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寫作二三事
關于內容:當初加了小編之后,他說了三件事:第一,開頭幾章的問題;第二,太老白;第三,給我推薦了窮鬼。窮鬼是好書,但我只看了一些,沒繼續看是我個人的原因。都是女主文,小編推薦給我也許希望我學習一下。
只是我不得不說,寫這篇女主文走故事線而非人物線,對標的是改編,一個完整故事是最起碼的要求。先不論成不成,至少要按這樣的結構來,所以就沒有選擇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或者情懷式的寫作。或許也就是成績不好的原因。
關于寫作:一個完整的故事有開端、發展、高潮、落幕,所以也需要一定的敘事手法來進行巧妙的安排,我比較喜歡哈代和白先勇的敘事方式,這種寫作技巧我也在嘗試。
我感覺這個故事寫復雜了,沒打算寫三五百萬字的,但還是每天把自己陷在資料里,已經顧不上什么手法技巧了。可能挖的坑太多,想表達的東西也太多,有些變糊了。挺煩躁的,希望能調整一下,不想寫太復雜的故事,喜歡一種技巧高超的寫作。
關于老白:我一直認為歷史文沒有考據就沒有邏輯,不管是史實還是架空,故事、人設邏輯都應建立在考據上。
關于女性視角下的女性角色:普遍不喜歡歷史文里塑造的女性角色,跟后不后宮沒關系,而是刻板印象太多。就好比描寫女性解放,獨立自主,結合到當下環境里,也許我對女性自主更有共鳴。解放的精髓不就在于女性做自己的主?過去是,現在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會是。本文的女性角色,也有這么一層意思,就是讓人看一看女性視角下的女性是啥樣,而非是刻板的。
關于情情愛愛:說到寫男女的情情愛愛,不得不先提一下86章,因為帶塞被審了,刪了才發出來的。其實我覺得挺冤的,就是引用了一段【西廂記】的曲詞,還是劇情發展到那了才借用的,沒有任何不當描寫。古人不會直接描寫,只會代指,什么花兒蝶兒的,意味很足,但絕不帶塞。
讓我驚訝的不是被審,而是涉塞的審查機制,我只知道是關鍵詞語,但我引用的那句里只有花兒、蝶兒、云兒、雨兒,沒有任何關鍵詞,難道現在審查都如此智能?可以辨別出名篇名著里整段貌似帶塞的段落?要是換了金品梅能審查過嗎?西廂記,牡丹亭能審查過嗎?
關于成績:哦~隨緣吧,
關于是不是發錯地方了:也許……當初手抽抽就點錯了。反正下一部肯定發女頻了,關于女性題材的。
關于頭四章:講個笑話吧,頭四章其實寫個編輯看的,當初怕簽不了,就寫得特別花哨,結果簽的很快,它們就成‘多余’的了。
大明女伯爵吧
大明女伯爵吧
只是我不得不說,寫這篇女主文走故事線而非人物線,對標的是改編,一個完整故事是最起碼的要求。先不論成不成,至少要按這樣的結構來,所以就沒有選擇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或者情懷式的寫作。或許也就是成績不好的原因。
關于寫作:一個完整的故事有開端、發展、高潮、落幕,所以也需要一定的敘事手法來進行巧妙的安排,我比較喜歡哈代和白先勇的敘事方式,這種寫作技巧我也在嘗試。
我感覺這個故事寫復雜了,沒打算寫三五百萬字的,但還是每天把自己陷在資料里,已經顧不上什么手法技巧了。可能挖的坑太多,想表達的東西也太多,有些變糊了。挺煩躁的,希望能調整一下,不想寫太復雜的故事,喜歡一種技巧高超的寫作。
關于老白:我一直認為歷史文沒有考據就沒有邏輯,不管是史實還是架空,故事、人設邏輯都應建立在考據上。
關于女性視角下的女性角色:普遍不喜歡歷史文里塑造的女性角色,跟后不后宮沒關系,而是刻板印象太多。就好比描寫女性解放,獨立自主,結合到當下環境里,也許我對女性自主更有共鳴。解放的精髓不就在于女性做自己的主?過去是,現在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也會是。本文的女性角色,也有這么一層意思,就是讓人看一看女性視角下的女性是啥樣,而非是刻板的。
關于情情愛愛:說到寫男女的情情愛愛,不得不先提一下86章,因為帶塞被審了,刪了才發出來的。其實我覺得挺冤的,就是引用了一段【西廂記】的曲詞,還是劇情發展到那了才借用的,沒有任何不當描寫。古人不會直接描寫,只會代指,什么花兒蝶兒的,意味很足,但絕不帶塞。
讓我驚訝的不是被審,而是涉塞的審查機制,我只知道是關鍵詞語,但我引用的那句里只有花兒、蝶兒、云兒、雨兒,沒有任何關鍵詞,難道現在審查都如此智能?可以辨別出名篇名著里整段貌似帶塞的段落?要是換了金品梅能審查過嗎?西廂記,牡丹亭能審查過嗎?
