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主要內容共十章。(1)黃氏父子生平。(2)黃氏父子學術概述,經傳子史兼通。(3)清代易學與《十翼后錄》。(4)清代尚書學與《尚書啟幪》。(5)清代春秋學與《春秋釋》。(6)清代論語學與《論語后案》。(7)清代禮學與《禮書通故》。(8)清學傳統與黃氏父子治經方法。(9)黃氏父子經學成就。
余全介 ·理論流派 ·20.2萬字
本書從具體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出發,探索“建構中國生命倫理學”的可能取向、意義、方式、內容及挑戰,包括28章,分為六個部分:中國生命倫理學的本體論,中國生命倫理學的方法論,生殖科技的挑戰,醫療體制的困惑,醫患關系的糾結和家庭本位的倫理。
范瑞平 ·倫理學 ·25.9萬字
本書為教育部2008年“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理論研究重大委托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08JYJW006。創新之處在于突破了對中國道路的平面性描述,重點對中國道路進行了哲學式的反思。對中國道路的理論、經驗、教訓、成績、影響等方面進行立體剖析,既有學術性也有可讀性。本書可充實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教學。
歐陽康等 ·中國哲學 ·31.9萬字
本書主要討論了先秦時期幾種主要話語體系中“觀”所具有的內涵結構,并進而討論了“觀”在這些話語體系以及后世幾種重要理論中所呈現出來的詩性建構。這項研究奠基于以現象學方法對美學問題所進行的清理,在此基礎上提出美學研究的邏輯起點應該是“看”與“聽”這種基本感性。中國哲學中的“觀”則為我們思考“看”與“聽”的建構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借鑒。在早期禮樂文化中,“觀”體現為一種儀式性、景觀性、審美性的觀看行為,而其終目的則是要達到一種本質性的洞見。在此背景下,先秦諸子普遍地將“觀”視為把握對象本質或實現自我超越的重要方式。這些方式本然地就包含了一種詩性建構的邏輯,并且這種詩性建構在后世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的突顯。
冀志強 ·中國哲學 ·21.6萬字
張蔭麟是現代頗引人注目的史學家,英年早逝,成就斐然。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張蔭麟在清華畢業生中可說與錢鍾書齊名,曾被錢穆稱許為“中國新史學之大業,殆將于張君之身完成之”,惜乎英年早逝,但短短三十七歲人生卻已留下文史哲著作百萬余言,尤以文筆絢爛的《中國史綱》為最著名。張蔭麟以哲治史,若要了解其史學,首先要研究他的哲學,但時下各種張蔭麟文集所收哲學文章,寥寥無幾。編者研究張蔭麟的學術多年,盡搜散見于民國報刊雜志上的張蔭麟重要哲學文章和譯文三十多篇,塵封斯坦福數十年的張氏碩士論文也一并收錄書中,以饗讀者。
陳潤成 李欣榮 ·邏輯學 ·31.8萬字
《論語》是儒家的原始經典和古代社會的生活教科書,《論語》學是經學的重要分支。從西漢至北宋,《論語》學的發展經歷了漢學、玄儒交融、宋學等不同的階段,具有與學術史、思想史主潮相應的典型特征。本書重點對西漢至北宋的《論語》學進行了研究,通過考論各個歷史時段《論語》的主要注家及其注本,指出從西漢到北宋的《論語》學,經歷了從漢學到玄學再到理學的傳承與新變,其積極成果是經學史上不可忽視的學術遺產。
蔣鴻青 ·中國哲學 ·21.5萬字
本書為中國傳統天下主義和西方以康德為代表的永久和平思想的融合性研究,堯舜協和萬邦,順天道以成人道,孔子廣大之;而康德認為,永久和平既是大自然的目的,也是人類社會的終極目的,這需要對天道的領悟,要想讓世界和平有序,就需要對世界和平進行哲學思考。本書認為,實現世界和平需要以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重建目的論形而上學,需要綜合運用愛的能力和理性能力。世界和平的核心觀念及其順序是:仁愛→平等→自由。如果說世界和平哲學是一棵參天大樹,那么仁愛就是她的天植靈根,平等就是她的茁壯樹干,自由就是她的花果。
石永之 ·中國哲學 ·20.3萬字
本書以討論古希臘偉大的著作家蘇格拉底的兩位最善于通過寫作從事文教的學生之一的色諾芬的著作及其人為主題。早在希臘化時期和古羅馬時期,色諾芬就獲得了無可爭議的古希臘經典作家、思想權威的名位。本書集結的文章展示了像施特勞斯這樣的大師是如何解讀色諾芬,奉其為一位地地道道的蘇格拉底式人物,為讀者鋪設了一條盡可能便捷的、理解色諾芬的路。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5.6萬字
