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書開頭,以為是另一個角度就是以太白金星的角度來俯看整個西游的歷程,雖然得到了證實,是這樣的,但并沒有81難完全太白金星來看,相反本書用了些許筆墨去寫西游記開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緣由,還有太白金星的在天庭的生活,與各個神仙打交道,處理各種應(yīng)取經(jīng)和孫悟空的事情,這天庭說白了就是人間,書中的跟腳就是背景,都說出來混要看背景在這本書中寫的就是淋漓盡致,西游記上沒有跟腳的小妖一般直接打死,而有些妖怪確讓能大鬧天空,揍過幾十萬的天兵天將,打贏了各路神仙的孫悟空吃癟,這恰巧就是那個圓滑的孫悟空的為人處事了,這些妖怪不是大圣不行而是他們都是有背景的,不能打死,而天庭上的一些冤假錯案大部分也是背景大的人所犯。而在書中跟了一個大鬧天庭的一個猜想,我感覺不像是真事,那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其實是幫二郎神所犯了錯給攬下來,而當(dāng)時承諾是讓花果山的猴子猴孫永享天福,但孫悟空不愿因這事將自己賠進去他也在天上看了許許多多的齷齪事,它沒有看到天庭中的任人唯賢,而進天庭就要看你的跟腳看你的背景,無可奈何與天庭相對抗,而他被壓五百年后,他的棱角被磨平,所以變成了那個“膽小怕事武力低”的大圣,而六耳獼猴像是大圣年輕時候的化身,性子直,直率,有勇氣,認(rèn)為是大圣奪走了屬于他的命,橫沖直闖最后被在靈山打死,每個人都有一個年輕的自己恰同學(xué)少年,風(fēng)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啊!讀完此書感慨我正值青春誒,為何做事如此怕,且不敢呢!以后當(dāng)以教員這句話作教育自己。當(dāng)然這本書只有十幾萬字,并沒有多少加之心態(tài)輕松加愉悅,當(dāng)時沒有細(xì)細(xì)品味,現(xiàn)在感受頗深。
太白金星有點煩吧
太白金星有點煩吧
在金仙林立的環(huán)境中,一出出的磨難只是給金蟬子們的戲劇,他們演完了可以成仙、甚至有不成仙的自由,而六耳獼猴卻永遠(yuǎn)只是配角。
另一視角的西游,使人眼前一新,而天宮背后的交織也讓人感到饒有趣味
即使位高如太白金星,竟然也會有煩惱的時候。讀了這本書,同為打工人的你是否會有一點點釋然?
這本《西游記》“番外篇”有如太白金星私人助理的第一手筆錄,記敘了這位啟明殿殿主的工作日常,零私藏曝光神仙們的生活,深挖《西游記》中的諸多細(xì)節(jié)與因果,妥妥的職場打工人日常。作者筆下似有若無的詼諧輕快讓人在嬉笑間不禁啞然,既是神話也是現(xiàn)實,既有神仙的逍遙也是當(dāng)代成人的無奈。
書中,天庭和西天就如同兩大鼎足而立的公司,作為各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觀音和太白金星在面對兩大公司聯(lián)合推出的“西天取經(jīng)”這一重大項目時,既要同時競標(biāo),惠及自家,又需互幫互助,協(xié)同完成。在這種既是對手也是隊友的復(fù)雜身份中,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極其微妙而牽強。但是,兩大公司董事長對外卻風(fēng)平浪靜,一派和氣,這使得二人不能過于爭鋒相對。同時為了使“西天取經(jīng)”項目完成度高且做得漂亮,彼此的信任又尤其必不可少。與其說這是一次跨“教”的大型合作,不如說是一場名流的明爭暗斗,頂級博弈。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同樣,常在職場混,難免會有一著不慎的時候。看似神仙們天天以云代步,以符代筆,以茶代飲,以丹代食,過得悠閑自在,超脫塵雜,實則也需各司其職,兩點一線,按時打卡。而像老李頭身居高位,諸事冗雜,責(zé)任更重,想要拿出業(yè)績位列金仙,按時下班是典型的不成熟表現(xiàn),所以,如何報銷活動費用,如何寫工作匯報,如何平衡下級的不同訴求,如何坐穩(wěn)職位甚至步步高升,如何讓要求多難度高的上司滿意又不至逾矩,是太白金星的困擾,也是職場常態(tài)。
如今的社會飛速發(fā)展,若是止步不前或款款徐行難免會被快節(jié)奏的時代拋棄。作為學(xué)生,唯恐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無法匹配以后的工作而難以立足于社會。而上班一族則害怕失業(yè)、害怕被淘汰,競爭、手段層出不窮,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暗潮涌動。高手林立的職場上,黑暗森林法則是無奈的現(xiàn)實與必然,在強大的能力基礎(chǔ)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和交際能力也同樣重要。太白金星便樹立了一個出色的榜樣。作為玉帝身邊的要職人員,如何理解上司的話中話,如何處事圓滑活套而又不欠人情,懂得什么該積極參與什么要閉口不問,靈活變通臨危不亂,沉得住氣喜怒不顯,做最有效的事,說最得當(dāng)?shù)脑挘铋L庚無疑都做到了近乎完美。
