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較為全面地講解了使用數碼單反相機拍攝人像與風光攝影題材的方法與技巧,內容涵蓋了拍攝人像與風光題材時應該掌握的構圖、用光、拍攝技巧等方面的知識。人像題材方面,分別對拍攝基礎、用光、構圖和擺姿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通過學習這些內容,讀者可以迅速提升人像拍攝的水平。風光題材方面,除了講解拍攝基礎和構圖方面的內容外,進一步對風光的各類題材進行了分類講解,通過學習這些內容,并輔以一定量的練習,相信讀者能夠拍出令人滿意的風光大片。
雷波編著 ·攝影 ·8.5萬字
本書為著名視覺評論家李楠的攝影批評集,對中國攝影的深度、攝影師自身、攝影的“問題與想問”等方面進行評述。今天的攝影已經與每個人有關,但這種“有關”并不是簡單停留在圖片的輕易獲得上——攝影不再僅僅是人們的自娛自樂,或是陽春白雪的藝術。通過攝影,我們可以看到社會價值觀的多元與失衡,藝術邊界的模糊與交融,以及錯綜復雜、不斷超越經驗與想象之外的現實。攝影的問題,不僅是如何面對世界,也是如何回歸自身:攝影,最終是解決自己的問題。李楠的攝影評論思想深刻,文筆犀利,對問題的剖析鞭辟入里,是一本出色的攝影批評集。
李楠 ·攝影 ·17.2萬字
類事即類書,是我國古代一種大型的資料性書籍。攝影類事,正如其書名所示,是關于攝影的故事和思考的集成。作者洪磊是中國當代藝術繞不過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基于廣博的閱讀和親身的經歷,撰寫了這本大家小書。這是一部別具一格的百年中國攝影小史,不是嚴謹的史家著述,而是以人物為經線,以事件為緯線,串起中國攝影在百年中走過的路。郎靜山、劉半農、光社、莊學本、沙飛、方大曾、吳印咸、四月影會、張新民、顧錚、呂楠、韓磊、劉錚、榮榮……作者以旁征博引、生動曉暢的文字娓娓道來中國攝影的發展脈絡,為讀者了解中國攝影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也帶領讀者一窺中國攝影史的細節。
洪磊 ·攝影 ·4.6萬字
《為什么,是植物圖鑒》是日本傳奇攝影師中平卓馬的攝影評論集,共35篇。書中,作者提出的問題是一個攝影創作者都必須面對的困境——我們如何透過照片逼近真實?同時,作者也通過書名逼迫攝影與自我表現的關系,照片如果不是傳達作者的意旨,那照片是什么?按下快門,一切因此結束。
(日)中平卓馬 ·攝影 ·14.6萬字
香港的六、七十年代是一個催人早熟的年代。貧窮是原因之一,還有社會動蕩。但是,在九龍半島的另一邊是香港島,一程不到十分鐘的天星小輪,由尖沙咀到踏足中環,箇中差別,有如當年的粵語片與國語片——前者大多是黑白世界,后者幾乎全是伊士曼七彩弧型闊銀幕。粵語片是升斗市民的雞尾酒,殘酷滲雜夢幻。國語片是南來新移民的鄉愁寄托,借在其中逃避現實。兩者,都是提早把小孩帶進成人世界的黃磚路,但電視一旦點亮萬家燈火,粵語片作為一日播出三至四齣的主要菜式,它的親民性格無疑老幼咸宜,只是若論對精致、矜貴、優雅、華麗等等代表“更美好生活”有所憧憬的小孩來說,國語片,和它的重要標記——女明星,才是電影夢的魅力所在。沒有大銀幕,沒有把膠片上的影像投射到銀幕的光(Glamour)就不會有LargerThanLife的大女明星。都說今日誰都可以是明星但又打鑼都找不到明星,可是因為大家都錯把銀幕叫熒幕,放映叫播映,理所當然,天空變小,也就看不見頭上的星光了?
