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紛亂的天界
自封神之戰洪荒大地被諸圣混戰打爆,道祖鴻鈞第一次開始考慮如何終結量劫問題。
最終經過漫長的時間。
道祖鴻鈞終于在混沌之中,尋找到了數十個能夠讓盤古世界融合進化的世界,以及數件能夠促進世界進化的至寶。
由此盤古世界成功由高等大千世界,進化為“中等無缺級世界”。
無缺級世界,代表著世界本身再無缺陷。
困擾大千級或以下等級世界修行者的“量劫、末法之災、天人五衰”等各種災禍,自無缺級世界開始便徹底消散成為過往。
隨著無盡歲月的流逝,晉級后的盤古世界內又開始誕生了全新的問題。
那些沒有了量劫等各種災禍困擾的修行者們,已經無法忍受天界那永恒不變的枯燥歲月。
因枯燥乏味而引發的各種問題,險些引發了一場能毀滅整個天界的大戰。
自世界成功晉級為無缺級世界,為防止眾長生者仙神干涉凡俗事物。
道祖鴻鈞選擇將融合了數十個世界后的盤古世界,劃分為不同的世界層面。
數量眾多的附屬宇宙型世界。
被劃分為:只有原始凡俗文明、低級科技文明和低級修行文明生存的小千世界級宇宙層面。
最高為中低階修行文明和中級科技文明生存的中千世界宇宙層面。
最高為高級修行文明和高級科技文明生存的大千世界宇宙層面。
而這些宇宙型世界所在的區域被統稱為“凡俗界”。
一些特殊型的各等級世界,則被劃分到盤古世界的邊界區域,那里被統稱為“靈界”。
而盤古世界最為核心的洪荒大陸、天庭、太古星界、幽冥界、地仙界等,擁有大量仙神生存的開闊型世界所在區域,則被統一劃分為:“天界”。
天界生靈以修為達到“真仙境”以上,能夠在盤古世界長生的仙神為主。
雖然也存在數量眾多的低階凡俗生靈,但除了沒有靈智不受關注的種族,各智慧種族都有著各級仙神的庇護。
因此只要仙神之間未出現大問題,底層生靈之間也不可能會出現,能夠影響到整個天界安寧的大規模戰爭。
天界的環境也因此顯得相對比較平和。
但仙神終究也是生靈,也有著凡俗生靈一樣的喜怒哀樂。
雖然他們相比凡俗生靈,已經能夠近乎完美的掌控自己的情緒欲望。
但隨著漫長時間的流逝,長久積累的恩怨情仇,終究還是到了難以忍受的時刻。
最先爆發的是地仙之祖鎮元子。
這位以和善聞名于天界的大能者,不知為何突然殺上了妖族地界北俱蘆洲。
憑借其已經到達“天道境巔峰”的修為,“頭頂先天靈寶地書、手持成道法寶地仙祖劍”,一路從北俱蘆洲南部直接殺到最北部的北冥海邊。
百萬金仙境和大羅境妖族仙神死后的血煞怨氣自北俱蘆洲升騰,從天空看上去,就像是北俱蘆洲被劈成了兩半一樣。
就連天庭的南天門與太古星界的部分星辰,都在這股血煞怨氣的沖擊中顯得仿佛搖搖欲墜。
最終在鎮元子擊殺了數百鯤族大羅境后,妖師鯤鵬自北溟海深處而出,與前來的地仙之祖鎮元子展開了一場驚動整個天界的大戰。
他們自北冥海邊戰到幽冥血海,再從幽冥血海穿過幽冥地府、地仙界、天庭,一路大戰到太古星界。
期間有幽冥血海之主冥河老祖,因不滿兩位大戰波及到自己的幽冥血海,曾試圖讓這兩位的大戰遠離幽冥血海。
結果卻被戰到癲狂的鎮元子與鯤鵬合力一擊打入血海深處。
雖然未受到什么的傷勢,但冥河也明白,自己無力去阻止同等修為實力,且處于暴怒狀態的兩位大能。
還有前來試圖勸架的地藏王菩薩,一身天道境后期的修為,已經算的上在天界能排上名號的大能者。
其在冥河老祖被擊入血海深處后見勢不妙準備離開,但還是被大戰的兩位隨手一擊重創。
