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闡述關于語言表演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方法,該專業(yè)在生活中的運用。解析青少年在語言表演學習的不同階段會遇到的普遍問題及解決方案。非專業(yè)成人的語言表演學習及練習方法。語言表演與舞臺呈現的創(chuàng)作與設計。語言表演技能在專業(yè)或非專業(yè)面試中和在專業(yè)賽事中的作品推薦及解析指導。
曲悅 ·戲劇藝術 ·9.7萬字
作者從影視IP和題材的附加值、故事物質和產品特征、人物體系和劇情結構等方面,詳細地分析了電視劇評估的原理及評估的標準和指標,并列舉了許多的案例加以印證,書中所舉案例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其中有許多是作者自己平時參與創(chuàng)作時的積累,書中很多觀點都很新穎,也是讀者很關心。書中的語言很平實樸素,沒有學究氣,即便非專業(yè)人士也能看懂。
陳曉春 ·戲劇藝術 ·24.6萬字
《影視民俗學》基于民俗學視角來探究影視劇的內涵和形式,也可視作對影視劇的民俗學讀解,從中揭示出影視劇創(chuàng)作和審美欣賞的一些獨特規(guī)律。我認為,民俗生活既是根深蒂固的,又是不斷發(fā)展演進的(例如當代中國人共同營造的“春晚”新民俗),兩者構成影視劇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資源,也是全球化時代立足本土文化的“根基”所在。盡管這門新學科目前尚未構成一門顯學,但發(fā)展空間很大。海波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開墾者之一,任重而道遠,假以時日勤奮耕耘,必將迎來山花爛漫叢中笑的境地。
廖海波 ·戲劇藝術 ·17.8萬字
本書收集了張友鸞先生根據中國古典戲曲故事撰寫的七部中篇說部。包括《十五貫》,《魔合羅》、《救風塵》等。這些作品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間,曾在上海《新民晚報》上連載;現在將七部作品匯編成一集,是為《戲曲故事集》。本書著作方式為:編寫
張友鸞編寫 ·戲劇藝術 ·20.3萬字
吳梅是我國20世紀初著名的曲學家和戲劇史家,對曲律、制曲、度曲的研究與成就超越前人,理清了800年來戲劇史發(fā)展的脈絡,奠定了明清戲劇研究的基礎。本書選擇其曲學、戲劇史的代表作《顧曲麈談》與《中國戲曲概論》兩書,合并出版。
吳梅 江巨榮導讀 ·戲劇藝術 ·13.5萬字
【日本電影研究專家舒明全新力作】本書匯集作者對日本電影長達半個世紀的觀察與思考,從日本電影的歷史、人物和作品三方面描繪日本電影的地圖和風貌,于茫茫影海中提要勾玄,去蕪存菁,作一縱橫概述。第一輯分析日本電影史上十大電影的變遷;第二輯評述大師級導演十人;第三輯除特別研究改編自文學作品的30部電影外,也評論了21部昭和影片與31部平成影片。
舒明 ·戲劇藝術 ·29.8萬字
錢幣魔術,顧名思義就是圍繞錢幣所作出的一連串魔術表演。在奧妙神奇、五彩繽紛的魔術世界里,錢幣魔術作為一個獨特的分支,可以說是自成一體,別具風格。那些以小小的一張紙幣或一枚硬幣為基本道具表演的節(jié)目變幻無窮、多得不可勝數,為不少優(yōu)秀的魔術師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天地。人人都喜歡看魔術師憑空變出錢幣,本書就介紹了一些錢幣隱藏和消失的技巧,讀者掌握了這些技巧,就可以用硬幣和紙幣表演花樣繁多的魔術了。文字講解步步可循,所講魔術效果神奇,簡單易學,一定會讓您愛不釋手!
