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書法知識叢書》著眼書法基礎知識的普及而精心策劃的一套圖文并茂、簡潔易懂的知識性叢書。通過介紹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五種書體的生成發展,并對每個歷史時期的風格演變,依次敘述,以供書法愛好者與初學者置身源頭,順流而下,馳騁觀賞。對書法的發展演化歷程,可以窺其大要,理解文字源流與書法藝術的概貌,從而引起研究書法史的興趣,促進書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王客 ·書法篆刻 ·4.3萬字
車帝麟是書壇記者,他是中國書法網的壇主,為報道書法篆刻活動,做“空中飛人”,忙得不亦樂乎,他通過多年書法媒體的工作,熟知當代書壇動態,與書壇各類人士多有交往。本書為車帝麟所記述的當今書壇趣聞一千條,內容或涉及書法創作,或記錄有關書家的生活趣事,亦有其平日所見有關文字書寫的錯誤。本書通過幽默詼諧的行文,記述了書法家藝術、生活的另一面,同時也隱射了當代書壇所存在的問題,可稱一部當代書壇鮮活的資料匯集。
車帝麟 ·書法篆刻 ·11.3萬字
?本書收錄王家葵近年讀碑筆記六十篇,內容包含對古代書家、碑帖的考證。作者善于在細微處做學問,對古代碑帖及其中提及的事件、人物進行精細嚴密的考證,論證過程融匯豐富的文學、歷史、醫學知識,文獻、圖像材料,能在紛繁復雜的材料中抽絲剝繭、層層尋繹,并加以犀利風趣的歷史評說。文章均為千字短文,視角新穎,頗多新見,充分展現了作者的研究志趣及能力。閱讀本書不僅能增添對書法史新的認識與理解,對開闊書法研究視角、補充書法史料、增進書法與其它學科的融通亦能有所助益。
王家葵 ·書法篆刻 ·9.5萬字
《千字文》是由南北朝時期周興嗣編纂的、由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全文四字成句,對仗工整,是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中國歷史上許多名人書家書寫而傳世的很多,如智永、懷素、宋徽宗、趙孟頫等等。著名書法家韓煜先生也用其擅長的草書,書寫了千字文全文長卷。其書法線條變化多端、秀逸流暢、順其自然,筆致雄肆奇崛、峻利爽灑,起承轉合極富節奏,獨具個人風貌。
韓煜書 ·書法篆刻 ·2069字
本書是《中國大書法》系列圖書之一。趙樸初先生是著名愛國主義者、書法家、宗教活動家。其書法遠紹蘇軾,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具有文人氣息的風貌,為書法藝術開出一個新的境界。此書圖文結合,配有大量珍貴的關于趙樸初的照片和作品,從時代背景、藝術道路和作品風格等方面對其進行了深入解讀。
張華慶主編 ·書法篆刻 ·4.4萬字
本書系“大師私淑坊”叢書之一。“私淑”作為師承前賢、紹述學識的一種方式,在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于書法一門,“私淑”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書法的沿革、興衰,親授和私淑這兩種傳習方式,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進而形成了獨具內蘊的傳統,甚至被視為一種精神上的尊崇。這種尊崇一直延續到現代,以沈尹默等人的深入實踐和理論發揚得到了進一步彰顯,以白蕉的自我標榜宣示了“私淑”書學精神的現代延續。這期間,還有沙孟海、啟功等一批現代卓有成就的書法名家,擔負起歷史的責任,他們在汲取前代營養時更不忘傳統的脈絡,結合個人的性情和睿智,不僅在技藝上刻苦探索,更在學術理論上勤奮耕耘。
陳振濂編選導讀 ·書法篆刻 ·3.6萬字
本書為王強教授多年來的訪碑隨筆。作者走訪河南、山東、河北、江蘇、云南等多地,以碑刻實物為研究對象,對碑志及摩崖背后的歷史故事、文獻與藝術價值進行全面的考察。其中既包含《曹全碑》《爨寶子》《瘞鶴銘》《爨龍顏》等碑刻名品,又有《謝珫墓志》《劉寶墓志》等較為稀見的墓志,書中著重對碑志所記載的歷史人物之間的關系予以考證,同時對碑志的保存現狀進行概述。此書具有文獻與藝術的雙重價值,是市面上少見的當代學者對于碑志走訪與考證的圖書。
王強 ·書法篆刻 ·16.8萬字
