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典制
《周禮》所述的周朝體制十分精密、宏大,因此受到后人的質疑,認為是后人托古所作。按照《周禮》的記載,周朝的中央政權的組織是以冢宰為首的天地四時六官制度。
天官冢宰
“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冢宰的屬官稱為“治官”。包括太宰卿一(太宰為官名,卿為爵位,以下同,只有一個名稱的為爵位)、小宰中大夫二、宰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太宰的職責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撫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誥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可見冢宰實際上相當于首相的地位。[1]
地官司徒
“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撫邦國”,司徒的屬官稱為“教官”。包括大司徒卿一、小司徒中大夫二、鄉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司徒管理版籍、人民田土之事。小司徒管理京城以及四郊人民、田地、賦稅事務。
春官宗伯
“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宗伯的屬官稱為“禮官”。包括大宗伯卿一、小宗伯中大夫二、肆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宗伯管理天子、諸侯的堞譜、繼承、祭祀事務。小宗伯管理太廟神主事務。
夏官司馬
“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司馬的屬官稱為“政官”。包括大司馬卿一、小司馬中大夫二、軍司馬下大夫四、輿司馬上士八、行司馬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馬官就是統帥周天子的軍隊。
秋官司寇
“帥其屬而掌邦禁”,司寇的屬官稱為“刑官”。包括大司寇卿一、小司寇中大夫二、士師下大夫四、鄉士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寇官的職務就是管理刑獄事務。
冬官司空
《周禮》司空篇已佚。
無敵極品天子吧
無敵極品天子吧
天官冢宰
“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冢宰的屬官稱為“治官”。包括太宰卿一(太宰為官名,卿為爵位,以下同,只有一個名稱的為爵位)、小宰中大夫二、宰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太宰的職責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撫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誥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可見冢宰實際上相當于首相的地位。[1]
地官司徒
“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撫邦國”,司徒的屬官稱為“教官”。包括大司徒卿一、小司徒中大夫二、鄉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司徒管理版籍、人民田土之事。小司徒管理京城以及四郊人民、田地、賦稅事務。
春官宗伯
“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宗伯的屬官稱為“禮官”。包括大宗伯卿一、小宗伯中大夫二、肆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宗伯管理天子、諸侯的堞譜、繼承、祭祀事務。小宗伯管理太廟神主事務。
夏官司馬
“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司馬的屬官稱為“政官”。包括大司馬卿一、小司馬中大夫二、軍司馬下大夫四、輿司馬上士八、行司馬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馬官就是統帥周天子的軍隊。
秋官司寇
“帥其屬而掌邦禁”,司寇的屬官稱為“刑官”。包括大司寇卿一、小司寇中大夫二、士師下大夫四、鄉士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寇官的職務就是管理刑獄事務。
冬官司空
《周禮》司空篇已佚。
王朝還有掌土地和農人的司徒、掌百工職事的司空、掌軍賦軍政的司馬、掌版籍爵祿的司士、掌刑罰的司寇,合稱五官。為王室服務的內廷事務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師、少傅、少保),有道、輔、弼、承四輔,有膳夫、綴衣、小臣、寺人、內豎、閽者、門尹、司王宥、火師、水師、大酋、太仆、御、右、萃車、趣馬、師氏、虎資、輿人、醫、藝人、隸人、太子宮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國,稱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諸侯。王朝有時派使臣到諸侯國任監國。諸侯在自己的封國內仿照王室設置百官有司,成為相對獨立的政權,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馬、司空,分掌政務、司法和民事。
周的各級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礎上世襲,而且文武不分,平時治民,戰時就是各級將領。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國、都、邑、野、鄙。周王和諸侯的都城為國,諸侯國中的大城為都,小城為邑,此外的地方稱為野或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