林奕華 ·攝影 ·13.4萬字
當代數碼藝術的最權威讀本。本書是介紹西方最新數碼電影、圖像及藝術作品的精選集,兼具批評、理論和歷史的色彩。這些文章是高名潞和陳小文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出版的多部重要英文數碼理論文集中遴選而來。它們最初發表在這一領域最重要的英文出版物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們有的側重某一問題,有的比較寬泛,有的理論性強,甚至偏于自然科學理論,有的則偏重人文歷史。讀者可以從這些具有多樣性的文章中發現一些非常敏銳和頗具前沿性的觀點,并得到更多的啟發。
高名潞 陳小文 ·攝影 ·16.8萬字
在以寒冷的冬季、精密機械制造以及御柱祭著稱的日本諏訪,一名叫做小林紀晴的高中生因為對攝影雜志饒有興趣而立志成為攝影師。后來他報考了位于東京的攝影學校,離開了家鄉諏訪來到東京新宿。自此,嶄新的生活開始了。對于小林來說,大都會的一切都好像泡沫一般不真實。在求學的兩年當中有興奮、孤獨,也有希望、失意,是充滿刺痛感的一段時光。《寫真學生》關于的是人為什么要攝影、我是誰、寄托于故鄉與大都會的復雜情感、在不斷的懷疑與自省中,以友情與愛情為精神食糧,是一部攝影系學生逐漸成長的青春記錄,也是小林紀晴本人的自傳體散文。
(日)小林紀晴 ·攝影 ·7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序,不僅全面收錄了伯格最有影響力的攝影名篇,如《攝影的使用》《外觀》《故事》等,也將此前未見收錄的、他為展覽或圖冊撰寫的評論納入其中,其中涉及的人物極其廣泛,從攝影大師奧古斯特·桑德、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尤金·史密斯,到至今仍在活躍的攝影師伊特卡·漢澤洛娃、阿拉姆·謝卜利。很大程度上,這24篇文章代表了約翰·伯格有關攝影之寫作的最高水準。全書收錄近三十張經典黑白攝影作品,方便讀者在閱讀伯格文章的同時,更好地理解像奧古斯特·桑德、保羅·斯特蘭德這樣享譽攝影史的大師名作,以及克里斯·基利普、伊特卡·漢澤洛娃、阿拉姆·謝卜利這樣至今仍活躍于創作一線的名家新作。
(英)約翰·伯格 杰夫·戴爾 ·攝影 ·11.9萬字
攝影是以觸景生情為前提的藝術形式,并是能將情景便捷、迅速、準確地進行傳播的重要手段,但從某種意義上講,觸景與生情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范疇,對攝影藝術更是如此。盡管不觸景難以生情,然而,所生之情能否產生對解讀者具有影響力的共鳴卻并非易事,其難度當然在于拍攝者通過攝影手段對情感傳達方式的準確把握,以及對傳達技巧和傳達理念的熟知與理解。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讀者通過對諸多典型攝影案例的解讀,進而掌握情感的攝影傳達方式,并通過敏感、刺激、震撼、銳意、沖動、澎湃、淡然、寧靜、溫馨、質樸、平和及愉悅的不同情感內涵來豐富讀者的視覺觀察力和內在表現力。
張禾金 ·攝影 ·5.2萬字
在創建創新型國家的大潮中,藝術攝影也是文化創新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鑒于攝影膠片暗房和數字暗房的手段特色有別于其他藝術形式,因而使得攝影在創新創意時更顯得操控自如。本書通過概念梳理、形式解讀、技巧解析、實踐體驗等示范性演示和作業式要求,可以幫助讀者在攝影實踐中避免思路閉塞,手法單一的創作遺憾,以夯實基礎和靈活變通的同步化促使讀者在攝影實踐中能有更大的收獲。本書由淺入深的內涵寬容度不僅適用于從專業攝影人到攝影發燒友的各類人群,以及與此相關的設計、動畫、新聞等各類層面或專業之用,也適用于攝影專業的研究生教學。
張禾金 ·攝影 ·4.6萬字
對原汁原味的追求是人類對大自然的崇尚和歸真本能的必然,它不僅是紀實攝影的特色需求,更是現代攝影重要的時尚內涵和時代需求。在日趨城市化的今天,人們更需要粗茶淡飯、返璞歸真的理念平衡,對原生態氛圍的追求與向往也日趨明顯。草根藝術、草根形象的備受青睞標志著城市化步入成熟期的必然所至,更是豐富和充實攝影藝術的重要基礎。在今天富足的社會里,質樸無華、清新淡雅的攝影理念和攝影創作也處處體現在城市化的商業廣告中,體現在驢友的游歷日記中,更體現在高品質攝影創作和高素質攝影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中。
