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作者病愈后的首次長途旅行,也是他對于以人類為中心的自然觀、宇宙觀的第一次深刻反思。在他看來,人類不是什么“萬物之主”,而是生命之網中一個極小的組成部分,是世界共同體中的一個品類。所有活著的萬物甚至巖石,都有她們自己的權利和目的,而非僅僅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要。萬物通過一種“流”(flow)而進行深刻的溝通,沒有一物存在真正的廢棄或死亡,生命在“流”動中不停地再現美麗與輝煌,永無止息。
(美)約翰·繆爾 ·生態環境 ·7.6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湖北省的湖泊概況、湖泊成因、湖泊沉積、典型湖泊發育演化、湖泊特征、湖泊水生物、湖泊資源、湖區文化和湖泊管理。本分冊為洪湖。
湖北省湖泊志纂委員會 ·生態環境 ·2.7萬字
在《生生不息的地球》一書中,享譽世界的大衛·愛登堡爵士以敏銳的眼光、持續的好奇心和富有感染力的熱情,向我們展現了棲息于12個典型地域中繽紛復雜的生命及其對生境的適應性。從孤寂的喜馬拉雅山巔到極寒的冰原地帶,再到我們身處的城市環境中,動物和植物都能擇地生息。幾乎每一個微小的生態位都存在適應它的特定物種。相似的環境導致相似的適應,不同的地域也孕育出迥然不同的生命。物種和生境不斷變化又彼此適應,展現出地球的活力、演化的奇觀。在此次推出的全新版本中,大衛·愛登堡與動物學家馬修·科布聯手,增加了近些年來至為重要的生態學和生物學發現,補充了百余幅罕見的攝影照片,并關懷甚切地探討了我們這顆星球如今面臨的緊迫問題:氣候變化、環境破壞和物種大規模滅絕。
(英)大衛·愛登堡 ·生態環境 ·16.2萬字
《天道與人文:竺可楨講氣象與歷史》是竺可楨先生關于氣象學與中國歷史變遷關系的科普小品文集。在本書中,竺可楨先生翻閱多部歷史典籍,結合氣象學的科學研究,對古代重要事件發生時的氣候情況作出判斷,并據此揭開氣候變化與歷史的關系。在本書中,不僅有《大自然的語言》這樣多次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大家耳熟能詳的科普小品,更有《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這樣為后世歷史研究提供重要思路的傳世名作。
竺可楨 ·生態環境 ·10.8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湖北省的湖泊概況、湖泊成因、湖泊沉積、典型湖泊發育演化、湖泊特征、湖泊水生物、湖泊資源、湖區文化和湖泊管理。本分冊為遺愛湖。
湖北省湖泊志纂委員會 ·生態環境 ·1.8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湖北省的湖泊概況、湖泊成因、湖泊沉積、典型湖泊發育演化、湖泊特征、湖泊水生物、湖泊資源、湖區文化和湖泊管理。本分冊為汈汊湖。
湖北省湖泊志纂委員會 ·生態環境 ·1.3萬字
本書為廣東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生活中的節能減排》科普創作作品。書中通過6個主題向讀者普及了節電、節水、節氣、節材、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等環保節能知識。以通俗易懂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密切結合人們日常生活的實際例證向讀者講述節能減排的常識。本書對提高人們的環保節能意識,形成節能環保的生活習慣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書特別適合向小學生推薦,作為他們的科普讀物。
趙先美 ·生態環境 ·5.9萬字
這是一本中國青年追風者、攝影師蘇鏑坷的原創圖書作品,作者通過用圖片及文字講解多年的追風故事和風暴相關的科普知識,帶領讀者深入了解追風者的世界及強對流風暴的氣象知識。作者用精彩的故事敘述和震撼人心的攝影作品,將風暴的力量與美麗展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親歷風暴、深入臺風眼的驚險故事,還是在風暴中拍攝的精彩攝影作品,都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風暴的中心,感受到自然的威力與魅力。作者也通過此書表達了公民參與災害防御的重要意義和緊迫性。
蘇鏑坷 ·生態環境 ·5.9萬字
《細粒沉積與頁巖氣生儲——以山東省及渤海灣地區為例》總結了國內外頁巖氣的研究現狀和存在問題,介紹了山東省及渤海灣地區的細粒沉積發育與頁巖氣的成藏條件,介紹了山東省和渤海灣地區上古生界的地層發育、細粒沉積體系、巖相古地理、泥頁巖的生烴條件和保存條件,并總結了山東省及渤海灣地區頁巖氣的有利勘探前景。全書內容包括頁巖氣的地質、資源、沉積、生儲和勘探開發等多個方面,對山東省及渤海灣地區頁巖氣的理論研究和勘探開發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細粒沉積與頁巖氣生儲——以山東省及渤海灣地區為例》可供從事沉積學和非常規天然氣理論研究和勘探開發的科研人員閱讀,也可供從事頁巖氣能源研究的開發人員和石油、地質、礦業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孟彥如 姜楠 李磊 ·生態環境 ·4.7萬字
本書對長江上游流域治理問題展開研究。本書深入總結分析長江上游流域治理的現狀,并對其流域治理存在的問題及深層次的原因展開深入探討;提出長江上游流域分類分區治理的思路,明確其功能性定位,并從流域生態環境與污染防治、流域發展的綠色化轉型兩個方面重點對長江上游流域治理進行研究;重點對三峽庫區流域治理行動實踐展開研究,把握三峽庫區流域治理的經驗啟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研究長江上游流域治理機制與模式,以此推進長江上游流域探索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譚志雄 ·生態環境 ·20.4萬字
從海洋深處到偏遠叢林,BBC制作團隊歷經5年多的時間,到訪了地球上眾多令人驚奇的自然生境,打造了《地球脈動Ⅲ》這部卓越的紀錄片,帶領我們領略野生生物絕妙的生存策略,以及它們所面臨的生存壓力。本書是紀錄片《地球脈動Ⅲ》的同名圖書,也是“地球脈動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主要內容包括海陸之間、極端之地、生命之源、密林之中、深藍秘境、廣袤之原、危險關系和家園衛士,展示7類棲息地中野生生物的生存狀況、它們與人類的關系,以及為保護野生生物而付諸行動的諸多人士。創作人員借助先進的拍攝技術和設備,成功地記錄下了眾多“史上首次”的鏡頭畫面和精彩瞬間。請屏住呼吸,跟隨書中的文字,開始一場激動人心的自然探索之旅吧!
