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妙法本相經
太上妙法本相經,簡稱《本相經》。撰人不詳。約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際。原書至少有二十多卷。現《正統道藏》本僅殘存三卷,收入太平部。另據大淵忍爾《敦煌道經目錄編》著錄,敦煌遺書中有唐代《本相經》抄本殘卷十二件。其中P2429、S2122、P2389、P2476、P3091及貞松堂藏本等八件抄本內容均不見于《正統道藏》本。P2357、S3173、P2396、P2755等抄本與《正統道藏》本有頗多異文。此外《上清道類事相》、《要修科儀戒律抄》等唐宋佛道典籍亦保留不少《本相經》佚文。此經乃元始天尊與「辨夫」及外道之人相互問難,解說道教義理及齋戒法術要旨。其內容頗雜亂,涉及宇宙生成、眾生業報因緣、治國修身及修道求仙等等。大旨以《道德經》為立論之本,又受《靈寶經》影響。謂「道者萬物之父,空者萬物之母」。學道之人應抱道執德,為于無為之為,居于無想之想,處于無著之著。又駁斥外道,論證宿業因緣。謂「一切眾生各有緣品,前世積業今生所受,今身所造后世所受」。又強調學道尊師,持齋守戒之重要,論述治身治國皆應以無為無欲為本。敦煌抄本中提及「咐囑卯金,木子弓口乃興焉」,可見此經受《洞淵神咒經》影響。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