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現代社會,人們都希望有安全感。殊不知,安全感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來自于自己的內心。很多人一味地追求物質上的富足,其實這對增加安全感根本沒有作用。真正的安全感,來自于強大的內心。《別找他人要安全感,人生總要獨自前行》以心理學知識為基礎,結合人際關系的技巧,幫助讀者朋友修煉強大的內心,讓讀者朋友們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學會平衡生活和工作之間的關系,也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龍澤 ·倫理學 ·13.8萬字
《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研究(第2輯·2012)》反映了2013年無神論研究的基本面貌和總體水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研究(第2輯·2012)》分為特約文稿、科學無神論理論研究、教育與宗教分離、科學無神論宣傳教育工作、科學無神論與宗教研究、自然科學與無神論、中外無神論思想源流。
習五一 ·馬哲 ·33.2萬字
本書是梁啟超按照修身的方法和步驟,摘錄編排先秦至明清的儒者的相關言論,并加按語跋識。自1905年在新民叢報上發表后,不斷再版,影響深遠。如梁漱溟就多次說自己走上后來的學問和實踐之路是來自此書的啟發和引導。
梁啟超編著 ·中國哲學 ·8.3萬字
今年12月在清華舉辦了“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2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共有一百多位學者參加會議,五十多位提交論文,本書是五十多篇紀念論文合輯而成,文集內容主要主題有馮友蘭的歷史貢獻,馮友蘭與“清華學派”,馮友蘭哲學思想,馮友蘭的生命歷程,以及馮友蘭與“新儒學”等。
陳來 ·中國哲學 ·31.9萬字
忒拉敘洛斯給該對話加的副標題是“或論愛”;按照希臘化時期人們對柏拉圖對話風格的分類,《斐德若》屬于“倫理性的”。后來人們又將該對話的副標題改為“或論美”,費奇諾(Ficinus)的拉丁文譯本,給該對話加的副標題即“或論美”;在某種意義上,該對話與《會飲》構成姊妹篇,后者直接談論“愛”,而前者為了“美”而談論“愛”,因為愛是對美的一種渴望或欲求。
(古希臘)柏拉圖 ·西方哲學 ·19萬字
文學翻譯是兩種語言、兩種文化的統一,是藝術的高級形式。本書是作者批判前人對《l論語》翻譯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翻譯理論對《論語》的思想精華進行全新的翻譯,對中國文化的譯介有重大的意義,同時也是翻譯專業學生學習中國文化外譯的有力參考書籍。《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和倫理思想。書中選取了《論語》經典語句,比較多個不同譯者的翻譯版本,試圖給讀者提供中國古典文學翻譯的思路和技巧。
許淵沖 ·中國哲學 ·9.2萬字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馬克·奧勒留留給世人的偉大著作。書中,奧勒留用一些道德格言和個人思考記錄了其身居宮廷和面對亂世的深切感悟,影響和啟發了無數人。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10.4萬字
《事實、虛構和預測》是一部當代哲學經典著作,作者納爾遜·古德曼是分析哲學、科學哲學和美學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包括兩部分,部分“困境”,討論反事實條件句問題,是對反事實條件句早的討論之一。第二部分“投射”,由3章構成,分別是“可能者的流逝”,“新歸納之謎”,“投射理論的前景”。
(美)古德曼 ·經典著作 ·8.2萬字
本書是《古代宗教與倫理》的姊妹篇。作為一部“春秋思想史”,全書通過對前孔子時代的春秋時期思想文化的具體研究,闡明了春秋時代的文化與西周文化在精神氣質上的連續性,具體體現了春秋時代精神生活的變化和文化各個領域的生動發展,并呈現出儒家思想及整個燦爛的先秦哲學發生的文化前提與環境。本書交叉運用了宗教學、神話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哲學等多學科的方法,對以往單一思想史的研究具有突破性。書中提出的獨到深入的思想論點,對春秋思想史的研究和諸子學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陳來 ·中國哲學 ·22萬字
本書屬于讓人從書中走出來時會脫胎換骨的那一種。皮埃爾·阿多的所有作品皆屬于這種類型,無論書里談論的是馬克·奧勒留或普羅提諾、斯多葛派或神秘主義,總是帶著永遠清澈的博學。這些著作表明,對古代人而言,哲學不是體系的建構,而是生活的選擇,是在探尋智慧道路上的一種修煉。在這部對話錄里,我們將發現一個令人欽佩的博學的學者,他的作品滋養了眾多思想家,在他時而諷刺、時而如格言般的判斷里我們將發現一個隱秘、靦腆、樸素的人。跟隨皮埃爾·阿多,我們將領會到如何閱讀和詮釋古代的智慧,為什么古希臘羅馬的哲學(尤其是馬克·奧勒留的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做哲學,即學習面向死亡”,要學會“活在此刻,猶如最后一次也是初次看到世界一樣”。
(法)皮埃爾·阿多 ·西方哲學 ·15.3萬字
《思維十八講》是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的代表作,胡適終生佩服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陶行知深受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觀點的影響。杜威認為教育必須以反省思維為目的。杜威在書中運用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詳細闡述了我們進行思考時的不同過程。帶你真正了解思考的特性,理解思考的過程,并運用科學訓練方法以提高思考力,幫你重新塑造科學而完整的思維過程。