關于成績:哦~隨緣吧,
關于是不是發錯地方了:也許……當初手抽抽就點錯了。反正下一部肯定發女頻了,關于女性題材的。
關于頭四章:講個笑話吧,頭四章其實寫個編輯看的,當初怕簽不了,就寫得特別花哨,結果簽的很快,它們就成‘多余’的了。
歷史向的小說,人物多、支線多、考據多,若非寫作技巧嫻熟,很難能寫出一本構思嚴謹又兼具閱讀性的優秀作品。從我已呈現出來的章節來看,寫作技巧還是顯得很青澀,需要再加強寫作訓練。
我為什么會選擇以故事為主線的創作而非人物,只能說個人訴求點不同。其實之前有考慮過寫秦良玉,但自認為積淀還不夠,寫不出忠貞侯的范,所以不敢冒然下筆。或許到了某一天,或者某一階段,還是會考慮寫,畢竟她是我心中大明女性的一個代表。
所以就憑空想象了一個女性角色,鄔闌。這個角色來源與我的一個情結,也就是為什么會有‘啰嗦的前四章’存在。
我從崇禎上吊那天開始寫起,看似跟整部小說完全沒有關系,其實不然。對于崇禎這個皇帝,我是有好感的,基于他作為一個皇帝所具有的女性觀。封建時代的皇帝,這尤其難能可貴。
他任用女官,并非只局限與內廷,其實終明一代,服務與內廷的優秀女官一直都有,以才華貨與帝王,而非爭寵后宮,只是關于她們的記錄太少了。
他封秦良玉為忠貞侯,寫詩贊道: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他直接表達了對女性的態度:在建功立業方面,女性一樣不輸男子。
一個皇帝能沖破‘女不言政、女不干政’的封建藩籬,這本身就值得點贊。
還有同時代的畢著,‘稟異姿,幼工文翰,兼能挽一石弓,善擊劍。其父守薊邱,攖城據賊,力竭戰死……而一軍突入,賊駭如天下,驚愕失措。著手刃其渠,握首級號于眾曰:敢抗王師者,有如此首!賊乃潰,輒焚其營,追殺無算,賊竟平。時年甫二十也……’
只可惜沒等到畢著的封侯拜將,大明就亡了。
本書還有一個虛構的明代皇帝,他身上同樣具有崇禎那樣的女性觀,他與女主的關系是伯樂與良馬,他不拘一格提拔女主,任用她為官,給她機會到基層歷練,并且參與國家的經濟改革建設……雖然不是秦良玉、畢著那樣的從軍報國,但她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方式的建功立業,報效祖國?
說了寫作,說了角色,再說說書本身吧,這本書目前來看成績不好,其實我有檢查過大綱,故事是完整的,邏輯是自洽的,情節也有跌宕起伏,爽點也很爽,至于為何成績不好,我控制不了,但我并不想改動。
對于女性主角的歷史文,若是寫成家國情懷的,也能出彩,只是本書設定背景是和平年代的改革,沒有宏大的場面,沒有自帶光環的歷史人物襯托。情懷只來自一個個普通的小人物,也許有一些溫情脈脈,卻不是一篇宏偉的史詩。
我之所以不想做任何改動,因為很喜歡這個設定。
接下來,隨便說點別的吧,昨天刷圍脖刷到顯微鏡下大明的預告片,講真哈,服化道還趕不上玉樓春,雖然都不太靠譜,但后者還是看著順眼一些。至于什么網巾上加帽正這種,事實上明代著裝就只帶網巾都是很失禮的行為。
再說一下本書,輕松向的,會有很多關于社會風貌的描寫,有些可能跟劇情無多大聯系,但對于構筑小說中的世界是有幫助的。
比如書里會有一些明宮里飲食、生活的描寫,大多源自萬歷時的宮廷記錄,其實那時飲食已經跟現代沒有多大區別。順便一提,每個皇帝口味都不一樣,所以飲食側重也不同,好比萬歷長那么胖,就是吃的太豐富,日常三餐一月要花萬二千兩,天啟就喜歡吃燒烤一類的,崇禎喜歡清淡飲食,每月三餐開銷也有九千兩,但比萬歷還是差了不少。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總之是這是一本閱讀起來比較輕松的書,而且作者應該不會犯網巾上加帽正這類錯誤。
最后拉拉票吧,要是投票效果不好,那作者只有每天化身說書先生給各位來上一段,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