張禾金 ·攝影 ·4.4萬字
★著名攝影家阮義忠的青春記憶,探討藝術又一力作;★為了那些沒有完成的訪問記,遺失的畫作,未盡的畫家夢;★來自七十年代的珍貴書信,盡述海外畫家的異鄉漂泊與追問。著名攝影家阮義忠,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學畫青年的一腔熱誠,訪問丁雄泉、謝理法、龐曾瀛、廖修平、趙春翔、蕭勤等八位旅居海外的重要畫家,留下一系列珍貴書信。這組頗具個性的海外畫家群像,勾勒出當年華人藝術界的探索與成就。每一篇訪談盡述一位藝術家的旅居見聞、歲月往事、成長軌跡、美學特色,討論繪畫而不僅限于繪畫,跨越音樂、建筑、雕塑、攝影等眾多領域,在對種種藝術形式的創作和解讀中注入人文、生活美學的思考,甚至深入到畫家創作理念和情感歸宿層面,探尋藝術本質,對藝術往何處去進行追問。本書頗具人文情懷,亦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史料,收入海外重要畫家的肖像、手跡及代表作品,為讀者呈現真實可感的畫家人生,并激勵有志于學畫的年輕人踏上尋夢之途。
阮義忠 ·攝影 ·12.1萬字
本書是一本單點拍法的實戰筆記,書中通過24個深度手機攝影實拍案例,介紹了:一個人遠距離的6種自拍方法、手機連拍抓拍組照的技巧、水的慢門延時攝影效果拍攝、透視構圖的5種玩法、對角線構圖的8種拍法、三分線構圖的7種拍法、九宮格構圖的10種拍法、黃金分割構圖的10種拍法、二次構圖如何1張照片變8張、色調及色彩構圖法、手機微距攝影的多種方法、景深構圖的6層詳細玩法、學會用長焦鏡頭抓拍、光線不足的5種辦法、同一個景點的N種拍法、人像經典的8大姿勢拍攝等內容,幫您快速從新手成為攝影高手。
龍飛 ·攝影 ·6.7萬字
《超媒體時代的影像——第二屆國際攝影研討會論文集》是一部關于攝影的論文集。2017年11月16日至17日,在麗水召開的第二屆國際攝影研討會上,“超媒體時代的影像”成為熱點的主題詞。研討會邀請到來自中國、美國、英國、瑞士、德國、澳大利亞、古巴、立陶宛等國的攝影教育家、攝影文化研究學者、攝影雜志創始人、策展人、攝影家和博物館館長等,就各自的影像研究和實踐項目,以“超媒體時代的影像”為主題展開交流,開闊學術視野、拓寬學術思路。本書收錄了該次研討會上15位學者的論文,分享了他們對當下攝影發展的思考,希望能給讀者帶來攝影創作上的啟迪。
中國攝影家協會 ·攝影 ·9.5萬字
《呼吸大自然》作者借著大自然四季的輪回、借著相機觀看世界,觀看身邊匆匆離去的美景,呼吸著大自然,感受著活在地球上的真實。這本畫冊留下作者攝影的足跡、留下人生的感悟。這是一本用靈魂捕捉到的來自內心深處的影像,感悟人生的珍貴留存。
梁建勇 ·攝影 ·4096字
《論攝影》初版于1977年,是蘇珊·桑塔格最重要、最著名的論文集之一,主要包括《在柏拉圖的洞穴里》、《透過照片看美國,昏暗地》、《憂傷的物件》、《視域的英雄主義》、《攝影信條》、《影像世界》等論文和隨筆,至今仍被譽為"攝影界的《圣經》"。
(美)蘇珊·桑塔格 ·攝影 ·11.5萬字
《關于他人的痛苦》是蘇珊·桑塔格繼《論攝影》之后又一本關于攝影的專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這本書聚焦于戰爭攝影,探討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與觀者之間的關系。慘不忍睹的影像盡管能喚起觀者的悲憫之心,但人們的無能為力感更讓這些在生活中無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顯得多余而荒誕。若不經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內容,我們的道德判斷力只會愈來愈弱。桑塔格以純文字書寫影像,為觀者提供思考空間以正視“他人的痛苦”。
(美)蘇珊·桑塔格 ·攝影 ·6.4萬字
本書簡明扼要,但又涉及到攝影知識與技巧的方方面面。若你是攝影愛好者,本書就是為你量身定做的。
戴爾·沃勒 ·攝影 ·4690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