除了做事,更多的是做人。即使太白金星和觀音二人一路斗智斗勇,互不相讓,卻都在彼此陷入兩難境地時伸出援手,最終得以坦誠相待,兩人齊心共進,結(jié)成了一段神仙友誼。文中太白金星曾說過一句話:誰能做到人人都不得罪?至少得守住正理本心。做漂亮的事固然重要,但歸根結(jié)底要做無愧的人。會做事是能力,會做人則是底線。再多的心眼詭計也比不上一段真摯的情誼,再高的榮華富貴也不能蒙蔽一顆生命底色的心。作為“西天取經(jīng)”的策劃人之一,觀音本可以按部就班,演完即可,卻在奎木狼強掠百花羞一事上大動干戈,為了還這位被囚13年的女子一個公道,不惜使用武力,公然挑戰(zhàn)昴日星官和奎木狼身后的二十八星宿。那個端莊優(yōu)雅的觀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嫉惡如仇、伸張正義的救苦救難菩薩。面對李長庚的疑惑,她凜然回道:咱們各有各的心思,但總得有個底線。人可以虛榮但不能虛偽,可以冷淡但不能冷血,可以無能但不能無情。一念之善,是一切美好的開始;一念之惡,是一切悲劇的源頭。善與惡只有一紙之隔。人時時刻刻都在善惡之間如履薄冰,稍不注意便會失序,走向傾倒。底線既失,人便不再為人。從頭至尾,無論各路神仙使了多少神通,彼此劃分了多少界限,最終他們卻都選擇了良知,選擇了遵循本心,齊心協(xié)力完成了“西天取經(jīng)”。是的,與其說這是唐僧師徒四人的取經(jīng)路,不如說是神仙們的礪心之路。本事讓他們在取經(jīng)道路上高歌猛進,而發(fā)自內(nèi)心的本性和善意則使他們最終成功。
這是一個以《西游記》為底本所延伸的神話故事,卻不被原著所束縛。出演的角色團隊遠(yuǎn)不及《西游記》那般龐大,但每個面孔都有血有肉,極富個性。玄奘作為整個項目的主心骨,是不可忽視的存在。他的性情經(jīng)過了從一開始“一臉矜持”地接下神仙送來的寶物,“理所應(yīng)當(dāng)”地接受神仙們的救助,一副“紈绔子弟”的模樣,到后來黃袍怪一事中為了救出百花羞,毅然決定以己凡胎化虎,嫁禍于黃袍怪,粉碎其逃跑計劃。在這次劇本之外的野劫中,眾人都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正義與勇氣,而玄奘更是讓人后知后覺他冰山一角下的真面目。一路上歷經(jīng)大小真假劫難,默默無聞的玄奘在不斷體會,不斷思考,他看遍了人間冷暖與“仙場”的無趣,便不愿再去做那自欺欺人的高尚,在最后關(guān)頭留下了真身去往大唐。他要立足于人世間,宣揚經(jīng)學(xué),他要腳踏實地地去拯救,去奔走,為這天下蒼生。主心骨之外,人們似乎更愿意視孫悟空為主角。書中的孫猴子,沒有囂張跋扈,從不惹事生非,不乖張,不桀驁,毒辣狠利,儼然一副霸總的冷酷。他最早看破西行之旅的實質(zhì),演技是所有人都看得出的不情愿。他不愿輕易插手劇本以外的事,冷眼看著眾神的表演,唯獨花果山的猴群是他割舍不下的掛念。這樣的孫悟空,是眾人皆醉中最大的清醒,專情也無情,強大也孤寂。他極力撇開所有的光環(huán),不愿被貼上行俠仗義的標(biāo)簽,但誰都知道,冷漠是他的表現(xiàn)色,堅定不移的正義才是他的底色。他同樣參破了取經(jīng)盡頭的空蕩,在最后讓殘蛻得以保全,這具軀殼才是真正的他,而后的孫悟空,不過是一個永遠(yuǎn)帶笑的好人臉。太白金星翻出了大鬧天宮的真相,令人唏噓而又心寒。相隔五百年的清白,孫悟空不強求,亦坦然。他不希求傷他的人賠禮道歉,卻在得知自己的路是替代他人而來后,毅然踏上了尋找六耳魂魄的道路。“哪怕翻遍整個地府,我也要找到六耳的魂魄,他只有靈魂,我只有軀殼,正好還他一段因果。”他還是他,那個永遠(yuǎn)站在伸張正義第一線的他,只是看淡了眾人的虛情假意,不愿違心地陪他們演繹。豬八戒丑惡的罪行沒被抹去,但他多了一份擔(dān)當(dāng)與坦誠,敢于面對不堪的過去,也更加堅定光明的未來。最透明的沙僧隱姓埋名轉(zhuǎn)世投胎,卻只為了討一個公道,鳴一次不平,他直桿,死板,不撞南墻不回頭,卻是萬抹絢爛中不改初心的白。
全書的點睛之筆,在于包括取經(jīng)人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知道,“西行”只是走過程,“取經(jīng)”才是最終目的。當(dāng)野心和真相赤裸裸地擺在眼前,到底是不改初心負(fù)重前行,還是徹底沉淪?所有人都在徘徊,在抉擇,在經(jīng)歷一場前無古人的挑戰(zhàn)。最后,太白金星如愿成為金仙,卻默默留下濁念給觀音。金仙依舊是萬人面前的光照耀眼,而濁念才是他歷經(jīng)甘苦波折后的超然。那是他世俗的雜念,也是真正的太白金星,不用超脫因果,太上忘情,只遵循本心,直爽風(fēng)趣,口無遮攔,天真而不計一切后果,遇事不吐不快。
太白金星曾說: “很多人間執(zhí)念我們無法理解,但不代表那些痛苦就不存在”。
打碎無意義的追逐,才是真的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