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模樣
最開始知曉的愛情是從青春小說來的,愛情隨著主人公們的成長兜兜轉轉,最終歷經千辛才走到了一起,又或帶著遺憾相忘于江湖。
再長大些后,讀到些描繪平淡幸福愛情的模樣,又開始羨慕著感嘆:細水長流的陪伴,才是真正的愛情?。∫蚨棵靠吹皆鐟俚耐瑢W為愛而 瘋狂的時,我實在是無法理解,為何人會為了另一個人而傷害自己呢。甚至心里會有著一股不自知的冷漠,想到:十幾歲的小屁孩懂什么愛情呢!長久的陪伴才能積累出愛情好不好!這實在是過于狂妄自大了
因為我開始有了初戀,也經歷了戀人之間爭吵時所帶來的感受,其中的悲傷、痛苦和自我否定很容易就折磨掉曾引以為傲的理性。也會享受著親密關系中帶來各種以往未曾體驗過的愉悅,無條件的愛與陪伴,便成為了生活中的動力與鎧甲,是獨身時無法擁有的一種情感體驗。也是自那以后,我開始理解,親密關系中的甜與苦,并不是外人的理性所可以隨意評價與衡量。
書中春琴與佐助的愛情便是如此,兩人在春琴九歲相識相伴,十七歲時有了肌膚之親。長久的相處使得兩人早已習慣了一種兩人身份差距的模式:一個是高高在上的乖戾富家小姐,一個是老實善良的凡是為主子(即春琴)考慮的學徒。
即便在別人看來,春琴對佐助過于嚴苛,甚至乎還有些暴力傾向,可是佐助眼里只有春琴一切的好——三味線技藝高超,眉目清秀又好看,肌膚白皙嫩滑穿衣飲食又講究,加上時間的積累,佐助便愛上了春琴,而且是不可救藥地讓自己一切的生活皆以春琴為中心。
而春琴呢?責罵甚至是動手打佐助,心思不明說總是讓佐助來猜測,似乎是在從側面讓佐助證明對她用情深切似的。即便是懷了佐助的孩子,也不愿意承認和佐助結婚。甚至接二連三生下三個孩子之后,都送去了別人家養育。在旁人看來,春琴對佐助做的一切未免過于殘忍了。
可佐助呢?寧愿自己與仆人一起節衣縮食,也要保持春琴花錢如流水的生活。春琴被仇家毀容,心里其實并不愿意佐助看見她毀掉的容顏。此時佐助讀出了春琴的心思,并自行戳瞎了自己的眼睛。還為此而高興,感到“現在才真正地理解了師傅生活的模樣,兩人的心從未如此接近”。而春琴知曉后的回答是帶有意思驚喜的話:“佐助,這是真的嘛?”
我的天,簡直是不可理喻??!如果書中佐助要贍養家人,負有除照料春琴外的其他社會責任呢!
可書中看來,除了照料春琴的生活,佐助并無其他更重要的社會義務。且他是帶著強烈的愉悅感而做出這種自我傷害的行為,只是為了春琴開心。雖有遺憾,卻又能評價些什么呢。
可信息過載的年代,所有長輩和媒體都急不可耐地告訴你愛情應是什么模樣,怎么樣的人才會讓你幸福,卻從未告訴你,怎么樣經營一段親密關系才會幸福。
他們告訴你要成為單身職場女性才幸福,要成為家庭主婦生兒育女才幸福??墒切腋1緛砭褪且患饔^的事情,哪里由得外人來評價呢?只通過只言片語的抱怨便陷入了“他人即地獄”的陷阱,忽略其中不為外人所知所道的親密互動。誰又知道當局者是抱著什么心態在經營這段關系呢。
作為女性,無論結婚與不結婚,生小孩與不生小孩、要成為職業女性還是成為家庭主婦。無論作出什么選擇,承受幸福是需要力量的,或者是能力、或是責任又或是像佐助一樣“能在轉瞬之間分清內外而使丑轉化為美的禪機”(我非常反對親密關系中的暴力行為!無論是對對方還是自己?。?。世間并無什么外在標準評價一個人是否幸福,只是看局中人是否存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與能否擁有制造美的能力而已。
今天家里下了幾場雨,要是現在能再下一場就好了。