地藏王遭到兩位天道境巔峰大能隨手間的聯手一擊,自幽冥血海橫穿十八層地獄和地仙界,最終落入天庭的西天門上,而后狂吐佛血前往靈山躲避。
隨著鎮元子和鯤鵬的大戰,天界各種族勢力紛紛進入最高戒備狀態。
但見識到了冥河老祖和地藏王試圖勸架的下場,之后兩位大能戰斗中路過的地仙界和天庭,各族大能者都只是帶著族人遠遠避開,卻無人再愿意出來阻止他們。
當他們戰到太古星界時,驚恐的星界眾星神,也只是紛紛牽引自身本命星辰遠離這兩位大能。
就在天界眾勢力都以為,或許要幾位圣人發話才能阻止這場大戰時,無盡歲月未曾出手的太陰星君嫦羲,被這兩位大戰引發太古星界動蕩的行為惹怒了。
最終戰到癲狂的鎮元子和鯤鵬兩位大能,面對同樣處于天道境巔峰修為的太陰星君含怒一擊,卻難以抵抗直接被重創,自此封閉道場再不敢露面。
自鎮元子與鯤鵬一戰之后,天界的氛圍似乎也因此改變。
眾多積怨已久的大能者紛紛開始爆發。
雖然他們都因鎮元子與鯤鵬的下場而選擇在混沌之中開戰,但天界眾生,在這種氛圍下終究還是感覺惶惶不可終日。
這種修為最低都是混元境大能者之間爆發的大戰。
不管是底層修士生靈,還是處于各勢力中層的金仙、大羅,又或者是那些距離大能者只有一線之隔的半步混元境,盡皆只能祈禱自身不要被這些大能者的怒火波及。
即便是號稱天界統治勢力的天庭,似乎也對此只能確保自身不被波及而毫無辦法阻止。
隨著眾大能者大戰的持續,最終在人族諸子百家圣賢參與后,迎來了危及整個天界“安寧”的大事件。
人族的諸子百家眾圣賢,崛起于世界晉升無缺級時期。
雖然他們的出身比較復雜,但不管他們曾經的身份是什么,自他們借助當時的天地主角人族的氣運崛起,他們便只有一個身份:“人族圣賢”。
本來只是學術道統之爭的諸子百家圣賢,在各自道統成為不同凡俗人族世界主流后。
也開始因為弟子間的爭斗,逐漸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矛盾。
誰是誰非已經難以分辨,最初的矛盾也只是源于他們的弟子之間的小摩擦。
只是當時間久遠到一定程度,再小的矛盾也有可能演變成血海深仇。
當一名新飛升天界不久的儒家弟子,在一次與兵家弟子的偶遇中進行辯論卻一敗涂地時。
其惱羞成怒之下脫口說出了一句:“粗鄙武夫,不過如同豬狗的卑賤之徒,如若在我大留國,殺之如屠豬狗!”。
這句話讓早就看儒家不爽的兵家弟子爆發了。
當時是諸子百家每三千元會進行一次的“道爭大典”時期。
各家修為達到天仙又對自己稍有自信的弟子,盡皆趕往上一任獲勝者墨家的駐地。
因此當暴怒的兵家弟子將那名儒家弟子一拳打爆時。
本就在圍觀的和剛好路過的數百名各家弟子,見證了這一幕。
隨后,幾位百家高手聞訊趕來,其中就有兩位,分別是儒家的大儒和兵家的名將。
與凡俗界不同。
在天界的諸子百家中,不僅需要學識足夠淵博,修為也必須達到大羅金仙,這一先后跳出了時空長河與命運長河的長生境第二階段。
如此才能成為諸子百家公認的“名將、大儒、宗師、匠神……”。
這位剛好經過的大儒,在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后暴怒不已。
他自然很清楚,部分剛從凡俗界飛升的儒家弟子是什么德行。
甚至可以說諸子百家每一家剛飛升的弟子中,都或多或少有著這樣的貨色。
如果不是碰巧遇上“道爭大典”,各家的每一個從凡俗界剛飛升的弟子,都會被重新教育好才被放出來在天界行走。
道爭大典是諸子百家乃至整個天界的一場盛典,所以即便是剛飛升的弟子,也會在經過簡單的重新教育后被允許前往參加。
