家風、家教并非被某個時代所壟斷,它是一個國家、民族生存的智慧,經得起時間考驗。我們學習中國優秀家風理念,讓這些家教智慧得以流傳并發揚光大,是對中華家教智慧的最大傳承。
這本書只不過詮釋了家風、家教的一隅,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家風、家教中熏陶,舉手投足間都蘊藏著不同家風、家教氣息。歲月流逝,家風、家教將會越積越厚。好家風、好家教的傳承,更是對一個民族文化的傳承。如果這本書能夠影響各位家長的家庭教育,從而形成良好家風、民風、國風,那么本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從古到今,中國每個時代的家庭都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在家教中逐漸形成了家風。縱觀中國家風精髓,有言傳身教為子樹立榜樣,推崇節儉,注重對孩子愛國教育,還有寬容德行培養,與他人友善等,在這些優良家風熏陶中,一代代優秀的人才出現在歷史上,推動著我們時代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