春琴抄(山口百惠主演同名電影原著)吧
春琴抄(山口百惠主演同名電影原著)吧
再長大些后,讀到些描繪平淡幸福愛情的模樣,又開始羨慕著感嘆:細水長流的陪伴,才是真正的愛情?。∫蚨棵靠吹皆鐟俚耐瑢W為愛而 瘋狂的時,我實在是無法理解,為何人會為了另一個人而傷害自己呢。甚至心里會有著一股不自知的冷漠,想到:十幾歲的小屁孩懂什么愛情呢!長久的陪伴才能積累出愛情好不好!這實在是過于狂妄自大了
因為我開始有了初戀,也經歷了戀人之間爭吵時所帶來的感受,其中的悲傷、痛苦和自我否定很容易就折磨掉曾引以為傲的理性。也會享受著親密關系中帶來各種以往未曾體驗過的愉悅,無條件的愛與陪伴,便成為了生活中的動力與鎧甲,是獨身時無法擁有的一種情感體驗。也是自那以后,我開始理解,親密關系中的甜與苦,并不是外人的理性所可以隨意評價與衡量。
書中春琴與佐助的愛情便是如此,兩人在春琴九歲相識相伴,十七歲時有了肌膚之親。長久的相處使得兩人早已習慣了一種兩人身份差距的模式:一個是高高在上的乖戾富家小姐,一個是老實善良的凡是為主子(即春琴)考慮的學徒。
即便在別人看來,春琴對佐助過于嚴苛,甚至乎還有些暴力傾向,可是佐助眼里只有春琴一切的好——三味線技藝高超,眉目清秀又好看,肌膚白皙嫩滑穿衣飲食又講究,加上時間的積累,佐助便愛上了春琴,而且是不可救藥地讓自己一切的生活皆以春琴為中心。
而春琴呢?責罵甚至是動手打佐助,心思不明說總是讓佐助來猜測,似乎是在從側面讓佐助證明對她用情深切似的。即便是懷了佐助的孩子,也不愿意承認和佐助結婚。甚至接二連三生下三個孩子之后,都送去了別人家養育。在旁人看來,春琴對佐助做的一切未免過于殘忍了。
可佐助呢?寧愿自己與仆人一起節衣縮食,也要保持春琴花錢如流水的生活。春琴被仇家毀容,心里其實并不愿意佐助看見她毀掉的容顏。此時佐助讀出了春琴的心思,并自行戳瞎了自己的眼睛。還為此而高興,感到“現在才真正地理解了師傅生活的模樣,兩人的心從未如此接近”。而春琴知曉后的回答是帶有意思驚喜的話:“佐助,這是真的嘛?”
我的天,簡直是不可理喻??!如果書中佐助要贍養家人,負有除照料春琴外的其他社會責任呢!
可書中看來,除了照料春琴的生活,佐助并無其他更重要的社會義務。且他是帶著強烈的愉悅感而做出這種自我傷害的行為,只是為了春琴開心。雖有遺憾,卻又能評價些什么呢。
可信息過載的年代,所有長輩和媒體都急不可耐地告訴你愛情應是什么模樣,怎么樣的人才會讓你幸福,卻從未告訴你,怎么樣經營一段親密關系才會幸福。
他們告訴你要成為單身職場女性才幸福,要成為家庭主婦生兒育女才幸福??墒切腋1緛砭褪且患饔^的事情,哪里由得外人來評價呢?只通過只言片語的抱怨便陷入了“他人即地獄”的陷阱,忽略其中不為外人所知所道的親密互動。誰又知道當局者是抱著什么心態在經營這段關系呢。
作為女性,無論結婚與不結婚,生小孩與不生小孩、要成為職業女性還是成為家庭主婦。無論作出什么選擇,承受幸福是需要力量的,或者是能力、或是責任又或是像佐助一樣“能在轉瞬之間分清內外而使丑轉化為美的禪機”(我非常反對親密關系中的暴力行為!無論是對對方還是自己?。?。世間并無什么外在標準評價一個人是否幸福,只是看局中人是否存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與能否擁有制造美的能力而已。
今天家里下了幾場雨,要是現在能再下一場就好了。
佐助最后沒有娶春琴 是因為他愛上的是他心中那個美好的春琴的意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