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
無緣社會吧
無緣社會吧
個人認為:
1)中老年人的“個體化”屬于被迫斷絕社會關聯,多因雇傭問題或生存問題。這個方面“無緣社會”更像是經濟層面的社會問題而非個人心理層面因社會關聯的弱化而產生的斷裂感。不難看出,在理想情況下,為工作人口提供穩定且具有較高收入標準的工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
2)年富力強的青年人的主動“個體化”多由于對網絡“弱關聯”的過分樂觀,進而本末倒置般地將網絡的“弱關聯”取代了傳統意義上“血親關聯”,“地域關聯”和“職場關聯”等諸如此類的“強關聯”。
3)而老年人的“個體化”(書中所提“在途死亡者”為其極端體現),要么自己本來是第一類,要么是因為身邊親人屬于前兩類,從而被迫“個體化”。
因此個人并不贊同書末建議使用“寬松的新型關聯來維系彼此”。誠然,此建議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對“無緣社會”引起的自殺現象進行有效干預,但事實上,亟待解決的問題重點卻出現在第二類人身上。網絡興起所帶來的貌似頗具前景的新社會關聯形式,就如潘金蓮下了毒的湯藥一般,看似是應對“無緣”,打破個體障壁的權宜之計,實則卻蒙蔽了個體對“無緣”認知的唯一途徑,加速了個人作為社會官能的衰竭過程。
整個社會,世界都是如此,都是互相依存的!愿一切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