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合作:模式、機制和策略
最新章節:
后記
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合作在我國是一個新課題和新實踐,特別是在社會救助領域如何合作還處于探索階段。本書注重對本領域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的總結,在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治理和善治理論以及資源交換理論的指導下,對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市33家社會組織及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實地調查和半結構式訪談,呈現了發達地區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概括總結了合作模式、合作機制、合作策略和經驗,提出不同的“伴生模式”形成的政府與社會組織關系的“差序格局”,分析了政府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救助領域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加強社工機構在社會救助中的作用,改變救助不足和服務救助缺乏等問題。本書呈現出政府和社會組織雙方的視角,力圖為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合作提供研究依據和參考,促進政府與社會組織發展良性的合作模式和機制,通過合作共治達到雙贏。
目錄(129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
- 前言
- 第一章 社會組織的概念演變和發展過程
- 一、社會組織、民間組織、非政府組織和非營利組織的概念演變
- (一)社會組織相關概念界定
- (二)社會組織的特征
- (三)社會組織分類
- 二、中國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發展的過程
- (一)古代民間組織的發展
- (二)近代民間組織的發展
- (三)現代社會團體、民間組織的發展
- (四)改革開放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發展的過程
- 三、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方式
- (一)什么是合作?
- (二)合作的優勢及風險
- (三)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方式
- 四、國內外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經驗
- (一)國外經驗和啟示
- (二)國內經驗和啟示
- 第二章 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研究綜述
- 一、國家與社會的關系
- (一)馬克思對“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論述
- (二)啟蒙思想家對“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論述
- (三)近現代西方對“國家與社會關系”的分析理論
- 二、治理與善治理論
- 三、“市場失靈”、“政府失靈”、“志愿失靈”理論
- (一)市場失靈論
- (二)政府失靈論
- (三)志愿失靈論
- 四、資源交換理論
- 五、相互依存理論
- 六、國外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研究
- 七、國內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研究
-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 一、研究方法
- (一)質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
- (二)目的性抽樣
- 二、研究過程和研究對象
- (一)北京市調研過程
- (二)廣東省調研過程
- (三)上海市調研過程
- (四)補充調研過程
- 三、研究反思
- 第四章 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 一、北京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現狀和問題
- (一)合作現狀
- (二)合作的內容和自我評價
- (三)合作中的問題
- 二、上海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現狀和問題
- (一)合作現狀
- (二)合作的內容和自我評價
- (三)合作中的問題
- 三、廣東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現狀和問題
- (一)合作現狀
- (二)合作的內容和自我評價
- (三)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 四、不同類型社會組織與政府合作的比較
- 第五章 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模式
- 一、構建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模式
- (一)由伴生模式到合作模式
- (二)項目合作模式
- 二、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模式的分類
- (一)“伴生模式”與“差序格局”
- (二)伴生模式的分類
- 三、政府購買服務模式的比較
- (一)北京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模式
- (二)廣州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模式
- (三)深圳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模式
- (四)上海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模式
- (五)不同地區購買模式比較
- 第六章 政府與社會組織的關系及合作機制
- 一、政府與社會組織的關系
- (一)內生依附關系
- (二)工具性互惠關系
- (三)競爭關系
- (四)疏離關系
- (五)抑制關系
- 二、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合作機制
- (一)資源獲取機制
- (二)信息溝通機制
- (三)政策支持機制
- (四)管理、監督機制
- (五)人員交流機制
- 三、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機制的比較
- (一)資源獲取機制比較
- (二)信息溝通機制比較
- (三)政策支持機制、管理監督機制比較
- (四)人員交流機制比較
- 第七章 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策略
- 一、政府和社會組織對“合作”的看法和態度
- (一)政府對合作的看法和態度
- (二)社會組織對合作的看法和態度
- 二、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目的與策略
- (一)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目的
- (二)政府管理社會組織的制度
- (三)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的策略
- 三、社會組織與政府合作的策略
- (一)預設鋪墊策略
- (二)互信公關策略
- (三)規避沖突策略
- (四)項目品牌策略
- (五)互益雙贏策略
- 四、合作策略運用分析
- 第八章 政府與社會組織的角色定位:以社會救助領域為例
- 一、政府與社會組織在社會救助領域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一)政府與社會組織在社會救助中合作的必要性
- (二)政府與社會組織在社會救助中合作的可能性
- 二、政府在社會救助中的角色定位及與社會組織的合作
- 三、社會組織在社會救助中的角色定位及與政府的合作
- 第九章 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共治”
- 一、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
- (一)社會管理的含義
- (二)社會治理的含義
- (三)“社會管理”與“社會治理”的區別與聯系
- 二、政府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 (一)政府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 (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 三、政府與社會組織“合作共治”
- (一)“合作共治”的理論緣由
- (二)“合作共治”的前提
- (三)“合作共治”機制的構建
- 附錄1 府部門訪談提綱
- 附錄2 會組織訪談提綱
- 附錄3 例描述
- 參考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19-01-04 11:18:55
推薦閱讀
- 合理節稅:涉稅風險防范與納稅籌劃案例指導
- 四種商品期貨的價格下限研究
- 外國地方政府支出責任與地方稅收:實踐與啟示
- 債務危機
- 中國公共財政建設報告:全國版(2012)
- 投資新視野(Ⅲ):國企改革
- 稅務會計與稅收籌劃
- 負利率
- 中國稅收制度的收入分配效應
- 商業貿易活動中的納稅籌劃
- 美國國際稅制改革與資本回流原理
- 企業所得稅政策與實務解析(2023年版)
- 財政學(第2版)
- 百姓不繳糊涂稅:財稅專家汪蔚青的稅務普及書
- 境外稅收指南:私人財富管理必備
- 中國古代賦稅役徭役
- Case Studies on Good Practice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ASEAN and China
- 海洋移民、貿易與金融網絡:以僑批業為中心
- 中國投資發展報告(2017)
- 社會保障預算、精算與核算
- 企業涉稅業務難點分析與破解
- 倫巴第街:貨幣市場記述
- 金融加速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效應
- 民國時期社會保險理論與實踐研究
- 新增值稅:納稅操作手冊
- 中國稅制
- 別交冤枉稅: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一本通
- 中國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及其分權研究
-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7:強化人民幣金融交易功能
- 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長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