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看到這么有趣的書了,起初是被故事開頭的簡介所吸引,很想知道,作者為什么會選擇用太白金星作為主角,要知道,天上神仙數不勝數,他可以說是一個邊緣人物了。當這樣一個邊緣人物與西游記掛上了鉤,會發生什么呢?我十分的好奇,這也是起初我讀這本書的原因。后來,作者在本小說里提到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就類似于體制問題,這讓我覺得十分的有趣,里面的問題看似合理卻又處處透露著古怪,許多事情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仿佛從中看到了人情事故,處事圓滑。我很喜歡書中六耳獼猴與孫悟空的故事,一個是堅持己見,想要得到平反的大妖,努力得到了一個名額卻被一船瓜果頂替了,投路無門,看到了一點希望,卻又卷入了一場無妄之災之中。最后是孫悟空成就金身蛻變,先有冒名頂罪,只為花果山眾猴不受輪回之苦,后被壓五百年,磨平了心性,成神真有如此之好?各有所求吧,比起成神,我更喜歡作者筆下,金蟬脫殼的后在下界講法的玄奘 ,以及成金仙時留下的李長庚和有著孫悟空軀殼,靈魂是六耳獼猴的這個設定。
太白金星有點煩吧
太白金星有點煩吧
那種想看到停不下來的感覺
中國終究是個人情社會,怎可能做到太上忘情
有的時候不是能力不到位,是跟腳差一些,投胎沒投好
大家的作品果然不一樣,風趣詼諧,有內涵,你要品慢慢的品
這種諷刺又詼諧的作品就得老馬來寫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超脫因果,不是不沾因果,而是只存己念;太上忘情,也不是無情無欲,而是唯修自身。
吳剛伐桂,就算不留下任何痕跡,也樂在其中。
(親王繼《長安的荔枝》后,又用西游同人的形式寫出了當代職場(或官場)打工人的辛酸血淚、虛實真假)
仙界的辦公室主任太白金星也就是李長庚,接到玉帝派下來的“導演”活兒——協助佛界的觀世音菩薩,一起幫佛祖二弟子玄奘在取經過程中完成九九八十一處“磨難”,好讓玄奘順利下凡鍍金成佛。要命的是,每一個磨難完成后都要寫成新聞通稿發到仙佛兩界,而且會有眾多兩界的“電影”監制全程旁觀和記錄。一開始觀音老打官腔不配合,所有劇本、演員、道具都要自己安排,后來李長庚跟觀音不打不相識,一一化解不少阻礙和磨難,其間的利益博弈和意外故事讓人應接不暇:
比如仙界兩派各種帶資進組,安插門下坐騎、旗下妖怪參與進去,想著完成取經后能混個體制內身份。
比如靠自己努力好不容易從地下混到天上當官的悟空,結果給玉帝外甥楊戩頂罪被壓幾百年后,即使心灰意冷也被迫營業。
比如太上老君想方設法私下交易金丹、法器,然后以損耗名義虛假報銷領取補貼。
比如六耳獼猴堅持上訪伸冤,只因自己陰差陽錯被人用悟空頂包進了斜月七星洞。悟空客觀評價六耳:它是被鎮前憤怒的我,我是死心后茍活的它。是阿,六耳就如《佛本是道》里悟空道人為了證道斬出來的濁念分身——妖王齊天大圣。親王也在這本書最后,讓悟空和六耳了完一段因果。
比如將普通水果包裝成上品仙果、精于自我炒作的網絡大V鎮元大仙,又比如黑白通吃、長袖善舞、談判技巧的商務人士白骨精...
李長庚想得道繼續升職,就必須“超脫因果,心無掛礙”,其實就是極端的自私自利逐漸失去人性,像極《大潑猴》中如來所修“無他”境界。
最后,李長庚雖然也終于成功證道為金仙,但還是留下一縷濁念真靈交給觀音,商量著轉世到大唐長安做一位詩人...至于是否成行,不提。
只存己念 唯修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