《小邏輯》是黑格爾《哲學全書》中的第一部,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產生重要影響的著作,黑格爾寫作《小邏輯》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夠得上稱為科學的哲學”。本書對《小邏輯》全244節進行逐節剖析,從動態科學體系的角度對概念的初步規定、存在論、本質論和概念論四個方面進行解讀,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學術研究與批判,探究思維的具體演繹方式。
賀長余 ·理論流派 ·25.9萬字
本書以玄學家郭象為中心全面論述了魏晉玄學的產生、發展、特征以及在哲學思想史上的地位。書中通過對魏晉玄學范疇的研究來尋找中國哲學的范疇體系,梳理了魏晉玄學發展的內在理路,探討了哲學方法對認識哲學思想變遷的重要意義,嘗試把哲學的比較方法運用于中國哲學的研究領域,并分析了魏晉玄學到唐初重玄學發展的原因,展現了老一代學人對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重要貢獻。
湯一介 ·中國哲學 ·23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劍橋文學批評史》翻譯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匯集國內外柏拉圖詩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中、英、美、澳、加拿大五國十余位知名學者合作撰寫。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討論柏拉圖與詩的關系,內容包括柏拉圖與藝術、希臘悲劇、詩及解釋學問題;第二部分探討詩與哲學的解釋模式,內容包括蘇格拉底與詩的意義游戲,死后生活的詩性與哲理神話;第三部分側重柏拉圖詩學與特定對話,內容包括《伊安篇》中的磁石喻,《法禮篇》中的至真悲劇喻說,《會飲篇》中的批判詩學等。本書是一部采用跨文化方法研究古典、柏拉圖與詩學的標志性論集。對柏拉圖詩學的研究跨越了數門學科,提供了一個真正的比較視野,貫穿于柏拉圖的對話作品、文體樣式、歷史角度、文化語境以及研究者自身的學術視野。
王柯平 (澳大利亞)瑞克·本尼特茲(Rick Benitez) ·西方哲學 ·23.4萬字
《《莊子》講章》以講章形式解莊,分為前篇、正篇、后篇。前篇論述有關《莊子》及莊子哲學的基本認識,總括心得,使見綱領,得其體要。正篇節選《莊子》原文,從內七篇兼外雜兩篇中選取理趣相融、理路貫通的段落為注解對象,疏解字義,講解文義,提拎概念,剖析理路,逐層設問,闡發己見,在論述中以中西哲學的綜合素養為根基,以莊子哲學的基本問題(認識論、形神關系、名實之辨、自然、有無、貴求真等)為視角,辨析莊子哲學精義,闡發莊子哲學的精神旨趣,在解莊上融注譯、解讀、研究為一體。后篇主要是作者在講解莊子的課程中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與學生的往來問答。這些問答進一步對莊子哲學的概念和問題做了深入淺出的論述,讀來貼切受用。該書在疏解文義的基礎上注重辨析概念和問題,立足文辭,疏解義理,以文通理,以求達莊。其文采可讀,運思嚴謹,能啟人深思,有哲學發蒙之用。
李可心 王沁凌 ·中國哲學 ·41.4萬字
本書以先秦氣論思想為研究對象,在“回到中國哲學自身”的學術口號下,借助于出土的文獻等相關材料,得出氣論思想是先秦諸子討論宇宙問題(即天道問題)的基礎理論,更是天道溝通人事(社會和人生問題)的中介的結論,并主張氣論思維模式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根本思維模式,既是儒道的共同理論基礎,又是儒道內在超越進路得以實現的理論保障,對后世哲學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作為天人關系問題的基礎和核心,對中國哲學及其歷史學科之主體性、民族性和現代性的挺立,更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王小虎 ·中國哲學 ·30萬字
本書以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從理論淵源、日常生活的生存模式、本真性的日常生活設計、與馬克思思想的對比、當代價值等五個方面,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立場和政治經濟學的批判精神審視卡萊爾·科西克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把馬克思以“實踐”為思想指歸和理論支點的生活世界理論與科西克以“本真意識”為核心的人本主義生活世界理論進行比較,反思科西克日常生活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與貢獻,正視科西克日常生活理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偏離與走遠,以期獲得對科西克日常生活理論的真實認識和完整把握。
程廣麗 ·西方哲學 ·21.3萬字
