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運用多學科交叉方法,對王蒙文學創作、文藝思想、文化心理等進行多視角系統性研究,拓展了王蒙研究的學術視域和思維空間。主要創新價值在于:突破了以往王蒙研究方法單一化、視野零散化的局限,注重精神史視野與具體個案相結合,理論闡釋與文本細讀相結合,文學外部研究與文學內部研究相融通,揭示一個全面立體的王蒙。本書首次對王蒙與中國當代文學的內在關系進行深入探討,并從語言、文體、主題等層面,對王蒙經典小說進行重新解讀、闡釋,提出一系列新的學術觀點。
溫奉橋 ·文化研究 ·16萬字
本書是一部論文集,共收錄原創論文二十余篇,主要內容以固原的歷史文化研究、語言民俗研究、文學藝術研究為主,分為歷史與文化、語言與民俗、文學與藝術、地方文化交流四部分。本書圍繞固原歷史文化展開視角多元、內容豐富、方法多樣的研究,開設地方文化研究交流專欄,形成不同地域歷史文化研究的交流與互動,呈現固原歷史文化研究的最新動態。
劉衍青主編 ·文化研究 ·16萬字
“部編版必讀經典書系”為“新課標經典名著·學生版”的全新改版系列書,在原有系列基礎上,根據部編版最新語文教材的要求、前期市場反饋,進行品種的精選與增減。本書所載成語從人們日常使用的大量成語中精選出來,這些故事的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幫助孩子了解歷史、學習知識,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佚名 石磊改寫 ·中國文化 ·16萬字
《中信國學大典·傳習錄》香港中華書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冊;跨越經典巔峰、引領國學變革獨一無二的權威創作團隊,國學泰斗饒宗頤名譽主編,集結兩岸三地空前陣容,全球漢學界的頂尖學者傾力打造深具國際視野,展現中西文明的碰撞與交融,以現代眼光、世界眼光、未來眼光來撫慰人心的摩登新國學貼近當代社會的解讀,挖掘古代國學經典的當代意義。
吳震 孫欽香導讀及譯注 ·文化研究 ·16萬字
《宋風成韻:宋代社會的文藝生活》以人物和故事的形式串起宋代社會文藝生活的六個方面,每個方面將會選擇幾個代表性的人物,發掘他們身上發生的小故事,以展示宋代文化的成就和特色。第一章從馬上打天下到筆下治天下:宋代皇帝的宮廷文藝生活;第二章兩首新詩千里道:詩詞與宋代士大夫的社交生活;第三章何事臨池苦學書:書法與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第四章不知潤筆能幾:碑志行狀與宋代文人的筆墨營生;第五章丹青入巧思:畫像贊與宋代士人的“自拍照”。
黃博 ·文化史 ·16萬字
該書基于“基于文化視角的海峽兩岸客家服飾藝術研究(09YJA760017)”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資助,一是從海峽兩岸客家文化與藝術入手,對海峽兩岸客家服飾的種類進行了較詳細的介紹,展示了客家服飾絢麗多彩的一面。二是從服裝學角度研究了客家的服裝材料、服裝款式、服裝結構、服飾工藝、服飾配件、服飾色彩與圖紋等與文化人類學相關的內容。三是從兩岸客家服飾特質與文化詮釋的角度,論述了兩岸客家服飾文化的美學特征和文化特征,同時也揭示了海峽兩岸客家服飾文化同出一源,其服飾藝術文化之根在中原,同屬中華服飾文化。四是探討了客家服飾文化與藝術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以及對現代服飾設計方面的價值和作用。客家服飾文化與藝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保護和傳承。該書適合服飾文化藝術愛好者和客家文化工作者閱讀。
陳東生等 ·地域文化 ·16萬字
清朝禮親王代善裔孫、末代皇帝溥儀伴讀、近代傳奇人物毓老師,口授心傳的私家國學。《毓老師說莊子》名為《莊子》,實則以《內篇》七章及《天下篇》為主,系毓老師于1978年-1979年講述,以錄音整理而成,最能保持毓老師講學之原汁原味。擇重點解說,意在以古人智慧啟發今人之智慧,強調其致用之道術,即內在身心靈的修養和外在管理人事物的學問。《毓老師說莊子》,融通儒道,依內圣外王之旨解讀莊子言外之意,以《莊子》為治世之書,一洗其為衰世之書及莊子逃世之名。
愛新覺羅·毓鋆 ·中國文化 ·16萬字
喜事慶典主持辭及典型致辭大全集——婚禮、宴會、生日、節日、葬禮、商務慶典及其他喜事慶典主持辭及典型致辭應有盡有,一書在手,主持辭及致辭再不發愁。從此不再做期期艾艾的“木訥者”——如果還在為找不到合適的主持辭而手忙腳亂,如果你還在為不知道如何開口表示祝賀而抓耳撓腮,《紅白喜事主持辭及典型致辭》給你錦詞妙句,讓你能脫口而出;給你華章美文,讓你能信手拈來。
代瑩瑩 ·中國文化 ·15.9萬字