(英)邁克爾·甘東 容尼·基林 馬特·布蘭登 ·生態環境 ·12.1萬字
本書為作者主持的四川省2022年度社科規劃項目(普及項目)“從自然到自然:清潔能源的故事”(項目批準號:SC22KP036)的結項成果。本書的主要內容共有四個方面:一是基于清潔能源(即綠色能源,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夠直接用于生產生活的能源)的概念提出我國的清潔能源的總類。二是針對七大類清潔能源的能源性質及開采形式和優缺點做重點介紹科普及。三是世界范圍看清潔能源的利用情況。四是就清潔能源的未來和發展提出相應的觀點和預測。
李平瑞主編 ·生態環境 ·4.2萬字
南極對我們來說,既遙遠又神秘。翻開本書,跟著科學家的足跡走進南極,解讀南極與我們人類的前世今生……
張文敬 ·生態環境 ·6.9萬字
撒哈拉沙漠會下雪嗎?冬天的漠河和南北極哪里更冷?南方人和北方人到底誰更抗凍?動畫片《葫蘆娃》的故事發生在哪里?……世界上有許多奇妙有趣的景象,地理知識無處不在。這是一本綜合性地理讀物,旨在以簡單有趣、實用清晰的方式向讀者展示地理學的魅力。本書分為三大部分,涵蓋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地理學習策略與方法,包括常見現象和熱門現象背后蘊藏的地理知識,總結了與其相關的地理考點增加趣味性,為讀者提供觀察世界的全新維度。本書還包含了對地理學科學習策略的討論,如興趣驅動的學習啟蒙、思維導圖的應用、多維度學習策略,以及考試前的準備和應試技巧等。《了不起的地理》不僅是地理知識寶庫,也是廣大學生和地理愛好者提升地理素養和學習技能的實用指南。
年躍 ·生態環境 ·6.6萬字
本書屬于“圖說中華水文化書系”的分冊之一。整套書系采用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了中華歷史文化中獨具魅力的水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書介紹了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對水以及水戰的闡述,講解了因水而起、借水而勝、受水影響的各種戰爭典例,主要包括:兵家論水、因水而戰、以水代兵、絕水勝戰、以水助戰、以水御敵、渡水作戰、水上之戰、城池并重、鑿河攻敵。
武善彩 歐陽金芳 ·生態環境 ·12.5萬字
本書從了解地理學、認識地理學、應用地理學等三個方面講述了地理學的歷史與發展、氣候、地貌、陸地水文、植物地理、農業地理、工業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地理信息、地理學的應用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體系,呈現了地理學這一學科的基本面貌,展示了一個豐富立體的地理學世界,對提高讀者在地理學方面的素養、普及地理學知識起到推動作用。
王恩涌 許學工 ·生態環境 ·12.9萬字
系統介紹湖北省的湖泊概況、湖泊成因、湖泊沉積、典型湖泊發育演化、湖泊特征、湖泊水生物、湖泊資源、湖區文化和湖泊管理。本分冊為磁湖。
湖北省湖泊志纂委員會 ·生態環境 ·2.5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湖北省的湖泊概況、湖泊成因、湖泊沉積、典型湖泊發育演化、湖泊特征、湖泊水生物、湖泊資源、湖區文化和湖泊管理。本分冊為東湖。
湖北省湖泊志纂委員會 ·生態環境 ·4.3萬字
中國湖泊分布廣、數量眾多,是世界上湖泊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本書試圖通過豐富的圖片,并結合適當的科學講解,跨區域、跨尺度地將我國湖泊的方方面面呈現出來,包括湖泊千差萬別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湖泊獨特的自然現象、主要生物類群、生態特點和環境問題等,從而使讀者更清晰、更全面、更科學地了解中國的湖泊,深刻認識到湖泊作為我國生態環境的“生命共同體”對其進行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生態環境 ·4.7萬字
水對地球生命的起源和進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上各種文明的崛起和衰落也與之息息相關。可以說,人類的家園本質上就是一個藍色水星球,人類在其中進行生活、生產、創作、遷徙、經濟活動、地緣交往等,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經濟、文化體系和社會系統。但在全球化的今天,隨著人類對生態的無節制侵蝕,地球的水循環系統正面臨巨大的危機。洪災的強度大幅增加,干旱、熱浪和大規模野火正在全球各大洲頻發,摧毀著世界各地的生態系統和基礎設施。到2050年,可能有35億人面臨與水相關的糧食安全威脅,可能有47億人生活在面臨巨大或極端生態威脅的國家中,這將導致人口大規模流離失所和被迫遷徙的情況。而由此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的地緣政治問題,引發諸多紛爭。《藍色水星球》預判了氣候災難下的人類社會新形態——氣候大遷徙時代、瞬時社會、生物區治理、室內垂直農業等,為人類應對生存危機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方案。我們將重新學習如何適應這個生機盎然、不斷演化并自組織的藍色水星球,在先進的科學基礎與技術進步推動下,與我們的家園和諧共生。
(美)杰里米·里夫金 ·生態環境 ·1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