(美)約翰·杜威 ·思維科學 ·11萬字
作者在清華大學多次開設“西方思想史”課程,深受學生歡迎;本書即由該課程的講義修改而成。全書共十二講,深入淺出地縷述了自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而下,經中世紀神學奧古斯丁、文藝復興馬基雅維利、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及至近代各大思想流派之興起的西方思想史脈絡;同時,自現實關懷出發,觀照歷史,試圖為當下社會面臨的種種問題提供一個更宏大、更具歷史感的思考背景。本書內容,是非常好的西方思想史入門讀物,適合零基礎學習,且具有激發興趣的作用。
彭剛 ·知識讀物 ·20.9萬字
本書為2013年第4季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院文庫資助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史”之一種。作者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角度對毛澤東哲學思想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和總結,論述了毛澤東是怎樣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辯證法、唯物史觀中國化的,作者力圖歷史地、客觀地分析毛澤東在這些問題上的成功和失誤,提出自己的看法。
徐素華 ·馬哲 ·30.2萬字
本書旨在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什么是哲學?這部作品包括五個獨立的篇章,主題分別是哲學和科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懷疑主義,哲學實踐論,以及個體與整體。作者盡量避免使用晦澀的專業術語,希望對哲學不了解或者只有一知半解的人也能能夠明白什么是哲學,本書是哲學入門的經典之選。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指出的,本書是一本寫給大眾的哲學知識普及書,作者希望通過對哲學基本問題的討論,讓讀者們能夠了解哲學的價值,思考生活的意義,開明心智,并以此指導個人生活。
(英)拜倫·杰文斯 ·知識讀物 ·5.1萬字
本書是“世界的禪者”、日本當代禪宗大德鈴木大拙先生所著禪學經典著作之一,主要探討禪的本質。首先介紹作為宗教體驗的禪是什么,然后介紹禪在佛教及東方文化中的位置,引導讀者思考禪在當今世界的存在價值。在本書中,鈴木先生以自身對禪的深切體會為基礎,借助西方現代思想方法深入透徹地解答了“禪是什么”,有助于現代讀者走出心靈的困境、擺脫俗世的紛擾,找到真實的自己。
(日)鈴木大拙 ·知識讀物 ·9.5萬字
著名倫理學家瑪麗·米奇利(MaryMidgley)在最新論述中提出了當前人類的思想焦慮和困惑等挑釁性的問題。她同時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哲學辯護,告訴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種辯護被巧妙得置于關于科學,宗教和哲學的當代辯論語境之下。它在發問: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還需要哲學和宗教來幫助我們思考關于意義,知識和價值這些重大問題嗎?
(英)瑪麗·米奇利 ·知識讀物 ·7.8萬字
本書從美學、文化哲學、神話學、闡釋學等視界對人類精神現象學的最高命題——生與死予以本體論、生存論、價值論的詩意運思,進而進入生存與毀滅的美學探究。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前提下,結合文化史、藝術史的豐富資料,提出一系列富有審美發現意義的見解。本書分為五個邏輯相承的部分。導論部分,簡述思想文化對于生存與毀滅這一永恒精神主題的沉思。價值論部分,對生死命題予以價值論的沉思,并結合藝術文本加以分析。本體論部分,闡釋東西方富有代表性的生存哲學及其死亡意識,對生與死予以生存論的領會。創造論部分,援引豐富的藝術史現象論述死亡意象及其表現方式。欣賞論部分,從闡釋學、接受美學角度分析欣賞者對于死亡意象的藝術欣賞和審美發現。
顏翔林 ·美學 ·28.8萬字
全書分為鬼谷先生事略、鬼谷子真偽考和鬼谷子新注三部分。俞棪研讀《鬼谷子》十幾年,略有心得就記于筆記,在《鬼谷子新注》當中,做到了溯流求源、舉一反三,通過同時代其他學派的對比,去偽存真,探求鬼谷子的真義和原意。在版本校訂上,則運用古韻進行校正,使鬼谷子的文義豁然開朗。在學術方法上,首次將《鬼谷子》與西方文化做對映及解構的工作,具有一筆開乾坤之風范。《鬼谷子新注》影響深遠,被稱為“近代鬼谷子研究之集大成者”。
俞棪 ·東方哲學 ·10.3萬字
《周易》素稱“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傳統社會必讀的文化經典、智慧經典。本書廣泛搜求、認真解讀相關文獻資料,充分吸收、借鑒學術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此基礎上簡要評述了《周易》的結構形式和流傳過程、核心思想及當代價值等,系統考察了《周易》經傳與先秦諸子百家學說的內在關聯,深入探尋了易學思想在儒釋道文化融合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及表現形式,并力求多角度、全方位詮釋、總結當代易學研究成就。
張濤 ·中國哲學 ·29.6萬字
《孔夫子與現代世界》是一部有關儒學的前沿性思想理論著作。全書從孔子在當代中國的重新登場開始,以面對世界文化而提出新的哲學觀念“多元普遍性”為結束,對儒家思想和儒學傳統與現代世界與文化的各種關系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全書主題集中,時代感強,對儒學在當代面臨的挑戰,都從現代文化的問題意識給予了回應。《孔夫子與現代世界》各章既有面對全球倫理、人權對話、生態文明等挑戰對儒家立場的闡發,又有對古典儒家教育、政治、禮治思想的現代詮釋和解讀,以及對現代儒學發展的透視和分析,可稱是對儒家價值以及現代意義的全面闡述。
陳來 ·中國哲學 ·1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