本書從城市開發與設計的角度探討書法與城市及空間三者之間的關聯與互通,探討如何借用書法的章法特征觀照二維的圖紙和立體的空間。城市的設計,需要豐富的想象力,也需要擁有將自身龐大的身體置于小小紙片之中的能力。這種心懷萬物訴諸筆端的能力便是書法的世界。書法家善于在紙上馳騁,想象力在筆墨與紙張的融匯中奔走跳躍。正因如此,亞洲的城市空間開發和建筑設計,更需從書法中獲得靈魂和啟迪。本書的寫作初衷正源于此,所以本書可以作為書法愛好者與設計者的參考書。
莊木弟 ·書法篆刻 ·7.9萬字
本書是上海書法家孫敏先生的隸書新作,全書以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為內容,以隸書創作,意在將其進來對隸書筆法的習練心得融入詩歌的起承轉合之中。在序言中,作者對時下隸書創作一味追求金石氣的風氣有所反思,也希望通過跪筆法、順筆法等筆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隸書創作的獨特體會。
孫敏書 ·書法篆刻 ·4753字
本書旨在闡述書法的內涵(包括氣韻、力度、神采、意蘊等方面的涉及),為學書者更好地擇選實踐方向于提供理論指導,并且進一步提高學書者對書法美學的認知和審美體驗。作者以中國哲學與中國美學為基礎,深入淺出地論述了書法美學中的一些重要原則,尤其是對儒家的中和美與道家的自然美在書法藝術中起到的關鍵作用,做了令人信服的理論表達。全書共分為十章,合之成系統,分之亦可獨立成篇,文中涉及到的書法名作亦最大限度的附陳期間,增強讀者對理論理解的直觀性。
劉小晴 ·書法篆刻 ·17.5萬字
《書法知識叢書》是著眼書法基礎知識的普及而精心策劃的一套圖文并茂、簡潔易懂的知識性叢書。通過介紹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五種書體的生成發展,并對每個歷史時期的風格演變,依次敘述,以供書法愛好者與初學者置身源頭,順流而下,馳騁觀賞。對書法的發展演化歷程,可以窺其大要,理解文字源流與書法藝術的概貌,從而引起研究書法史的興趣,促進書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另外每冊對每種書體進行用筆原理和基本點畫進行分析總結,對每種書體的結構與章法特點做了精要概括。本叢書兼顧書法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五種書體的知識與技法,希望對書法愛好者與初學者帶來有益的幫助。
劉小晴 ·書法篆刻 ·11.5萬字
本書收錄西泠印社主辦的“朱蛻華典——中國歷代印譜特展”展出印譜近二百部,全書按照印譜發展史,以及每部印譜的成書時間編排,分為印譜通史、主題印譜兩大章節。詳細著錄每部印譜版本信息,包含成譜年代、作者、尺寸、序跋,收藏地等信息,編排每部印譜的封面、序跋、內文圖版,并展示部分原大印蛻。本書對研究傳統印譜的制作和發展,以及篆刻和印學研究都極大的學術價值,對當前印譜出版有參考和研究價值。
陳振濂主編 ·書法篆刻 ·5.1萬字
本書是關于清代碑學之興起、演變以及對后世影響等問題的觀察與研究。作者首先從傳統帖學與早期碑學之異同出發,梳理了以鄧石如、阮元為代表的碑派學者的理論與實踐,并指出其與傳統帖學迥異的審美取向。其次,作者將阮元書學南北之說,康有為書學的今學、古學問題的研究放置于清代學術的大背景之中進行考察,如阮元書學與乾嘉金石學、考據學之關系,康有為今學、古學之說與晚清今文經學之關系等問題,這既是對清代學術史的延伸與補充,又是對清代書法史的夯實與深化,因而具有學術史與藝術史的雙重意義。此外,作者關于晉帖、唐碑、歐陽詢、顏真卿以及篆分遺意等問題的研究都從不同視角揭示了清代碑學的旨趣與實質,這種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與研究都使本書更加詳實,深入。
吳高歌 ·書法篆刻 ·29.8萬字
顧炎武,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顧炎武書法研究》一書著力于顧炎武的書法研究,書中通過顧炎武與書法、顧炎武論書法、顧炎武與時流書家、顧炎武傳世書法作品考、顧炎武書法贗品考、顧炎武書法芻議等章節,對顧炎武的書法進行了梳理研究,并對其傳世作品進行了品評。對讀者了解顧炎武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
俞建良 ·書法篆刻 ·1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