該書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收錄的文章從不同面向呈現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內涵與新發展,其中包括“習近平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學習專題,“馬克思主義文論基本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論的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四個單元,為系統深入地了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提供了很好的參照。
陳眾議主編 ·馬哲 ·33.5萬字
本書是萊文闡釋“馬克思恩格斯差異論”的代表作,基于對青年馬克思和青年恩格斯文獻的深入解讀,萊文試圖在書中呈現馬克思方法的黑格爾主義基礎,為此他列舉了盧卡奇、阿多諾、阿爾都塞、斯密特、伊波利特、馬爾庫塞、埃爾斯特、科亨等哲學家對馬克思“去黑格爾化”或“重新黑格爾化”的思路與問題,在哲學史語境中通過多重比較得出自己的結論。由于引證了黑格爾耶拿時期的名著、盧卡奇的《青年黑格爾》和大量西方馬克思主義著述,萊文為讀者指出以黑格爾哲學為中介理解“馬克思恩格斯問題”的文本線索,由此展開一種“不同的路徑”。讀者若能從唯物史觀角度審慎理解書中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與發展歷程的獨特看法,自會在鑒別中感到開卷有益。
(美)諾曼·萊文 ·馬哲 ·22.3萬字
王廷相是明代中期的重要思想家,他繼承北宋張載的氣學思想,成為宋明理學中氣學一派的重要代表。學術界對王廷相的氣學思想多有闡發,本書聚焦王廷相的心性思想開展研究,認為王廷相繼承了“以生言性”的自然主義人性論傳統,其“習以成性”的思想強調學習、習練以及環境對人性的影響,代表了一種以知識理性帶動道德理性的思想傾向。王廷相反對心學“致良知”,認為道德知識、道德情感都起源于經驗,并通過經驗而得到確證,這有助于扭轉理學中純內向的、反觀內省的為學傾向。總之,王廷相的心性思想對我們把握明代思想的全貌很有啟發意義。
李世凱 ·理論流派 ·25.5萬字
本書從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整體雙重發展的思想出發,論述了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非資本主義發展的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論述了馬克思關于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邏輯:勞動異化為資本,揚棄資本的異化性質與形式向勞動新的社會形式的再轉化。本書根據馬克思關于“兩個矛盾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范疇”的思想,論述了世界歷史整體雙重發展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趨勢,這是當代世界歷史的新特點、新趨勢和新規律。本書探討了馬克思的許多很少被人理解的重要思想,特別是1847年關于辯證運動的實質的思想,值得學術界認真思考、研究和探討。
謝霖 謝靜靜 ·馬哲 ·24.5萬字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征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匯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有八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陽明后學研究、陽明學比較研究、陽明學現代性研究、陽明學與時代思想研究、陽明學與文學研究、陽明學應用研究、陽明學文獻考論。《王學研究》具有獨特、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國陽明學研究的重要陣地。
趙平略 陸永勝主編 ·中國哲學 ·27.1萬字
在先秦時期的思想觀念中,“義”是一個再普通再常見不過的德目了,任何關于它的話題似乎都已經是老生常談。不過,在這個司空見慣的“義”字身上,卻隱藏著中國古代政治觀念起源的關鍵信息,蘊含著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形成的最高準則。在先秦時期的諸多社會領域內,“義”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華夏文化認同產生了深遠影響,構成了中華民族最為典型的文化基因。
桓占偉 ·倫理學 ·2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