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阿德勒對夢的解析
最新章節:
第4章 個體心理學對夢的研究
夢的素材是從哪里汲取的?不管是歷史久遠的古代,還是今天弗洛伊德的觀點,都表明夢是由隱喻和象征構成的。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所說:“在夢里,我們都是詩人。”但是,為什么夢不用簡單的話語表達,非要用隱喻和詩一般的語言呢?其實很簡單,如果不這樣,我們就無法擺脫常理的束縛。在25年前,我剛剛開始研究夢的含義時,它成了最令我頭疼的問題。我認為,夢中的生活和清醒時的生活是一致的,如果白天我為了達到某種目標而努力鉆研,那么晚上的夢境中我同樣在思索著這些問題。人們在夢中時的目標和在現實中的目標是一樣的,就像他們做夢的時候也必須為了這個目標不斷奮斗一樣。所以,夢是人生態度的表現,并與之息息相關。有一種事實可以幫我們了解做夢的目的。有時我們早晨醒來會將夢中的情形全忘掉,好像沒有了任何印象。事實的確如此嗎?一點印象都沒有了嗎?其實不然:在夢中的某種情感被我們保留了下來。夢中的內容已經忘卻,但是卻有著對夢的情感和對夢的不解。夢的目的也必定留在了留下的情感之中。夢只是引發這種情感的一種方法,而留下這種感覺則是夢的目的。
目錄(4章)
推薦閱讀
- 改變人生的88堂心理課
- 脆弱的力量
- 誘惑心理學
- 破譯心靈密碼:實用心理學一本通
- 麻辣心理學
- 具身認知:身體如何影響思維和行為
- 該共情的時候別講道理
- 心理學與生活
- 心理學與心理調節
- 警惕異常心理
- 教育心理學
- 數字心理學:57秒揭開生命的密碼
- FBI超級詢問術
- 身體的痛,是心靈的傷
- 你只是不會表達
- 心理學的50大奧秘
- 成年孤兒
- 正午之魔: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
- 北大心理課
- 最受歡迎的哈佛心理課
- 怪誕心理學:揭秘日常生活中的古怪之處
- 精神分析引論
- 心理學與生活(暢銷4版)
- 心理學家的預測術
- 牛津通識課:天才都是瘋子嗎?
- 我的身體里住不下13個人
- 認知商:如何認清現實與錯覺?
- 大腦開發秘冊
- 抗壓與適應: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研究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課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