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20世紀前半期日本能源安全問題的歷史背景

1900年,甲午戰爭結束才過五年,日本就在跨入20世紀的同時,作為八國聯軍的主力入侵中國。1904—1905年日本主要在中國及朝鮮的土地上打了一場日俄戰爭。1912年7月明治天皇駕崩后開始了大正時期。1914—1918年日本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了吸取一戰教訓,抑制軍備競賽,1921年美國召集了華盛頓會議,決定了英、美、日的主力艦配置比例5 ∶5 ∶ 3,此后日美關系在20世紀20年代基本維持了競爭與協調并行的關系。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1925年日本進入了昭和時期。1929年發生世界經濟危機。1931年日本陸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僅經過4個月零18天,日軍就占領了相當于日本本土面積2.5倍的中國東北三省。在國內政治方面,日本政府越來越表現出對軍部法西斯勢力失去控制力進而被軍部法西斯勢力所左右,而隨著軍部法西斯勢力的日益猖獗,日本在外交方面日益從國際協調主義轉向國際孤立主義,特別是日美關系轉向相互對抗和美對日綏靖政策并行的關系。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爆發。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形成了“柏林—羅馬—東京”法西斯軸心國集團。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了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組成部分的太平洋戰爭,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這就是20世紀前半期日本能源安全問題的歷史背景。

國際能源署對能源安全的定義是“在給定價格下,滿足能源需求的供給在物理上的可獲得性”IEA, “Toward a Sustainable Energy Future”, http://www.iea.Org/textbase/nppdf/free/2000/future2001.pdf.,然而20世紀前半期作為戰爭國家日本的能源安全問題與一般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有很大不同。當時日本的能源安全問題除去滿足其重化工業化和國民生活的能源需求的供給“在物理上的可獲得性”之外,更重要的是滿足其準備和發動戰爭的能源需求的供給“在物理上的可獲得性”。這段時期日本的能源問題的特點是:(1)以軍事手段從國外掠奪能源資源以補充國產能源之不足;(2)出于準備和進行戰爭的需要,為軍艦、軍機等武器所必需的石油供給成為能源問題的核心;(3)石油供給問題的性質從“為了戰爭的石油”演變為“為了石油的戰爭”(太平洋戰爭);(4)從被其侵占的海外石油產地到本國的海上運輸安全成為保障石油供給的突出問題;(5)為了戰爭需要,國內工業生產和國民生活的能源需求被強制地做出了巨大犧牲。

從能源安全問題的內涵看,一國的能源安全問題與科技發展存在著深刻而復雜的關系。特別是20世紀前半期日本的能源安全問題,不僅有賴于本國的能源技術發展和技術引進,而且有賴于本國綜合的科技總實力,有賴于本國社會科學的發展及其地位,特別是作為一個戰爭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與如何判斷國際形勢、如何處理國際關系、如何開展能源外交、如何估量日本與敵國的力量對比等,都存在著更加密切的關系,而這些問題都是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泽库县| 栾川县| 哈尔滨市| 永丰县| 渝中区| 冕宁县| 天长市| 木里| 镇坪县| 加查县| 竹山县| 陈巴尔虎旗| 澜沧| 桃江县| 郓城县| 兰溪市| 石泉县| 长治市| 隆昌县| 宣恩县| 洞口县| 通辽市| 晋城| 康保县| 桂东县| 余干县| 武川县| 揭东县| 甘德县| 陈巴尔虎旗| 宜宾县| 新龙县| 时尚| 六安市| 桂东县| 唐河县| 册亨县| 崇信县| 新宾|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