《沿著中庸的美與丑:中國民族性研究隨筆》采用研究隨筆的寫作方式,將作者多年執教過程中對中國民族性的研究做了梳理和總結,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對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更以“中庸”和“美丑”為核心,通過對“中庸美”的審視,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民族特性進行了多角度的解讀和深入思考。
沙蓮香 ·中國文化 ·15.9萬字
本書搜集和整理了我國236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文化相關數據,借助一定的統計數量分析方法,對我國城市文化發展水平進行測算和評估,揭示我國城市文化發展的客觀現狀,厘清城市文化發展中的不足和薄弱環節,為探索推進城市文化建設、促進城市文化發展,提供客觀的科學依據。本書適合各個城市的領導、文化事業、文化企業管理人員閱讀。同時也適合大專院校以及研究機構的研究者作為參考。
王琪延 徐玲 ·文化研究 ·15.9萬字
對美食家和想了解諾貝爾盛會的人們來說,這簡直是一本寶藏之書。諾貝爾晚宴恐怕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宴會了,每年的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數不勝數的文章和書籍介紹了晚宴賓客們的飲食、餐桌裝飾以及上菜儀式、座位名單,當然也包括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們的情況。本書并不是講述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個人的用餐喜好,而是奉上他“獻給全人類的禮物”——介紹了五項諾貝爾的由來以及每年為了慶祝這些獎項而舉行的慶典盛宴。——這本包羅萬象的書不僅呈現了關于諾貝爾晚宴菜單的所有眾所周知的事實,還介紹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既有關于諾貝爾晚宴本身的,也有關于瑞典國王和王后每年12月11日在王宮為獲獎者舉行的傳統宴會。書中以美食達人為核心,重點講述一個世紀里歷屆盛宴供應的食物和飲品,詳細羅列并分析了每場晚宴的組成和內容,如后廚的諸多工作、葡萄酒的傾倒方式、男女服務員面臨的特殊挑戰等,為讀者提供了多個有趣的視角。
(瑞典)烏利卡·索德琳德 ·文化史 ·15.9萬字
傅義春編著的《漢字與傳統文化》旨在通過系統介紹漢字的起源、形體演變以及孳乳衍生方法等的基礎上,緊緊依托漢字闡釋其所蘊含的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主要包括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居寢文化、行旅文化、祭祀文化、喪葬文化以及婚姻文化等諸方面。該教材注重將文字學、文化學理論與漢字形音義的分析相結合,既充分揭示出漢字作為文化載體的獨特功用,又為傳承我國傳統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路徑和啟示,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較強的現實意義。
傅義春 ·文化研究 ·15.9萬字
本書對曹雪芹生活時代北京,尤其是海淀區域的自然和社會生態進行研究,包括旗人身份認同、城市和區域管理、百姓民俗風情、物產飲食、信仰生活、祭祀禮節等,將曹雪芹作為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人進行研究,對深入了解曹雪芹的生活環境、交游范圍、生活節奏、《紅樓夢》的素材來源、創作過程,包括《紅樓夢》的深度賞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樊志斌 ·理論 ·15.9萬字
本書是近年來龔先生關于近代中西文化的文章集合。書中介紹了近代思潮和近代思想人物,研究了西方理性主義、科學主義、人文主義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比較了中西文字、文學、審美、倫理道德等之間的異與同;也分析了當下世界該如何理性實現中西融合與共生。書中指出了近代中國對西方理性主義、科學主義的誤解、引入的滯后性,導致了一系類影響至今的問題;強調了切勿以西方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中國的現象。本書視野開闊、議論酣暢、說理有力。
龔鵬程 ·隨筆 ·15.9萬字