陳遠吉等 ·戲劇藝術 ·5.2萬字
本書稿記錄了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二級教授王延松在該校導演話劇《彌留之際》的舞臺創(chuàng)作和排練教學的全過程,其全方位戲劇教學理念、排練全景和教學反饋貫穿全書。本書稿重點在于闡述這次排演與傳統課堂教學的不同,即,整個排演帶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實驗性;王延松導演有計劃地針對當下戲劇教育與教學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探索和實驗;并通過實現劇組的功能,使劇組的每位師生都在激活的狀態(tài)中,釋放能量,完成了全方位立體化教學實驗。同時,該劇以中國戲劇家曹禺彌留之際的靈魂獨白探問了現代中國人的靈魂,同時與當下時代與人心深度對話。
張荔 ·戲劇藝術 ·17.7萬字
紙牌的表演戲法千變萬化,一直很受大眾歡迎。紙牌魔術表演和觀眾有著極大的互動性,很多紙牌魔術是可以隨時即興表演的。玩紙牌的動作要迅猛、靈活,并且還要掌握多種玩牌方式,只有這樣你才能成功。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玄機并勤加練習,魔術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舞臺藝術。本書主要收錄了100個經典紙牌小魔術,讓讀者意識到魔術并不遙遠,只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玄機和技巧,就可以在不同場合顯出神奇的力量,讓親友們驚嘆不已,為親人、朋友帶來豐富的生活調味品。通過本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你一定會發(fā)現,曾經認為很了不起的神奇魔術,原來也可以被你玩得很簡單。把它當成你調劑生活、向朋友傳遞快樂的業(yè)余消遣吧!很快你就能在朋友聚會、家人團聚的時候,表現出神奇的力量,讓親友們驚奇得目瞪口呆。
陳遠吉等 ·戲劇藝術 ·5萬字
本書以越劇流派的演唱藝術為重點,回顧越劇發(fā)展的歷史,總結各流派的演唱特點,剖析當下越劇流派的客觀現狀,分析越劇的發(fā)展趨勢,提出發(fā)展越劇的建議和設想。對越劇的發(fā)展現狀和前景作了系統的闡述。特別對越劇傳統流派創(chuàng)始人的演唱特點及發(fā)展至今的演唱特色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對越劇未來發(fā)展趨勢提出了個人見解。
陳丹丹 ·戲劇藝術 ·12.2萬字
中國戲曲理論的萌芽可追溯至先秦時期,此時的文藝觀對后世戲曲理論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漢唐及兩宋是戲曲興盛前的醞釀時期,也是我國古代戲曲理論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元代,雜劇全面興起,戲曲理論亦得到了質的飛躍,出現了以曲學為主體的一批著作。元末明初南戲興起,至嘉靖、隆慶年間,戲曲理論在爭鳴聲中得到了全面發(fā)展。明萬歷以后,傳奇的創(chuàng)作與理論均達到高峰,出現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家與批評家。清初理論家們對前人的理論進一步總結與完善。清中葉以后,花部興起,戲曲理論出現新的內容,花部與舞臺表演成為研究重點。至近代,傳統曲論進一步發(fā)展,新的理論與研究方法也開始出現。本書以戲曲發(fā)展史為基礎,對我國古代戲曲理論的上述各個階段進行梳理與研究,以突出戲曲理論的發(fā)展脈絡和理論特色。
趙建新 陳志主編 ·戲劇藝術 ·35.5萬字
魔術是一種神秘而有趣的表演藝術,可以幫助人們提高觀察力和推理力。本書是作者傅強為魔術愛好者設計的入門圖書。全書采用高清圖解的形式,一步一步地展現了32個趣味魔術的表演過程,揭秘了魔術的核心秘密,并提供了對應的知識小貼士。書中的魔術適用于各種場合,且道具均是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不論是出于好奇和興趣,還是希望通過魔術吸引更多目光、進行積極社交,本書都可以幫你實現表演目標。此外,本書將附贈64段免費魔術視頻,幫助讀者降低學習難度,提高練習效果。
傅強 ·戲劇藝術 ·2.1萬字
本書稿準確地描述了戲劇理論在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哲學體系中的位置,闡述了戲劇理論與其世界觀的關系,描述了狄德羅提出正劇理論的歷史背景、所依附的世界觀及其意義,對比了古典戲劇理論(以亞里士多德、黑格爾為代表)和現代戲劇理論(以尼采等人為代表)所依附的世界觀,區(qū)分其中的差別,并對正劇理論、古典戲劇理論、現代戲劇理論所依附的世界觀做出區(qū)分。試圖通過描述戲劇理論與理論者的世界觀的關系,對正劇理論進行價值重估,這對當下的戲劇理論來說尤為重要。
陳軍 ·戲劇藝術 ·13.5萬字
錢幣魔術顧名思義就是圍繞錢幣所做出的一連串魔術表演。在奧妙神奇、五彩繽紛的魔術世界里錢幣魔術作為一個獨特的分支可以說是自成一體別具一格。那些以小小的一張紙幣或一枚硬幣為基本道具表演的節(jié)目變幻無窮花樣不可勝數為不少魔術表演者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天地。人人都喜歡看魔術師憑空變出錢幣陳遠吉等編的'魔術就這么簡單(彩色印刷經典魔術一點通)'就介紹了一些錢幣隱藏和消失的技巧。讀者只要掌握了這些技巧就可以用硬幣和紙幣表演花樣繁多的魔術了。文字講解步步可循所講魔術效果神奇簡單易學一定會讓您愛不釋手!