因為能從凡俗界成功飛升天界的各家弟子,潛力一般也差不到哪去,唯一欠缺的只是重新教育一番。
這位儒家大儒知道這名被打死的飛升弟子有錯在先,但在他看來,怎么說也罪不至死。
而那名兵家弟子膽敢因為一言不合就直接打死儒家弟子,在他看來則是無視儒家的一種挑釁。
因此早對兵家有所不滿的他,直接選擇了動手。
此時在場的還有一位兵家名將,他在了解事情的經過后就知道,那位儒家大儒必然不會善罷甘休。
但他既不認為自家弟子做錯了什么,也不認為儒家之人有資格處罰自家弟子。
因此對那位儒家大儒有所防備的他,在其選擇動手之時直接迎了上去。
這位兵家名將在未統御軍隊組成軍陣時,和儒家大儒的實力基本相差不大。
而各家修為達標者都在趕往墨家駐地的途中,所以奈何不了彼此的他們,很快在其他學派大羅金仙的勸解下暫時停止爭斗。
諸子百家的爭斗由來已久,但以往在各方勢力的平衡之下,他們彼此之間一直都比較克制。
遇上難以解決的爭斗,也都會選擇由各家商議解決。
在以往,這種各家弟子間的爭斗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
即便有各家大羅金仙級的中流砥柱參與其中,最后也基本能夠妥善解決。
但今時不同往日,各家之間的矛盾如今已經積累到了頂點。
再加上各家之間都有親善或敵視者,因此根本無法通過商議,給出一個兵儒兩家能夠同時接受的解決方案。
不僅如此,隨著矛盾從兵儒兩家開始爆發,各自交好的各家也開始紛紛拉起偏架。
最后諸子百家的所有矛盾,就這么一次性全部爆發了出來。
諸子百家的來歷。
源自于大能者的執念,在世界晉級時期,意外與天地賜予“天地主角”人族的天地尊位相融合。
如兵家源自于蚩尤和黃帝的執念,儒家源自于元始天尊執念,法家源自于天帝昊天執念,醫家和農家源自于炎帝神農執念,墨家源自于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的融合執念,道家源自于三清共同的執念……。
這些執念在與天地賜予人族的尊位相融合后,游蕩于所有人族之間。
然后被應運而出的人族和轉世人族的大能者感應融合,由此誕生出人族的諸子百家圣賢。
在諸子百家之中,除了本派學識,還需要修為達標才行。
其中修為達到混元境者才有資格成為各家公認的“賢者”,修為達到天道境者,則有資格成為各家之“圣者”。
而他們在天界其他勢力中,被統稱為“大能者”。
諸子百家的圣賢數量極多,差不多占據了人族大能者數量的六成左右,而人族身為天地主角,超過百萬的大能者占據整個天界大能者數量的十二分之一。
諸子百家共計八百七十二家,其中以“道、法、兵、陰陽”四家最強,每一家的大能者數量都數以萬計。
就算是處于第二檔次的“農、儒、縱橫、墨、雜、名”等學派,大能者數量也都最少有千名以上。
其中儒家圣者孔丘座下號稱有三千門徒七十二賢者,不同于凡俗世界演化的傳說,天界儒家是真的在立派初期,就擁有七十二位賢者。
之后有賢者晉升為圣者,而孔子三千門徒,也有六成左右如今已經成為賢者。
因此當諸子百家的矛盾集體爆發,數十萬名隨時會爆發大戰的大能者,足以讓整個天界的所有勢力感到恐懼。
各方勢力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選擇讓天庭來出面,聯合所有勢力共同化解這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