“漢江哺育整個華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地,共約6000萬人口。到今天,北京市民打開廚房水龍頭,每一滴水中都有70%來自漢江,而在天津則是全部。”《漢水的身世》是一本融合自然、歷史、現實、人文與現實的非虛構力作,寫出漢水作為一條古老江河的時代感和生命感,關注它自身和它的子民、環境、歷史與現實。全書分五章:第一章南水北調的宏圖,以作者與母親河的感情為出發點,揭示漢水的身世變遷和她在南水北調背景下的承擔與命運,點明她對于中國的意義;第二章移民的望鄉,看見漢水移民的犧牲付出與生活現實;第三章航道的興衰,寫漢江的航運史,包括沿江水手、纖夫、帆船、碼頭、商號的變遷,在歷史上漕運的地位、與水壩的關聯,以及“黃金水道”的未來;第四章“魚與漁”的惆悵,以長江漢江十年禁漁為背景,譜寫獻給漢水魚類和漁民的篇章;第五章河流的清濁,再現河水環保的不易與波瀾……五個維度,書寫漢水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全書細致地講述了漢水的前世今生及其“子民”的生命歷程,配圖百張作者親攝圖片,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對家鄉母親河的深沉的愛與憂,有著強烈的人文關懷、深切的時代歷史責任感以及濃厚的環保意識。
袁凌 ·隨筆 ·15.8萬字
臺北,曾經是一個湖,而今已由水城變為一座陸城。2010年作家舒國治出版《水城臺北》,謝海盟讀后深受啟發,于是風雨無阻地在臺北城整整走了七年,每日步行至少五個小時,踏查臺北城殘存的水路痕跡,打撈出那些被掩埋、已消失的河流,告訴它們,你的名字叫什么?憑借實地踏查與嚴謹考據所展開的“找河之旅”,不僅記錄下掩埋在現代都市底下的“水城臺北”,也復活了河神曾經見證、如今已被人們遺忘的城市歷史和島嶼記憶:萬盛街的如火歲月、三毛的舒蘭街、王文興的紀州庵、牯嶺街95巷、上埤的浮水蓮花、東西神大排、舒暢公公的如意新村、郭松棻筆下的溫州街、大安支線的黃金歲月、帶著無數臺北人記憶的瑠公圳……《尋找河神》是一個年輕人對所在城市的深情凝視,克制中有孤意,冷峻下見深情。它既是一部豐富詳實、極具啟示的城市河流志,思考人與土地、人與建筑的關系,探尋何為理想城市及實現路徑,也是一本探索城市人文記憶的思想隨筆,這是《尋找河神》在自然與人文方面的雙重書寫意義。
謝海盟 ·隨筆 ·15.8萬字
該書分為三部分,收編了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非遺保護項目門類及調研剖析地域、人文等民俗現象和文化價值的理論解析論作,這些論文大部分曾獲得國家、省、市級學術獎項。它們分別以非遺項目例證為闡述索引,提出發掘保護的民間非遺文化藝術,應融入現代審美、創意設計與再現,并活躍于公共文化市場和產業服務,就如何長遠地對民間非遺實施進一步科學化規劃保護提出了建議和舉措設想。同時,論述了民間非遺需全方位保護,不僅要緊緊圍繞人民多元文化的生活需求,更要為順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適時的精神保障,繼而以推進社會傳播影響力來提高本民族文化的軟實力。本書以此積銖累寸,由表及里,逐一歸總,謹予呈現,供研究者們參考。
劉燕平 ·文化研究 ·15.8萬字
書中首先將儒家之學以及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整個東方傳統學術的核心和屬性,與西方文化區分開來:東方的文化是建立在人對自身認識上的科學,即“生命實踐之學”,簡稱為“生命學”;西方主要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為文化核心,是建立在人對自然界和社會認識上而發展起來的科學體系。書中關于成為“大人”的三條道路和儒家之核心思想德性與仁心,以及對儒家的“成德之教”與佛家九乘佛法之巔的“大圓滿”所作之比較,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結晶,意義很大。
潘麟 ·隨筆 ·15.8萬字
衢州區域文化集成叢書的一種,《圍棋仙地——衢州爛柯山》在1998年版《爛柯山志》的基礎上作了增刪、修改和調整。全書共八章,分別從柯山概貌、石室仙蹤、勝景盤點、地靈人杰、圍棋文化、名山文緣、作品集粹、叢錄縱覽等八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爛柯山這一風景文化勝地。
衢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地域文化 ·15.8萬字
在Web2.0時代里,互聯網上存在著大量可作為情感語料數據原型的評論,如何高效精確的獲取基于這些語料的情感信息,并依此進行相關研究成為當前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情感分析,又稱意見挖掘(opinionmining),是用于分析人對特定對象及其相關屬性的觀點、態度以及其他主觀感情的技術。本書在深入研究文本情感問題及現狀的基礎上,充分結合計算語言學、統計學、機器學習等相關理論及其方法,利用語義塊、句子、文本等不同語言粒度進行文本情感傾向性建模、分析與研究,從而提出高效、精確的文本情感分類技術與方法。本書闡述的技術可廣泛應用于推薦系統、社會輿情分析、產品在線跟蹤和質量評價、影視評價、Blogger聲譽評價、新聞報道評述、事件分析、股票評論、圖書推薦、敵對信息檢測、企業情報系統等方面。
朱儉 ·文化研究 ·1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