陳遠吉等 ·戲劇藝術 ·4.9萬字
本書是繼《京劇大家絕藝錄·武生篇》《京劇大家絕藝錄·旦行篇壹編》之后第三本對前輩老藝術家們的采訪。通過16位著名老生表演藝術家的講解,使我們對于老生這一行當及其代表人物和劇目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例如書中有安云武示范講解的《白蟒臺》,蕭潤增示范講解的《斬經堂》,以及李伯培對“錯骨而不離骨”的奚派聲腔和表演的解析。此外,劉元鵬將余叔巖留下來的“十八張半唱片”詮釋示范得非常精準,高元升將富連成科班的劇目演示清晰,孫國良把南派藝術風格表露無遺。
封杰 ·戲劇藝術 ·9.5萬字
連良先生是我國京劇史上的一代的泰斗、大師。不只是從他興創(chuàng)了一個老生的藝術流派,也不只是從他對京劇老生行當中的影響,而是因為他的藝術思想已經構成了一個京劇表演的藝術體系。尤其值得稱道的是馬先生在京劇改革領域及新編歷史劇方面所做出的貢獻。其文章散見于浩如煙海的各種報刊雜志中,自上世紀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時間跨越四十余年。可惜至今都未出版過一本其回憶及談藝的文集,可謂一件憾事。如今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聯合馬連良藝術研究會圍繞馬連良的署名文章、媒體訪談、專題報道、往來書信以及詩詞歌賦等方面來進行挖掘整理,將其中七十篇左右的文章入選文集,按照談藝憶往、筆札詩詞、訪談自述等三部分組成全書。文章內容不僅反映了馬連良先生的藝術人生、他對藝術的獨到見解,同時也是我國戲曲藝術的珍貴史料。自述部分更是難能可貴的口述史資料。相信不但能填補京劇史上的這一空白,也可資梨園乃至文化界返本開新之用。
馬龍主編 ·戲劇藝術 ·17.9萬字
該書共分《歷史與現狀》、《戲班的構成與生活》、《戲班的經濟運作》和《表演形式與演出劇目》四章,以一個戲劇理論家的視角,對臺州戲班作了全方位的考察,客觀地剖析了民間戲班的存在方式與內在構成,盡可能還原臺州民間戲班的真實狀態(tài),由此揭示了民間戲班擁有的頑強生命力的文化淵源。
傅謹 ·戲劇藝術 ·19.5萬字
香港電影素來充滿生機。它既海納外來元素,又將之融入本地民間,形成在國際影壇自成一格的獨特文化。此書從二十三篇專論著手,聚焦五十到七十年代的香港電影,細察其從倫理言情到心理探索、從傳統寫實到現代抒情的發(fā)展脈絡;并藉著回顧吳回、程剛、李鐵、李晨風、左幾、楚原、唐書璇、陳韻文等多位杰出影人的文藝作品,探討他們?yōu)檫@三十年來香港電影所締造的文藝空間、人文風景。本書作者并不欲以懷舊的態(tài)度,去將所有舊事情理想化,而是希望從資料入手,以更實在的方法,厘清一些過去因約定俗成的偏見或論述之欠缺而積存下來的誤解,將半世紀前香港電影的獨特性勾勒出來;從而突顯幾代電影人為建立本地文化孜孜不倦的努力,也向他們多年來源源不絕的創(chuàng)作,致以衷心敬意。
易以聞 ·戲劇藝術 ·17.3萬字
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孫萍教授主編,以教研室教師和少量校外同仁已發(fā)表關于民國時期北京地區(qū)戲劇文化方面的論文與民國時期京劇第一科班富連成社的歷史評論為主
孫萍 ·戲劇藝術 ·24.8萬字
在簡要敘述戲曲的歷史與體裁后,本書分別通過戲曲的構成與形態(tài)、抒情本質、程式與舞臺表現手法、欣賞與批評等幾個部分,深入揭示了戲曲藝術的形態(tài)特征和內部規(guī)律。作者強調戲曲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廣泛影響的民族藝術,提倡以本土文化視野研究戲曲的研究立場,希望借此建立真正符合戲曲美學特征與內在規(guī)律的理論體系。在本書中,作者注重對戲曲藝術感性功能的發(fā)掘,試圖從戲曲創(chuàng)作者與欣賞、接受者兩個維度出發(fā),歸納總結戲曲獨特的藝術價值觀及審美追求;強調從超文本的層面解讀戲曲,將傳統戲劇的舞臺樣式與劇本互相結合予以深入研究,從戲曲的文本與舞臺表現兩個層面發(fā)掘其藝術特征和美學品性。
傅謹 ·戲劇藝術 ·2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